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課為什麼那麼難教?

楊德福8086


作文要寫得好,需要很多能力的,知、情、意是最重要的三方面能力,尤其情,這個是需要靠自身去體驗的,但是每個人體驗的方式和經歷又不完全一樣,所以作為老師要與學生達到共鳴喚醒學生的情很不容易,需要老師多觀察瞭解溝通,因材施教。


瑾媽媽i娃娃


確實,作為一個語文老師總覺得作文教學是個難題而令人頭痛的事,亟待各位語文老師研討的事。不吹牛皮,我在這方面有點滴體會,不妨說出來與各位商討。

一,作文教學善於導:即,導在指導學生認真仔細留心生活中的極平凡的事和物,善於觀察和發現其特點,抓住其特點來小作。導在指導學生抓住課文的最難理解或感受很深的地方,運用填補式,拓展式,想象式的方式讓學生勤練小作,激發學生作文興趣。導在對學生作文認真地指導他們多修多改,讓學生懂得文豐在修,修而精彩的道理。

二,要打破教材中一單元一作文的常規,力爭做到一課一作,即做到作文教學文助文,即以課文助作文教學,作文助進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實不相瞞,我的作文教學,不僅令學生滿意,每次縣舉行作文競賽,我的參賽學生個個都是獲獎對象,家長都誇我作文教得好,每次縣教育局舉行作文教學經驗交流會,我都作專題發言。還在二00四年全國作文教學論文競賽獲二等獎。這只是歷史的陳跡,今天的回答也只是拋磚引玉。


譚文祿


作文課為什麼那麼難教?

其實,作文課一點也不難教,還是沒找對方法,方法選對,一點不累,學生高興,老師沉醉。

我就我昨天的一堂作文課與你切磋切磋,作文課到底難還是不難?

這次網上授課,我們收到了奇特的效果:進度超前,收益甚大,聽說讀寫,明顯變化。

昨天是我們上網課的第47天,我們是正月十七開始的。

我們已經上到第五單元了。第五單元共兩課課文,還有兩篇習作例文,教材這樣安排明顯就是側重寫作。

本單元都是旅遊課文,後面的作文課題是:“遊xxxxx”,吃透教材以後作文課就開始了。

恰好疫情剛剛解封,誰不願到外面去兜風去?但學生卻得上網課。與現實形成鮮明對比,老師從網上帶同學們做免費旅遊,同學們願不願意?咱們說好,旅遊結束必須寫收穫,還得模仿寫一篇習作。同學們一定得注意聽導遊講見,不然你回來不會寫了。

用這樣的辦法收效很好!第16課《海上日出》,課後同學們都觀了日出,照貓畫虎都寫得不錯,雖說是生搬硬套,但教學效果明顯超了。學生為了應付寫作,再加上對文章的渲染,學生竟然把課文整篇背下來了,這是課本沒有的要求,不得不配服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段的網上授課。

有了16課的基礎,17課《記金華的雙龍洞》就更好講了,課前我找了個旅遊線路簡圖,先讓學生記下,然後開始講課,講課就是旅遊,我是導遊大哥,沿途詳細介紹,學生閉目傾聽,講課的詳細過程咱就不再說了。

說說課後作文,我要求同學們:中午帶上手機到北莊和諧園取景,每人按遊覽順序拍五張圖片,下午我們作文,題目是《北莊和諧園》,寫好後先讀給父母聽,修改後,再錄視頻讀給老師聽。到目前為止,學生都又完成了。等著星期一上午,我們再做評價。

你看這樣下來,課文額外背下來了。又加了兩篇習作,這樣的教學效率,你說怕不怕?問題是還有兩篇習作例文待學,它們是《頤和園》和《七月的天山》,同樣在分析講解後,讓他們先背誦後模仿,這樣一來又加兩篇習作,最後習作任務不就迎刃而解了嗎?

這是我的作文教學方法,你說很難嗎?





文如泉湧


作文課不同於講一篇課文,三兩節搞定,也不同於習題講解,有提問,有答案,範圍小。作文課難在太寬泛,學生的習作問題很多,一下子很難全部解決。

首先,作文課的規劃要是整個學年至少也是一個學期。先選定體裁,比如說這個學期要訓練議論文的寫作,一個學期大至有16周左右,然後每週確定一個目標,比如,第一週訓練文章立意,給材料提煉觀點,第二週訓練怎樣你寫好標題和開頭,第三週訓練提煉分論點和擬寫文章框架,第四周訓練寫好段落。圍繞論點,選好論據,如何議論,敘議結合,第五週訓練論證方法,學生最容易掌握論證方法是舉例論證法,同時結合比喻,反問,排比等修辭,還有很多增強議論氣勢的句式。如,只有...才,只要...就,如果...那麼;試問...,怎麼又有...;假如....,又怎麼會...這些句式的訓練,也可以分散在不同內容目標的作文課中進行。第六週訓練結尾如何昇華等。就是在一個學期開始的時候規劃好目標任務。

然後,每週作文課前根據既定的目標寫好教案,準備課件。如訓練起好標題,文章開頭。當然,作文課最好是兩節連上的。第一部分,30分鐘左右,教師講解方法,示例,學生交流討論,談體會,加深理解。第二部分,15分鐘左右。給材料,學生練習寫,第三部分,30左右。小組內交流,每組選擇優秀的上講臺分享,學生可以點評,打分,這樣學生積極性,課堂氣氛活躍,印象也深。第四部分,15分鐘左右總結。教師引導,學生總結方法和規律。這樣,學生的體會才深,他們這堂課收穫也很多。

最後說一下批改作文。老師自己改兩個班,100多份作文,寫評語,很辛苦,反饋慢,學生也不領情。要讓學生參與批改,參與點評。這樣,他們的身份也變了,在批改中慢慢學會作文的亮點應該在那裡,再寫作文時就有分寸了。


高中語文尖子生突破


凡是語文老師都感覺作文難教,而對於學生來說,作文很煩很難寫。但語文考試又少不了作文,不僅篇幅佔的多,而且分值較重。究其根底,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1.語文課本編排不足,作文教學內容在教學中的比重較少,沒有正式的講授;2.缺少具體的作文寫作指導方法,語文課本每單元后面基本都有寫作訓練,但沒有給出具體的寫作方法和固定模版,作文內容不定,學生只為寫作業而寫作文,練出了數量沒有質量;3.作文範例缺乏,教師授課完成後,只是按照作文要求進行作業的佈置,沒有標準的學生作文範文,學生照葫蘆畫瓢的模版都沒有,談何寫出標準的作文;4.教學模式單一,教師教學生寫作,囿於單一傳統的教學手段,固定的思維引導造成固定的思維,學生也不能發散思維進行妙筆生花;5.學生積累素材不足,學生只侷限於電視電腦上所看到的材料和方法,學生應該放眼課本之外,貼近生活、現實,獨立去發現積累素材,才能寫出新意!


獸醫問道者


題主好!

作文教學歷來都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塊“硬骨頭”,大家一提起作文就頭疼,作文教學中也一度出現“三怕”現象:學生怕寫,家長怕輔導,老師怕教。

作文教學中為什麼會出現“三怕”現象呢?

我借用南宋學者朱熹的一首小詩《觀書有感》來為大家解密吧!

觀書有感

——朱熹

半畝方塘一鑑開,

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譯文

半畝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鏡子一樣展現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雲的影子都在鏡子中一起移動。

要問為什麼那方塘的水會這樣清澈呢?是因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頭為它源源不斷地輸送活水啊。

這首小詩的題目是《觀書有感》,我覺得用它來解讀作文教學再合適不過了。這首小詩藉助池塘水之所以清是因為有活水不斷注入這一現象,比喻要不斷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躍與進步。我們在作文教學中也一樣,要想解決作文教學中的尷尬,就得尋求作文教學中的“源頭活水”。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我們一起來鑑賞一下這首詩。

《觀書有感》從詩歌題目看,這首詩是談“觀書”體會的,但作者卻一反常規思維,推陳出新,在生活現象中捕捉到了寫作的靈感,讓生活本身來說話,且不墮理障,極富理趣。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半畝的“方塘”不算大,但它像一面鏡子那樣地澄澈明淨,“天光雲影”都被它反映出來了。詩人就是抓住這一特點進一步挖掘,寫出了頗有哲理的三、四句“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一問一答,道出了方塘“清”的緣由“源頭活水”!

由此我們不難看出作文教學之所以出現“三怕”現象,就是因為沒有“源頭活水”!正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那我們應該在哪裡尋找作文教學中的“源頭活水”?

一要學會在生活中找,讓孩子有生活體驗,並把自己的生活體驗寫下來,這些獨特體驗就是作文教學的“源頭活水”。

二要學會在自然界中找,讓孩子走進自然界,把自然界中的草木蟲魚、雨雪風霜等現象描摹出了,這些奇特現象就是作文教學的“源頭活水”。

三學會在閱讀中找,讓孩子廣泛閱讀,把在閱讀中搜集到的素材記錄下來,這些素材就是作文教學中的“源頭活水”!

相信有了這些“源頭活水”,作文教學就不會那麼可怕了!

我是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謝謝關注與分享!


讓語文學習更有趣


作文教學為什麼那麼難教?主要是教學方法和教學思維發生嚴重錯誤所導致的。

在作文教學和學生寫作文的過程中,把握思維與邏輯概念的關係,是取得教學成功的基礎。方法不對,努力白費。

在作文教學實踐和作文寫作中,應當必須熟知和把握幾個主要的概念關係。

思維與邏輯;思維學與邏輯學;思維邏輯,邏輯思維,形象思維的概念都是不一樣的。

在中小學作文教學實踐中,很多的人,都是用《邏輯學》教作文,這是天大的錯誤,導致學生的作文寫作是很難提升的。

最常見的作文現象,就是清一色的“記流水賬”作文。即應用邏輯思維寫作文的嚴重“後遺症”反應。

作文教學的科學方法和寫作的方法是應用《思維學》教學和寫作,通過思維的作用、擴張、發散、延伸、聚焦、引領,促進學生作文思維品質的提升。

不同的作文體裁,應用不同的思維方法進行寫作。

所有的寫作、所有的作文教學和學生的作文寫作都是形象思維、邏輯思維、創新思維的有效結合。

不論是記敘文,說明文,還是議論文,都是應用思維寫作,不是邏輯推理寫作。

記敘文用演繹法寫作,說明文用歸納法寫作,議論文用演繹法+歸納法(結合法)寫作。

記敘文的演繹,是應用形象的演繹和情感的演繹,通過以小見大地或大題小做或線索等將作文素材共同編碼來完成作文寫作的生成過程。

其中,寫作者的感受力、發現力、創新力,決定記敘文寫作的品質。

邏輯只是一種方法和形式而已,思維是一種多維寫作思維技巧。

邏輯是靜態的,是死的,是不變的,是固定的;思維是動態的,是活的,是變化的,是多維的。

把握思維技術,小學生寫初中作文或寫高中作文,即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一箭三雕”都是可以輕鬆突破的。

不過,小學生寫高中複雜的記敘文和複雜的議論文需要特定的閱讀支撐和“橋段”的銜接作用(這其中有訣竅、秘訣、殺著)。

小學生寫詩歌,寫小小說,寫抒情散文,都不是難於上青天的事情。

作文教學有的放矢,針對性強,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能。作文教學應當由淺入深和深入淺出相結合,循序漸進是基礎,創新教學是關鍵。

把握專業的術語概念,應用跨界思維,應用比較思維,顛覆作文教學、創新作文教學,讓作文快速高效實戰落地不再是遙遠的夢。


荊州小太陽作文工作室


您好,我是一名小學語文老師,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作文是語文綜合素養的體現,是考察孩子們語言文字運用的能力,以及能否清晰表達自己的情感。越到高年級,越考察學生的詞彙量,語言積累。而通常這些是老師教不了的,只能靠學生平常的點滴積累,而要讓學生養成閱讀積累的習慣,這也是比較困難的,尤其是對於低年級來說。在小學一二年級中看圖寫話是習作的基礎,主要是為了訓練孩子們如何把自己想說的話寫出來,而從三年級開始,學生便真正開始接觸習作,而往往這個時候,便是習作教學最艱難的時候。

現在的習作教學可能大部分處於一種固定的程序,給一個主題,找到範文,模範。找素材,套用,形成固定的模式。分析一些高分作文的模式,怎麼開頭,怎麼結尾。會消磨孩子們的熱情,拔高了作文的要求,會讓孩子們懼怕作文。孩子們就不喜歡上作文課。不喜歡上作文課那作文就會寫不好。作文應該是表達學生真情實感的,應該聯繫每一位學生的生活。作文生活化是現在需要的,讓孩子們留心觀察自己的生活,無論是開心的,傷心的事情,都會成為孩子寫作文的素材,增大自己的閱讀量,習作時也許就能侃侃而談了~

一點點想法,請笑納~


飲溪xy


作文課難教,無非就是這些原因:

1.沒有很完備的作文教案可供參考;

2.即便是有教案可供參考,操作起來也很費事,花功夫;

3.最主要的是批改學生的作文非常耗時,耗精力,往往因為學生不好好訓練、疲於應付而讓老師費力不討好。

但是語文老師不能因為作文課難教就不教或者是少教,必須轉變觀念,開動腦筋,捨得投入。

一直以來,我自己都是非常重視作文教學的。因為高考語文150分,作文佔去60分,作文的位子舉足輕重,不容小覷。

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就將自己的一部分時間和精力投入到作文教學中,花費腦筋,動用心思去發掘。我做了以下嘗試和改變:

一、多引導,發揮教師的示範作用

想要學生認真寫作文,教師就要率先垂範,發揮引領示範的作用。生活是紛繁蕪雜的,做生活的有心人才能發現生活的美。

而這個有心人必須首先是教師自己,教師要把自己觀察到有意義、有價值的素材告訴學生,引導學生學會觀察;並把你想到的、感悟到的,甚至是你寫下來的告訴學生,啟發他們該如何思考、感悟、下筆。

比如說,我每次將自己騎自行車上下班的時間當做觀察生活、蒐集素材、心裡作文的時間,一邊欣賞沿途的風景,一邊發現可以吸引眼球的事物和事件,然後慢慢地在心裡醞釀一些語句來描述。

我就很懷念我上班路上的一棵大樹,寫下了這段文字,並念給學生聽:“很懷念曾經的一段時光,這段時光裡有樹的濃陰、鳥的鳴唱,有牛奶一樣鮮濃的空氣,還有陽光一般燦爛的心情。

這一切源於我上班路上的一棵白楊樹,這棵白楊樹生長在龍頭中學旁,樹木參天,枝繁葉茂。每次上早自習,經過這棵大樹時,總能聽到樹上傳來的陣陣嘰嘰喳喳的鳥鳴。陣陣鳥鳴像細密的雨滴灑落在我的心海,盪漾起層層漣漪。

雖然聽不懂它們到底在鳴叫什麼,也看不清它們在忙碌些什麼,但是我的目光會在此停留,耳朵也為之傾聽,腳步再放慢些,全身心地投入到這柔美的境界中。這時候,因為有它們在我身邊,我總是莫名的歡喜、激動,感覺自己也像是一隻鳥。……”

一棵樹長在路邊,你不去注意,就永遠發現不了她的美;你注意到了,她或許會成為你生命中的一段美好記憶。

有人曾說:教師是航燈,指引學生行動的方向;教師是打火機,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智慧火把。我願做能不斷充氣的打火機,用自己的火苗去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多鼓勵,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

鑑於學生對作文的畏難情緒,我在作文教學中以鼓勵表揚為主,以激發調動學生寫作的熱情。

我每週佈置一篇作文(有時是考場作文),認真批改後,分成不同的等次進行表揚:

1、螢火蟲一級的,即某一句寫得比較好的。

比如以“淚”為話題的作文,有同學寫:

淚是心靈世界的雨水。

眼淚要醞釀多鹹,才對得起思念。

淚是海里的一滴水,喜歡流淌在痛苦的人的傷口上。

2、星星一級的,即某一段寫得比較好或者某一例運用得貼切恰當的。

比如有同學在寫《一個人不能同時騎兩匹馬》的作文時舉到了近期學習的《莊子·達生》中捕蟬老人“不反不側,不以萬物易蜩之翼,何為而不得”的故事。並分析說,老人因精力集中於蟬翼,才會擁有巧手。這個例子我帶的兩個班只有五個同學運用了,這說明他們五人能活學活用。學得認真,用得恰當,這就是功夫,值得表揚。寫作文就要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這樣作文才有閃光。

3、月亮一級的,即整篇文章寫得比較好的。可圈可點之處頗多,在全班點名表揚。

4、太陽一級的,即整篇文章寫得很好,一般在50分以上。

我把這些同學的作文念給學生聽,然後貼在教室後面的牆壁上讓學生看幾天,最後由我親自修改後,油印出來發給全班同學,讓學生認真學習借鑑。有的還推薦給校廣播室,作為廣播稿。還有的推薦給校刊《守望者》。

這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寫作文的積極性,總的來說,在作文中只要能有閃光之處,我決不吝嗇讚美之詞,讓學生從對句段的雕琢訓練中,慢慢進入寫作的佳境。

只要是個有心人,辦法總比困難多。只要開動腦筋想辦法,作文課也並不是那麼難教。


熱愛田園的費老師


只所以難教是因為,寫作是一種厚積薄發的結果。像學生尤其是小學生,可以說是一窮二白。談不上什麼積累,也沒有什麼經歷。饢中羞澀所以感到寫不出來,這個很正常。

所以老師的引導很重要,寫作不是閉門造車。要讓學生從身邊的人,身邊的事入手,寫自己熟悉的東西,瞭解的事物,這樣會好一些。

然後輔以一些相應的詞彙的掌握,比如形容詞的把握等,這樣寫的東西不會直白,寫得生動活潑。

在一開始的時候,最好讓孩子自由寫作,命題作文也要把握在孩子的理解範圍內。應有一個由簡到繁的過度,這樣應該好一些。

要想教好學生,要把握學生的心理。懂得這個年齡的學生的生理及心理特點,瞭解她們的所思所想,這樣對於教師和家長都是有益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