貝勒手中三件寶,扳指你瞭解多少?

“貝勒手中三件寶,扳指,核桃,籠中鳥。”一句童謠,在不同的人眼中可能有不同的寓意。

在歷史學家看到的可能是清廷沒落的開始。

在經濟學家看到的可能是清朝康乾盛世的景象。

在民俗學家看到的可能是清代中期貴族的生活習慣。

但在文玩人看到的可能就沒有那麼複雜,我們只欣賞美就好!

扳指的功能,出現年代及分類


貝勒手中三件寶,扳指你瞭解多少?

扳指最早在出現在商朝,在春秋戰國的時候開始大量流行。

東漢 許鎮在《說文解字》中“韘,射也”,這裡的韘(音射)就是最早的扳指。同時也說明這個物件是騎射之具。

扳指的功用是彎弓搭箭時戴在手上,防止被箭羽劃傷。最早的都是用皮骨或竹木等普通材料製作而成的,就是個護具。屬於實用器。

分類

扳指從外形上基本可以分成兩類。漢族坡形扳指和滿族桶形扳指。

漢族坡形扳指


貝勒手中三件寶,扳指你瞭解多少?

外形上漢族扳指是一邊高一邊低,從側面看是梯形的。在中原地區被廣泛使用,一直到明朝。

滿族桶形扳指


貝勒手中三件寶,扳指你瞭解多少?

滿族桶形扳指,外形成桶狀,主要被遊牧民族,如蒙古族和滿族所使用。戰爭中多使用鹿角或角盤骨製作而成。

從實用器到飾品的轉變


貝勒手中三件寶,扳指你瞭解多少?

清朝,滿族人一個遊牧民族打下了天下。所以他們一直對騎馬打仗,彎弓射箭非常重視。入關後,清朝的皇帝每年還要去木蘭圍場打獵。扳指呢,就是弓馬嫻熟的象徵。所以皇帝總喜歡帶個扳指,表示自己沒有忘記祖先是通過騎馬打仗,彎弓射箭打下來的江山。這時候的扳指已經慢慢開始脫離了實用器的範疇了,用來做扳指的材料也從最開始的鹿角,變成了犀角,象牙,白玉,翡翠等等。漸漸變成了一種象徵身份的飾品。皇帝不僅是自己帶扳指,還給一些有軍功的將軍賞賜扳指。上行下效,沒有得到賞賜的王公貴族們開始自己定做扳指。到了清朝後期,扳指徹底成為手中玩物,貴族之間互相攀比。白玉的,瑪瑙的,蜜蠟的,青金的,翡翠的,只要是不越制什麼材料珍貴用什麼材料。同時出現光面的武扳指和刻有圖案詩文的文扳指。完全沒有了最初的功用。

扳指現在有啥功用呢


貝勒手中三件寶,扳指你瞭解多少?

扳指現在雖然有人在玩,但是不多了。

其實扳指現在有一個超級實用的功能,在喝茶的時候最能體現出來,就是把扳指從手上摘下來往桌子上一放,就是一個蓋置。用完了在戴回來手上。拂衣而去。多帥!

另一方面,戴扳指特別不方便。古人呢,喜歡這種不方便,因為他是貴族,任何事都有下人給他做好了。他戴扳指說明他的地位,不用幹活。


貝勒手中三件寶,扳指你瞭解多少?

但是現在人可就不一樣了,現在手機方便了,一般寫字也少了,但是每時每刻都要玩手機啊,戴扳指的話,不能劃拉屏幕了呀。

其實現在人也可以戴戴扳指啊,管管手,不要一天就是玩手機。戴扳指同時也是對手的一個約束,告訴自己什麼事能做什麼事不能做!


貝勒手中三件寶,扳指你瞭解多少?

說到前文我說文玩人看扳指欣賞美就好了,其實不然,文玩人不止能欣賞美,還能讀懂文化,我們盤的是串,感悟的也是人生!

愛文玩,關注柴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