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歌手,當打之年》第八期?

何興才


作為《歌手》 老粉,看到第八期已經結束的時候,內心是拒絕的,因為綜藝竟然已過大半,我的盼頭也快到盡頭了。(😭)

我看到許多網友說這一季不如以前,我不知道讓你產生這樣的誤解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從歌手、歌曲、賽制、製作等方面都更加市場化,更符合當下審美。在有限地名額中已經儘可能邀請華語樂壇最有實力的年輕唱將,陣容上還是非常有看點的,而且觀眾更偏年輕化。

不過這一季,歌手們似乎不願意迎合市場,他們更願意尊重自己內心審美,而不是觀眾喜歡什麼就去唱什麼,特別對花花、Tia、雨神、LaLa這四位“前輩”來講,他們基本沒有打破自己自己原來風格,更願意推廣屬於自己的音樂風格,這一點也是非常值得敬佩的,畢竟與市場“作對”是極其冒險的一件事,但對於他們來說是值得的,畢竟這只是一次短時間的綜藝,而他們的音樂風格是要堅持一輩子的。

從第八期來看,最出其不意的當屬周深。他把洛天依的《達拉崩吧》演繹的出神入化,這完全不是他面向音樂市場的形象,更像是私下的周深,那想通過《歌手》向更多人顯示自己更現實的面貌,就像微博上和粉絲鬥嘴一樣自己在各個綜藝裡面那種吃得開的樣子,這樣地人設實在討厭不起來。他的表現確實應該得第一,除了日常穩之外,最重要地就是出其不意的驚豔,很討觀眾緣。

徐佳瑩改變了王菲的《半途而廢》,這首歌屬於用王菲地骨骼填充徐佳瑩的血肉,兩人的風格融為一體。曲風上面還是徐佳瑩以往風格,但旋律抓耳是關鍵。

蕭敬騰的《你啊,你啊》是八期以來最喜歡地一個表演,中間的Solo如歌如泣,著實讓人心疼,到不知為何他永遠無法滿足大眾的耳朵,他的音樂越來越不符合大眾審美。

華晨宇的《新世界》還是自己的老路子,在舞臺表現力上面高人一等,舞臺上得花花確實霸氣,與現實生活中地嬌羞形成強烈對比,根據他的表現,第三名很不錯了。

袁婭維我之前就已經專門說過她了,她的離開非常讓人遺憾,更讓中國華語樂壇遺憾。

吉克雋逸的表現力是女王,舞臺上那種自信確實值得我們學習,雖然《彩色的黑》沒有任何驚豔,很平凡的處理。與原版的情感有差別,這一次更像是吉克雋逸功成名就後對過往的回顧。

米西亞這一次帶來了她最擅長的風格之一,也是她在紅白歌會上演唱地壓軸曲目,不過這樣的風格不太符合中國聽眾地審美,所以名次不是很好。

奇襲歌手耿斯漢也沒有讓我驚豔,可能是《中國好聲音》給我的印象太深刻,風格上沒有形成差異化,他的高音一如既往,那種高音後地撕裂確實更容易觸動。

第八期歌手們的表現確實對得起“當打之年”這四個字,敢拼敢打才是這個時代應該有的聲音,袁婭維雖然離開,但她始終堅持自己的音樂風格,即使不被眾人看好,她還是願意相信自己,堅持自己地道路,相信一定會開花結果。她的表現同時也反射到我們年輕人的一代,遵循內心目標,勇敢追逐,即使頭破血流。


阿壯音樂隨筆


這一期整體水平非常之高,算是這季最強的一期。袁婭維的淘汰是最可惜的!

【吉克雋逸歌手第八期競演曲目 《彩色的黑》】

《彩色的黑》由吉克雋逸演唱,詞人姚謙作詞,美國音樂人Fingazz作曲,於2012年7月5日發行。是吉克雋逸在《中國好聲音》,推出個人首支單曲。

《彩色的黑》是詞人姚謙根據吉克雋逸爽朗、直率的為人處事風格和率真、自我、張揚、豪氣性格特點,吉克雋逸對“黑”的偏愛,對音樂的執著與喜愛創作而出。

《彩色的黑》這首歌演繹吉克雋逸黑色的獨特內涵,內容切到了現代人生活中的基本情感狀態,我們無所顧忌的自我。“你看我的方式不對”解讀出當下人的生存觀,個體自身的意義得到說明,表現獨特個性與音樂追求。受現實所磨礪,她不放棄。

多少風光,是不斷逼迫自己挑戰原本認為不可能的結果;多少精彩,是在連自己都害怕的倉皇下努力博得的欣慰。

【周深 歌手第八期競演曲目:《達拉崩吧+極樂淨土》】

最大的亮點就是周深一人分飾四角挑戰《達拉崩吧》。

《達拉崩吧》是由ilem填詞、作曲,虛擬歌姬洛天依、言和聯合演唱的一首歌曲,該曲於2017年3月25日以單曲的形式發佈。

《達拉崩吧》這首歌可以用惡趣味,魔性,洗腦,歌詞複雜來形容了,想要記住歌詞可不容易。“陛下我叫達拉崩吧斑得貝迪卜多比魯翁”“巨龍說,我是昆圖庫塔卡提考特蘇瓦西拉松”,這首歌歌詞複雜節奏還快。

周深可以轉行當聲優了,太厲害了!

【徐佳瑩歌手第八期競演曲目:《半途而廢》】

《半途而廢》是收錄於王菲1998年的專輯《唱遊》當中的一首國語單曲,由潘協慶作詞、作曲,王豫民編曲,王菲演唱。如果你可以穿越回到98年,99年的大街上,一定能聽到這首金曲。

徐佳瑩每次的選歌都很有技巧,不僅好聽,最主要是符合她的風格,自彈自唱的民族風的改編超級棒。

要不痛快快地哭個夠

要不乾脆向他低頭

別再苦苦壓抑心裡的痛

昏昏愕愕愛過又算什麼

貪圖快樂等於墮落

你說一生不是為愛而活

別搪塞藉口

到最後反反覆覆忙忙碌碌

辛辛苦苦不知道為了什麼

半途而廢你無所謂

少了自由怎麼海闊天空

真是自作自受自憐

半途而廢你不後悔

義無反顧斷了退路

還談什麼幸福

你又何苦

我只是喜歡“半途而廢”

沒想到就真成了一個半途而廢的人···

【華晨宇歌手第八期競演曲目 《新世界》】

很多人喜歡他,不只是因為他的歌,更多的是因為他的人品與價值觀。

這首歌對於華晨宇來說,《新世界》意義極為特殊,這首歌是他出道五年的里程碑之作,也是他鳥巢演唱會的閉幕曲。

很多時候,人們做決定都來自於別人的反饋和評價。

那些看似經過自己深思熟慮的決定,其實並沒有獨立的思考與判斷,而是在衡量其結果是鮮花掌聲還是唏噓批駁之後做出的選擇。

最尷尬的時刻莫過於同時聽到讚美和批評的聲音,陷入左右為難的困境,不知如何是好。這也是痛苦的來源。

將外界的環境作為自己情感的依歸,活在別人給自己設定的輿論氛圍中,並在他們的反應中尋找自己的存在感,結果卻迷失了自己。

所以擁有獨立人格的人內心極其強大,他們善於思考,有自己獨立的判斷和做決定的標準,不會因為外界的肯定或否定就選擇做或不做這件事。

就像花花在《歌手》裡,即便別人的評價不理想,仍然堅持唱自己選的歌。

來參加《歌手》節目的嘉賓多是把它當作一個競技舞臺,想著如何讓自己表現出眾,贏得觀眾的喜愛,一路奔向那個象徵著成功的冠軍榮譽以慰己心。

有時看著他們唱完歌聽排名時侷促不安的樣子,像極了好不容易考完試還要在全班同學的面前聽老師念自己成績的學生。

如果排名靠前還好,倘若墊底,那種尷尬之情溢於言表,最慘的莫過於回家後還要等著“衣食父母”的各種評判。

於是,考驗造化的時刻到了!

千萬別寄希望於某些“衣食父母”會高抬貴手,好不容易逮住你考得不好,怎能讓這憋了許久的嘲笑或怒氣幻化成理智的寬容和理解?

不把你批地遍體鱗傷,你就不知道“衣食父母”的厲害!

可至於考場規則公不公平、閱卷老師專不專業就不得而知了。

如此,倘若對考試結果過於認真,你就輸了。

人生路漫漫,競技擂臺無處不在,可你的對手到底是誰呢?

唯有鏡子裡面跟你長得一模一樣的那個人吧。

想來,花花只是在享受這個可以表達自己情感的舞臺,至於名次,第一名和第五名都一樣,並不能代表什麼。

擁有獨立人格的人,雖然在自己堅持的事情上很執著,卻不會以自己的利益去強迫別人,懂得尊重他人的思想和意志。

他們可以以平和的心態看待那些對自己有偏見、誤解的人或評論,不積累仇恨。

喜歡亦或不喜歡,聽從內心,順其自然。

所以,無需按自己的想法去要求或強迫舞臺上的人的選擇。

只要過了自己內心這一關,像風一樣自由,像夢一樣自由,享受這個舞臺就好。

【MISIA歌手第八期競演曲目《Into The Light》】

這一期的Misia時髦滿分!原曲是七八十年代風的復古Disco舞曲,不斷用F5高音轟炸耳膜,能量感很強。Misia唱歌的長處就在於這種“能量感”,幾個“Into the light”拳拳到肉相當到位,始終有力度。但由於她唱歌力度太過強大,所以對律動的呈現有些弱,多少蓋住了節奏的呈現。

但話說回來,她那種帶著原始感的演繹方式,在唱這種歌的時候給人的感覺倒不是那種輕盈冷感的時尚舞曲,更像是小眾人群在舞池中徹夜狂歡跳到天亮時的活力來源。

【蕭敬騰歌手第八期競演曲目《你啊你啊》】

魏如萱的原版我很喜歡,閩南語唱段和些許怪異的吟唱是歌曲的亮點,綿柔的旋律裡藏著泣血的控訴,彷彿抒發著用語詞難以表達的痛苦。聽過很多翻唱版,但少有人能準確地表達這種古怪又感性的味道,她的個人氣質太特殊了。

蕭敬騰的這一版做了個人化的改編,思路基本與原版走向完全不同,用了相對比較外放的角度去演繹。整體是brit-pop的大方向,以木吉他引入,副歌用電吉他帶著整個樂隊出場衝破壓抑的氛圍,思路很現場化,原曲小心翼翼的深夜敏感,在蕭敬騰這裡變成了“受傷沒什麼大不了出去淋場雨咆哮一場”的宣洩。

【袁婭維歌手第八期競演曲目《I Love You 3000+我想》】

《I Love You 3000》原作來自88rising旗下的印尼女歌手Stephanie Poetri,後來王嘉爾和她合作進行了二次改編。《我想》來自伯克利的新銳R&B唱作人餘佳運(創作和演唱風格會讓人想到方大同一系相對比較純正的R&B/Soul的歌手)。兩首歌其實味道不太一樣,前者甜美浪漫,後者慵懶鬆弛,相近的是一種沉浸於愛情中的喜悅。

她在這個表演中展現了更多親和、充滿人味的一面,她在這個音區自如而飽滿的演繹中透著溫柔和甜蜜的氣息,全程跟著音樂的流動在走,更多呈現的是她對律動和尾音細節處理的“內功”,不那麼“現場競技向”,更像是一場舒服的pub演出,適合作為單獨的錄音作品來回味。

【耿斯漢歌手第八期競演曲目《鼓樓先生》】

原曲我挺喜歡的,和一般那種內容貧瘠、無病呻吟的單薄溫柔民謠有區別(儘管原曲的製作聽起來還蠻窮的),《鼓樓先生》的意象使用有90年代詩意搖滾的風範,有屬於普通人的疼痛與吶喊。

耿斯漢這個版本感覺就是原曲拿到了更多的製作預算,從演唱到編曲上都更加豐滿,儘可能用口琴等樂器保留了質樸的氣息,但顯然那種“掙扎感”卻少了一些些。從技術上來說,耿斯漢唱得已經很完整了,儘可能用聲音的撕裂感去還原了這種“掙扎”,這首歌需要的那種微妙的人文氣質卻很難還原,聽下來更像是一首偏流行的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