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建築中捲棚頂屬於硬山還是懸山頂?

吳曉普


【藝文雜記】很高興與大家分享個人觀點:

開門見山,咱直奔主題。捲棚、硬山、懸山是中國古代建築中,三種不同的屋頂形式。捲棚既不屬於硬山,也不屬於懸山,三種屋頂形式都各有不同。

捲棚頂

我國古代建築的屋頂一般都是起坡起脊的,而捲棚屋頂形式為前後兩坡,在兩坡交界處是沒有正脊的。只是在交接的時候自然地過度成弧形曲面的屋頂。

這種形式的屋頂,在北方的民居和園林建築中是比較常見的,也是所有傳統屋頂形制中比較簡單的一種。

硬山頂

硬山形式的屋頂,在我國的古代建築中也是比較常見的類型。硬山頂也是雙坡屋頂形式,側面望去兩坡外觀呈人字形,兩側山牆的高度與屋頂齊平,或者略微地高於屋頂一些。

兩坡相接的地方,不再是自然過度的弧形,而用磚砌瓦壘,形成一道正脊。山牆的兩個邊緣用方磚砌築,再以博風板封邊。接近屋角的地方迭砌墀頭花飾,作為裝飾,增加建築近觀的美感,也常用於北方民居建築。

懸山頂

硬山形式的屋頂,也算比較常見,兩坡交接方式與硬山頂相似,只是與山牆面的交接處有所不同,可以說是硬山頂的升級版。

懸山屋面要懸挑到山牆以外,檁桁沒有完全封護在牆體以內,而是要露出來,懸在半空。因為懸在山牆外,因此得名懸山,也叫挑山,懸山屋頂的造型層次更加豐富一些,比捲棚和硬山屋頂要活潑一些。

總結:捲棚其實更強調兩坡在脊的位置的交接形式,而硬山和懸山更強調兩坡與山牆的交接形式。所以,有的時候它們之間是不衝突的,而且可以組合使用,比如組合成捲棚硬山頂或捲棚懸山頂。

其它形式的屋頂

我國古代建築的屋頂除了捲棚、硬山、懸山,還有很多種不同的形式,使用的場合以及代表的等級和地位也各不相同。

盝頂:四脊四坡,頂上卻又是平頂,常用於屋頂面積較大的建築,如大型的宮殿建築,或者空間比較大的公共建築。

攢尖頂:這種形式多用於中心對稱的亭、臺、樓、閣、亭、塔等形式的建築,無正脊,只有垂脊。分為四坡、多坡或圓頂,逐漸向中間高起,在形心處攢成尖。

歇山頂:類似於懸山頂與盝頂的組合形式,上面部分是兩坡懸山,下面卻又是四坡,分單簷、重簷的形式。多用於大型宮殿建築,等級較高。

廡殿頂:廡殿式屋頂是我國古代建築中等級最高的建築,為四面斜坡頂,有一條正脊和四條斜脊,最難得的是四個面都是曲面形式,所以又叫作四阿頂。也分為單簷、重簷的形式,代表不同等級。多用於皇家宮殿建築和等級較高的寺院建築。

其次,不同形式的屋頂形式之間,根據地形或是結合的需要,還可以靈活組合,形成像“勾連搭”等不同變化,形式各異的屋頂形式。

非常感謝您看到了這裡,【藝文雜記】會持續在此領域更新不成熟觀點,期待與大家交流學習,共同進步,歡迎關注,並參與討論。


藝文雜記


捲棚頂其實是歇山、硬山、懸山式屋頂的一種變化型體,屋面前後兩坡之間呈彎曲的弧線形,沒有正脊。

捲棚頂的“脊”,是弧形的;而硬山頂、懸山頂和歇山頂,脊可以看成是幾何圖形“角”。這是從外觀上看最大的不同。

捲棚頂是中國古建築中一種圓脊的屋頂。即將硬山,懸山或歇山頂之正脊作成圓弧形曲線。分別稱為“捲棚硬山”,“捲棚懸山”或“捲棚歇山”。多用於北方民居、園林等建築。南方常見的“軒”,其室內天花亦名“捲棚”,是在弧形椽子上釘以薄板或置望磚。常用於廳堂、廊屋及園林建築。

捲棚頂是兩坡出水,其特徵在於前後兩坡相接處沒有明顯外露的正脊,而是成弧線曲面。根據左右山牆的懸山式和硬山式不同,捲棚頂可分為懸山捲棚、硬山捲棚,另外,捲棚頂也可以是歇山式,因此可以看作是歇山、懸山、硬山的變形。

希望以上答案能給您提供幫助。



閩南掃地僧


各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