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遇到看圖寫話的時候有困難,有什麼解決辦法嗎?

誰的大碗麵


看圖寫話寫作技巧

寫人

六要素:身份、外貌、動作、性格、語言和看法。

1.描寫身份:看清楚圖中人是誰,準確判斷圖中人物的性別、年齡和身份。如:鄰居家的小妹妹有三歲了。

2.描寫外貌:從圖中人物的身高,長相,眼睛,頭髮,穿著等方面去描寫。如:頭頂紮了一個小辮子,胖乎乎的。

3.描寫動作:確定圖中人物在做什麼事,通過想象展開故事情節。如:她走起路來蹦蹦跳跳,特別活潑。

4.描述性格和語言:要對圖中人物的性格,愛好,神態、語言、心理活動進行細緻描寫,圖中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描寫可以通過細緻觀察之後,結合實際發揮想象力來寫。如:每當看到熟悉的叔叔阿姨從她身邊經過,她都會甜甜地叫一聲:“叔叔阿姨好!”叔叔阿姨們都很開心。

5.結尾要寫出對這個人物的看法:如:我們大家都很喜歡這個小妹妹。

寫事

六要素:通過豐富的圖片信息,觀察畫中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1.開頭:說明描述一件事要包括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2.過程:寫話時,重點描述事情的經過。

3.細節:大膽想象,巧妙構思,豐富過程部分

4.結果:事情的結果要根據意圖展開合理的想象。根據畫面的人物關係,會有哪些預期結果,大家心情怎麼樣?會不會有下次?現實生活中的類似情景,家人對你有什麼期望等等,都可以作為看圖寫話的結尾。

寫物

四要素:事物的名稱、形狀、顏色和功能。

1.描寫名稱:仔細觀察所寫的實物,弄清楚各部分名稱及其特點,抓住其特色。如果是物品,要仔細觀察其外觀、色彩、用途等,如果是動植物,要觀察其外形、顏色、生活習性等等。

2.描寫形狀:要按照一定的順序來描寫形狀,如從頭到尾,從上到下,從裡到外等等,層次要分明。

3.描寫顏色和功能:要描寫物品的功能或用途。對於日常用品,如橡皮、鉛筆等可以略寫幾句功能;對於有些比較複雜的物品,如玩具汽車,就可以詳細地描述其功能或用途,重要的是能夠突出物品的特色。

4.結尾點明主旨:精心構思,點明主旨,有一個好結尾。可以描寫物品對你有什麼作用,帶給你哪些歡樂,你對他有怎樣的感情等等。







達達樂學


我家孩子一年級了,一樣一樣的,其他題都願意做。一看到看圖寫話,就愁眉苦臉地說:媽媽,我不想做這道題。問:為什麼?答:太難了,無從下手。

1.不願意寫可以不寫,看圖“說”話,要求把圖上看到的描述下來,越詳細越好。開始可以不用組織語言,不用引導,讓孩子看到什麼說什麼。孩子的腦海裡還沒有寫作的邏輯思維。不用太勉強說的語言通順,語句優美。這樣就把看圖寫話的題變成了講故事。故事講清楚就好了。這樣減輕了孩子對“攔路虎”的心理負擔。有時候外出看到一些情景,也會讓孩子實況描述一下。看圖寫話題說的多了,自然就有話可說了。

2.有話可說了,就讓孩子怎麼說就怎麼寫下來即可,遇到不會的字寫拼音。其實孩子寫的時候他會自己稍微自發組織一下語言,寫下來的有一兩句話就夠了。寫完一定要多加讚美和鼓勵,儘管寫的不怎樣。畢竟孩子已經邁出了一大步,由此也就克服了遇到看圖寫話就“怵”的心理障礙。

3.在平時閱讀課外書時,讓孩子感受書裡面有好的句子或者詞語的優美之處。讓孩子可以試著把這個好的詞語去掉的話這句話會變成什麼樣?例如:“山腳下有一大片肥沃的牧場”改成“山腳下有個牧場”。在讀書的時候,把孩子自己認為優美的或者喜歡的句子詞語劃出來。多讀幾遍,體會不同之處。慢慢的孩子再看圖寫話的時候,也會去調整句子,把自己的句子儘量往“美”的寫了。


LuLu和兒子一起成長


辦法當然有的。

春哥1老師就是教小學的,這個問題算是找對人了,請各位家長和寶貝們聽我細說。

看圖寫話是針對小學一、二年級的孩子提出來的,目的是培養他們“說”和“寫”的能力。這個階段的孩子,識字組詞的能力初具規模,能說一句通順完整的話,老師就是要發展他們的語言文字能力。通過看圖,明白圖意,先把它說出來,再把這些話寫下來,就是看圖寫話,即小片段作文。

孩子們看圖後,不知從何說起?這是這個階段的孩子都會遇到的問題。作為老師,那是信手拈來的小事,但是家長若沒有文學功底,他們和孩子真是獅子咬皮球——不知從何下口。

其實這是一個很簡單的問題,任何事物的發生,發展,結束都有一個過程,它還包括時間,地點,人物,即我們常說的事物的六要素。

小學一年級的看圖寫話,要求並不高,只要從圖片中找出時間,地點,誰在這兒幹什麼就行了。即用一句完整通順的話說說你從圖上看到了什麼?最多寫成30—50個字就算合格了。這不難吧!

比如,給一年級的小朋友這幅圖,要讓他們來寫話,只要他們先說後寫:“夏天的一箇中午,小馬和它的爸爸媽媽來到小河邊吃草,你看它們吃得可香啦!小河裡的水很清,河對面有綠油油的一大片玉米。”能寫出這些來就很難得了 。

二年級的小朋友也寫這幅圖,要求就要提高一點,達到100字左右才行。除了上面的話,還要補充眼前的幾叢樹木,聽到了馬的鼻息聲,想到它和爸爸媽媽的對話等。即要寫出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才算是一個好作文。

春哥1老師再囉嗦一遍:

夏天的一箇中午,太陽照射著大地,小馬和爸爸媽媽一起來到涼爽的小河邊,他們看到了幾叢樹木長得綠茵茵的,河裡的水清涼涼,河對面,一大片玉米綠油油,無邊無際。馬爸爸哼哼鼻息,好像是在說:孩子,樹下面的草又嫩又鮮,我們過去吃吧!小馬點點頭,跟著爸媽來到樹下,看他們吃得多香甜啊!

二年級的孩子能寫出這些話,也非常不錯了。廣大的家長們,你若有心練習自己的孩子,就照這個思路去訓練吧!描寫功底做足了,語文想考低分都難。你說是嗎?


春哥1


榮幸回答,看圖這話一般都是一二年級的孩子,孩子比較小,理解能力差,語言存儲也很少。

1.這塊題對大人來說比較簡單的,可以先帶著孩子做10個這樣的題,做題的時候家長不要包辦,要引導著孩子慢慢說,他能說多少就讓他說多少,並讓他寫下來,不會的字用拼音,他實在想不出來的話,這時候家長可以適當告訴孩子,練的多了孩子慢慢就有感覺啦!

2.這種題不會做的原因歸根結底還是學生閱讀能力不夠。現在很多學校讓一二年級的小學生讀繪本。

繪本就是一本書裡面有圖畫有字,但是圖畫要多一些,能夠吸引孩子的興趣,字也比較少,對孩子的理解能力,讀圖能力有很大的提升。建議大家買繪本的時候要買帶拼音的,堅持一段時間,你會發現孩子收穫的不僅僅是一方面的知識。

3.建議家長跟孩子每天睡前一起讀半小時,每天堅持,學生這塊肯定會有提高,而且對三年級的作文也有很大的幫助,也提高了孩子需要的存儲能力。

我會給您在教育方面提供最真摯的建議,喜歡我可以關注我。





請叫我小老師


小學生看圖說話是寫作的基礎訓練,一般可以從以下幾點練習。

1.問答法

根據圖意給孩子提一些相關問題讓孩子先回答。比如《植樹》

什麼時候?誰和誰去幹什麼?他們手裡拿的什麼工具?都準備做什麼?怎麼做的?最後做的結果是什麼?

2.填空法

根據圖意設置一段話,讓孩子先填空 ,然後補充修改。以《植樹》為例。

( )到了,天氣( )了。( )和( )一起到( )植樹。小明拿著( ),小紅拿著( )。他們兩個一個( ),一個( ),一會兒就把( )栽好了。

3、擴句法

用簡單的關鍵詞句搭架子,孩子想象補充擴句。以《植樹》為例

春天到了

兩人去植樹

挖坑 放樹 澆水

樹栽好了

把每一段句子加上一些合適的詞連成一段話。

4、搭配法

選擇一些場景詞組,然後打亂順序 讓孩子觀察圖意進行搭配 ,然後整理成一段話。


歲月晴好m


看圖寫話,顧名思義就是先看圖,再把畫的內容寫下來。第一,要仔細觀察給出的圖片內容,通過觀察這幅圖,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得出時間是什麼時間,如果在公園裡時間就寫週末,揹著書包或在校園裡肯定是上學期間。地點好觀察,一般是公園裡面,上學路上,學校裡面,家裡面等。人物,一定要觀察仔細,看看圖裡面都有哪些人或動物。時間就看圖片內容,有的是一張圖,有的是幾張圖聯繫一起才能知道發生的事件。第二,就是書寫。通過觀察後,依次把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用文字聯繫一起,一定要注意,詳細描寫,先近後遠方法描寫較普遍。第三,也是許多同學忽略的地方,最後一句話總結好,這幅圖告訴我們什麼道理,讚美一下,如:多麼懂禮貌的學生啊!多麼美麗的花啊!我也要向他(她)學習。總之,觀察仔細,敘述詳細,總結昇華。就是看圖寫話的三部曲





家庭教育史鋒


孩子遇到看圖寫話的時候有困難,家長一定要多引導孩子,和孩子一起想辦法來解決。

家長可以以提問的方式問孩子:圖畫裡都有些什麼啊?他們在幹什麼呢?他們這樣做好不好啊?好在哪裡呢?

這樣引導孩子,和孩子一起分析圖畫,進入圖畫,思考圖畫裡的內容,最後讓孩子用自己的話說出來,這就是看圖說話了,就這麼簡單。

比如我的這張照片:

家長問:圖畫裡都有什麼啊?

孩子答:有花,有蜜蜂,還有一隻小昆蟲。

家長問:他們都在幹什麼呢?

孩子答:蜜蜂在採花蜜,小昆蟲趴在花上面曬太陽。

家長問:蜜蜂採花蜜好不好啊?

孩子答:蜜蜂採花蜜好,我可以喝到甜甜的蜂蜜。

然後家長可以讓孩子把這些問題串聯起來用自己的話表達出來。就是這樣的一段話:

油菜花開了,蜜蜂來採花蜜,一隻小昆蟲玩累了,趴在花朵上曬太陽。蜜蜂採來花蜜,釀成蜂蜜,我就可以喝到甜甜的蜂蜜了。

最後家長一定要多鼓勵孩子,抓住孩子的優點多多表揚,激發出孩子的學習興趣。比如孩子說:“小昆蟲玩累了,趴在花朵上曬太陽。”說明孩子非常天真可愛,有豐富的想象力,值得表揚。

針對孩子豐富的想象力,家長還可以引導孩子去想:蜜蜂和小昆蟲遇到了,會說一些什麼話?它們會不會像小朋友們一樣聊天呢?甚至家長可以扮演蜜蜂,孩子扮演小昆蟲。

家長問:小昆蟲,你幹什麼啊?

孩子答:我在曬太陽啊!天兒可真好啊!

家長答:是啊!春光明媚,花朵盛開,我要採好多好多的花蜜。

孩子答:小蜜蜂,你真勤勞!你採的花蜜好甜好甜,我也喜歡喝。

……

最後還可以把先前的看圖說話充實一下,這樣寫:

春光明媚,鮮花盛開,小蜜蜂正忙著採花蜜。它遇到了一隻小昆蟲,

它問:“小昆蟲,你在幹什麼呢?”

小昆蟲說:“我飛累了,趴在這裡休息一會兒,曬一會兒太陽。天兒可真好啊!”

蜂蜜回答說:“是的。天兒可真好啊!春光明媚,花朵盛開,我要採好多好多的花蜜。”

小昆蟲說:“小蜜蜂,你真勤勞!你採的花蜜好甜好甜,我也喜歡喝。”

它們就這樣開開心心的聊天,成了好朋友。

如果孩子看圖說話不是太連貫,家長一定要有耐心,適當的修改補充。

看圖寫話其實就是寫作文。在孩子最初接觸作文的時候,家長一定要多引導孩子,多鼓勵孩子,不要只是批評孩子,呵斥孩子,讓孩子對寫作業尤其是寫作文產生害怕、畏難的心裡,以後想糾正就會有困難。

家長平時也要多跟孩子溝通交流,引導孩子多看書,多積累,甚至看到合適的場景,也可以立即和孩子來一次現場的看圖說話。

平時多訓練,把訓練看圖說話當成日常的生活,慢慢的潛移默化,孩子就會慢慢的喜歡上看圖寫話,喜歡上寫作文。


熱愛田園的費老師


孩子看圖寫話的時候有困難,有什麼解決辦法嗎?

這是一種看圖寫作訓練。小學階段,不同年級看圖寫作定義不同,當然寫作要求也不同。低年級叫看圖寫話,中高年級叫看圖作文。

顯然,這是低年級寫作訓練。低年級看圖寫話也有區別:一年級要求寫幾句話,二年級要求寫一段話。

看圖寫話的目的有三。(以圖畫放風箏為例)

一、觀察圖畫,目的訓練孩子按順序觀察的能力。

1、主題觀察。不管是低年級簡單的看圖寫話,還是高年級較複雜的看圖作文,都要先觀察主題內容。比如下面這幅畫的主題就是“放風箏”。

2、貫穿主題,按順序觀察。先觀察這是什麼時候,誰在放風箏,在哪裡放風箏,風箏飛上天了沒有。即時間>人物>>地點>結果。以主題為線索的觀察好處是能抓住重點,不易跑題。

二、敘述圖畫。目的是訓練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雖然觀察時孩子每一個問題都能答上來,但真正讓孩子用自己的語言按順序表述出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以試著讓孩子按觀察的順序先把基本的句子敘述出來,再以提問的方式將基本的句子加進修飾詞再敘述,然後再發揮孩子的想象力,擴展內容加以敘述。循序漸進,有簡單到複雜。

三、看圖寫話。我們不妨把寫話以一顆樹來做比,先寫樹幹,再添樹枝,再加樹葉。

1、剛上一年級的孩子只要把樹幹部分寫出來就可以了。就是把圖畫基本的內容,按照時間—人物—地點—事件—結果,用一兩句話寫下來。比如:春天來了,奶奶和小孫子在草地上放風箏,風箏飛上了天空。

2、一年級下學期就要給樹幹添樹枝了,就是給基本的句子加上修飾詞。比如:(陽光明媚的)春天悄悄地來了。(一位看上去年輕又漂亮的奶奶)和(活潑可愛的)小孫子在(碧綠而廣闊的)草地上放風箏。(美麗的)風箏(緩緩地)飛上了(藍藍的)天空。

3、二年級就要給只有樹幹和樹枝的樹加上樹葉了,就是在第二部分的基礎上發揮孩子的想象力,擴展內容,完成一段話。重點放在怎樣放風箏上。

比如:陽光明媚的春天悄悄地來了,(風和日麗,湛藍的天空萬里無雲)。一位看上去年輕又漂亮的奶奶和活潑可愛的小孫子,(帶上風箏,來到了美麗的公園),準備在碧綠而廣闊的草地上,(放飛自己的)風箏。(小孫子緊緊抓住線團,奶奶一手將風箏高高舉起,一手牽著風箏線,風來了,他們迎著微風一路小跑),美麗的風箏緩緩地飛上了藍藍的天空,(越飛越高,都看不到了。我的手也癢癢了,迫不及待的想去放風箏。)

由樹幹、樹枝、樹葉組成了一顆完整而飽滿的樹,一段重點突出,生動而具體的一段話誕生了。這樣一步一步由簡單的一兩句話到具體的一段話,是不是很容易做到呢?




風輕雲淨123


小學低年級的看圖寫話是為以後寫作文打基礎。孩子覺得困難是沒有找到方法,看圖寫話的第一步當然是看,看就是觀察,要告訴孩子如何觀察,觀察什麼?觀察三步,人物,地點,時間。簡單點就是圖上有什麼人或動物,在什麼地方,在做什麼。觀察的順序是由近到遠,由大到小。同樣的一幅圖,對不同程度的孩子應該有不同的要求,比如這幅圖,可以用兩三句話交代清楚:放學後,兩位同學在教室打掃衛生。這是最基本的了,在這個框架上再豐富內容,看圖清楚了就要開始寫話了,兩位同學的名字,性別,具體在做什麼,用了什麼工具,以及教室裡還有什麼別的東西,一步步豐富,進一步還可以引導孩子根據圖上的人物表情,自己設計對話及後續的發展。看圖寫話也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只要方法正確,耐心引導,多加練習,相信孩子們能慢慢喜歡上看圖寫話的[耶]



風之谷的山頂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孩子在小學低年級時寫作文往往用看圖寫話的形式出現。那麼怎麼寫呢?我講一下我的一點經驗供你參考。


看圖作文通常是記敘文。首先寫“誰”,然後寫什麼“時間”,最後寫“幹什麼”。主幹找出來後,然後再添加些修飾語,這些要素連接起來,對於小學一、二年級的孩子來說就是一篇優秀的作文了。

其實孩子還小,他們語言表達能力還沒那麼高,因此我們家長可以從網上多找些看圖說話先讓孩子口頭說,然後再寫下來。不會的字可以先用拼音代替。練習多了,孩子自然就熟練了。

我是風平浪靜,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