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網上掃墓,你怎麼看?

N的平方


問題是絕大多數的老人家,是不會上網的。而堅持去墳頭上墳最多的群體又恰恰正是這群人,所以改變傳統習俗?還是任重而道遠吶!


愛看愛思考


掃墓是對故人寄託哀思的一種方式,無論是燒紙、點蠟、上香,祭品都是掃墓的一種儀式,同時也是生者的一種情感慰藉和心理寄託。

掃墓是多年以來的傳統習俗,很多人平時各據一方,天南地北,也會就一年一次的掃墓而相聚一起,談論當下回憶過去。於是掃墓變相的成為了一種生者親人間的團聚活動。

每個地方有每個地方的掃墓風俗,無論是哪種方式都只是一種形式。我認為緬懷在心,形式在個人,只要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生者選擇網上和網下掃墓都是可以的。

必須要提到一點就是;因掃墓燒紙引發山火的情況不能發生。以上僅個人認知,不喜勿噴[祈禱]


源潤晨


掃墓燒紙是為了表達對故人的哀思,其實表達方式有很多種燒紙只是其中一種。十字街頭燒紙我是極不贊成的。去墳前打掃一下,獻個花籃啥的就挺不錯的。


慶中年


清明節網上祭祀有好處也有壞處,當然,利是大於弊的。當前疫情特殊時期,清明節應大力提倡網上祭祀。

網上祭祀是藉助互聯網跨越時空的特性,將現實的紀念館與公墓“搬”到電腦上,方便人們隨時隨地祭奠先人。它不悖於傳統祭祀方式,是傳統祭祀方式的繼承與延伸。

清明節網上祭祀有什麼好處

1、文明快捷

繚繞的爐煙,無影;搖曳的燭光,無芒。在網絡上,獻上一束康乃馨、玫瑰或是飾有滿天星的花環,留下一段感言——所有這些沒有嗆人的煙霧,沒有振耳的聲響,有的卻是催人淚下的音樂和感人肺腑的留言。隨著現代文明進程的加快,許多城市開始對實地祭奠燒紙燃炮進行限制,網上祭奠更方便、快捷、環保,政府鼓勵。

2、跨越時空

現實的紀念館,那些遠走他鄉的親友也許永遠無緣前往。現實的豪華墓地,凡夫俗子也許永遠不可建造。互聯網是一個跨越時空的虛擬平臺,空間阻隔和時間限制被完全地打破;隨著鼠標的點擊,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天二十四小時,悼念者隨時隨地都可訪問網上紀念館,獻一束鮮花,留一支旋律,點一支跳動的燭光,誦一段超度的經文,在留言簿上找尋久未謀面的舊友親朋,在論壇上記錄自己的追思和感懷。也可以在這裡建立網墓,各種風格隨心所欲。

3、精神永恆。

互聯網的時間永恆,空間無限。網上紀念館可無限地存放照片、文集,逝者的音容笑貌,親友的深切懷念,照片、獻詞、歌燭,都化為多媒體文件,永久保存,無限擴容,不因歲月的流逝而磨蝕,不因空間的轉移而損耗。網上祭祀讓逝者的精神融入永恆,讓每一個生命的故事永遠流傳。

清明節網上祭祀缺點:

1、容易被利用

有孝心的人,無論以什麼樣的方式都可以祭祀,而網上祭祀恰巧給了沒有孝心的人加以利用,也給自己找了一個藉口。

2、緬懷心消失

如果所有人都使用網上祭祀,那麼現實生活中那不就冷冷清清了?小編提倡網上祭祀固然方便,可是大家不要忘記現實中也要祭祀一下先人哦!

其實無論以什麼樣的方式祭祀先人,只要你有心就可以了,如今,藉助科技手段,讓人們足不出戶在網上掃墓,既追思了先人又節省了時間,更提倡了綠色低碳環保,特別適合離家在外打拼和學習的人,免去了舟車勞頓。而且對於傳統節日的推廣,年輕人對傳統節日的認知和接受度也大大提高。因此,隨著新時代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經濟效益等多方面綜合因素考慮,網上祭祀成為清明節祭祀形式的大趨勢。











今古雜壇


掃墓燒紙是為了表達對故人的哀思,其實表達方式有很多種燒紙只是其中一種,疫情期時,上網掃墓,也許會變成以後新時一種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