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戰疫紀錄片《英雄之城》給你怎麼樣的體會?

寧靜致遠66


武漢戰疫紀錄片對湖北省外來講如何我不知道,我和小孩(都七八歲了平時兩三個月不跑醫院就已經很欣慰)身處重災區漢口 經歷過了生死 也目曙了旁人的生死,自己老家其它村子毫不誇張講 整家整戶死亡,或整家都躺著就差等日子了 ……當時我們家裡除了幾支口罩再也沒有 那時也買不到任何其它消毒用品……微信打卡時也求助過沒有口罩卻了無音信……無奈那幾支口罩只能留下半夜倒拉圾,只能清水拖地,至於購買生活物資只能也好在另想到辦法解決……屋漏偏逢連夜雨,手機黑屏壞了,弄了一夜也沒能弄好……想辦法聯繫小孩他爸被罵了一頓……好在後來又想辦法聯繫孃家哥哥,哥哥當天買了部手機 順豐當天晚上已到漢口二七社區……後近十天終於收到了手機……期間狀況不斷,不得一一不解決……好在偶然覓到化解疫情帶來的恐慌,可以說疫情期間我和小孩過得倒也,愜意,恬淡,悠然自得……這種生活方式願一直繼續下去……



竹風樓


我就是武漢人,生於斯長於斯;而且每年春節也是按照慣例不會去旅遊,而是年復一年和父母以及其他家人待在一起吃團年飯,守歲看春晚。

今年臘月29,公曆元月23號,武漢這座城市在自己的歷史上開始了一段刻骨銘心的記錄;而這個記錄是任何記者都不可能代替的;

從那時至今,整整過去了兩個月有餘;相信每一個武漢人,無論是常駐居民還是因為探親訪友或者出差路外來客,都是這段歷史的見證者——每一他們個人心中都有一臺攝像機,從完全不同的角度記錄了武漢這座城市。

現在的人,無論男女老少一般都有一部智能手機(也許年紀太小了用不著;耄耋老人不會用除外);有了手機,必然會有各種朋友圈;

不過,其它城市的社區居民會有“組團交流朋友圈”嗎?發起人是社區網格員;參與者是全體居民;而且限制門戶只能有一人加入。

小區24小時全封閉管理,居民是出不去的;他們的信息,他們的苦悶、焦慮、惶恐、徘徊只能在“組團交流群”中交流;因為,他們才真正是“坐在一條船上的人”——同病相憐。

一個小區,可以分為若干組團;居民人數少則幾百,多則上萬;其中不乏製作PPT的“高手”,更有那些攝影發燒友,他們製作的PPT,視頻更加接地氣!

他們記錄的主要是身邊的人和事;喜怒哀怨和淚水——武漢人現在最需要什麼?他們需要發洩;需要痛痛快快淋漓盡致的大哭一場!

無論什麼時候,只要小區門口出現了120救護車,組團交流群裡馬上就出現了全副武裝救護人員抬著擔架的照片;每一次刺耳的救護車報警開道聲,哪一個不是膽戰心驚!

幾乎每一個門洞都有那麼一兩個疑似或者確診病例;還有因為新冠肺炎而與世長辭的親人們;有的家裡只有一個,還有的家人出現了好幾個病人——

想想看,住在他們樓上或者左鄰右舍的該怎麼辦?是去幫忙照顧?還是躲避?是去指責他們不注意防範?還是跟著他們一同哭天喊地——怎麼就住不進醫院呢?

組團裡的居民恐怕平時互相根本就不認識,樓上樓下住著,見了一面也許都不會打招呼;可是這次不一樣了,共同的命運將他們緊緊的困(捆)在了一起。

最難熬的時候,是大約一個月以前的事兒;偶爾一次“非出門不可”時,乘坐武漢市政府指派給每一個小區的出租車;

坐著出租車幾乎穿越了大半個城市——出租車倒是是暢通無阻;但是,大白天的武漢完全沒有了任何生機;無論是大街還是小巷都是那麼安靜——死一般的寂靜,靜德令人窒息!

想來也是走南闖北見過世面的人,可是全世界沒有任何一座城市,無論大小,在正午時分,陽光明媚之時如此的寂靜;寂靜使人害怕,使人恐懼——武漢,你為什麼就不堵車呢?

我想,新華社記者的鏡頭大概不會記錄這些吧!這是武漢市民真正的心靈感受——因為確實無法預測明天的太陽是否能夠照樣升起

這時候,小區出現了一些“蒙面俠”,戴口罩的志願者——他們就是我們小區居民的子女,是小區居民的兄弟姐妹,他們,是小區居民的希望——他們,是武漢市民心中的英雄。

沒有任何報酬,不分颳風下雨;他們“全天候”為小區居民服務;團購(包括去超市上貨下貨);代買慢性病患者的降糖降壓藥;

他們,和社區工作者一起為孤寡老人困難戶送去溫暖;他們,在“組團交流群”耐心教那些不會網購下單的叔叔阿姨,爺爺奶奶怎麼使用智能手機!

90後,00後,還有80後的那些獨生子女;一場誰也不願意來的疫情使他們迅速成長——他們,是武漢的英雄;有了他們,武漢這座城市也無愧《英雄之城》——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