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那個高考作文只有6分的黃蛉,為何會被四川大學破格錄取?

唐代韓愈曾作《馬說》一文,文中有語“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意思是世界上有才的人很多,能夠出人頭地的卻是不多,因為“伯樂”不常有。

韓愈的這句話放在現代社會中尤為適用,因為隨著教育的進步,“千里馬”的數量激增,而機遇和平臺是有限的,所以如何使自己在眾多的“千里馬”中脫穎而出就成了至關重要的問題!

當年,那個高考作文只有6分的黃蛉,為何會被四川大學破格錄取?

被動的等待“伯樂”的賞識已經行不通了,所以有些人會劍走偏鋒,兵行險著,以期能夠掌握先機,2009年的四川高考生黃蛉就是這樣一個人,他憑藉一篇用甲骨文寫的高考作文出盡風頭,被媒體讚譽為“古文字達人”,最後甚至憑藉這篇作文以428分的成績被特招到四川大學,成功實現了人生的逆轉!

我們先來回憶一下黃蛉事件的原委

2009年6月17日,“國學數典”論壇上驚現一篇名為《高考閱卷花絮:四川驚現甲骨文作文》的帖子,發帖人是四川高考語文閱卷組的一位老師,據他所述,語文閱卷組的一位老師在閱卷過程中發現一篇用奇怪文字寫成的文章,在場老師都不認識,只是初步判定應該是甲骨文。

本著對學生負責任的態度,那位老師向質檢組做了報告,而質檢組則表示要請有關專家將這篇作文翻譯成簡體字,然後再根據作文水平評定分數。

帖子發出後引起了轟動,無數網友點贊轉發,一些媒體也在關注事情的後續發展,6月21日,媒體從語文閱卷組得知,質檢組專門請四川大學一位研究古文字的教授對這篇作文做了鑑定,專家表示這篇作文主要是用甲骨文寫的。

其中還摻雜著一些金文和小篆,所有古文字都書寫工整,字體標準,可以看出作者在古文字方面頗有些造詣,但質檢組表示這篇作文翻譯為簡體字後嚴重跑題,所有最後閱卷組根據評分標準打出了6分的成績。

當年,那個高考作文只有6分的黃蛉,為何會被四川大學破格錄取?

對閱卷組而言,此事已經完結,但廣大“吃瓜群眾”的“八卦之火”越燒越旺,他們在網上瘋狂轉載那篇甲骨文作文,並將其稱為當年的“最牛高考作文”!各大媒體敏銳的抓住了這一熱點事件,開始尋找這篇“牛文”的作者!

在明察暗訪下,甲骨文作文的作者黃蛉浮出了水面

黃蛉是四川省綿陽南山中學的一名復讀生,當媒體找到他時,他爽快的承認網上那篇作文確實出自他手,他自幼對古文字感興趣,已知的一千多個甲骨文中,他認識八百多個,至於用甲骨文寫作文並非心血來潮,因為他已經是第二年參加高考了,極其渴望考入大學,但他自我感覺複習不到位,所以才劍走偏鋒,選擇用甲骨文寫作這種方式來為自己爭取一個機會!

6月25日,黃蛉查到了自己的高考成績,428分,按照四川當年的錄取分數線,黃蛉的這個分數連二本線都沒有達到,只能上一個專科.

此時,黃蛉用甲骨文寫作的行為發揮了作用

黃蛉用甲骨文寫作就是為了博取關注,一鳴驚人,事實證明他成功了,他的那篇作文火了,所以他開始趁著熱度尋找可以“特招”自己的學校,為此他先去上海復旦大學拜見了劉釗教授,劉釗教授曾有過破格錄取只有高中學歷的甲骨文愛好者的先例。

所以黃蛉認為自己此行還是有些機會的,不過劉釗教授雖對其讚賞有加,卻表示破格錄取之事不太可能,在復旦受挫後,黃蛉又受邀到湖南大學接受了專家面試,還是以失敗告終,正在黃蛉沮喪之時,西南財經大學天府學院向他拋出了橄欖枝,四川大學錦城學院也表示可以破格錄取,經過一番考慮,黃蛉最後選擇了四川大學錦城學院,成了錦城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的一名新生。

當年,那個高考作文只有6分的黃蛉,為何會被四川大學破格錄取?

四川大學錦城學院屬於三本,但以黃蛉的高考成績來說,已經算是“高攀”了,他也算圓了自己的大學夢。對廣大“吃瓜群眾”來說,黃蛉引發的事件算是結束了,他憑藉自己劍走偏鋒的行為成功被大學特招,算是皆大歡喜的結局了。

殊不知,黃蛉在大學中的經歷依然豐富多彩

黃蛉是被作為特殊人才特招到錦城學院的,在對他的教育上自然要和其他學生有些區別,為此四川大學與錦城學院為黃蛉制定了聯合培養計劃,並特意將川大歷史文化學院已經退休的教授何崝返聘回川大,專職負責黃蛉的教育,充分挖掘黃蛉在古文字方面的天賦。

2011年,四川大學做出決定,破格將黃蛉的學籍從錦城學院轉到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這意味著黃蛉將從一個三本院校的學生一躍而為“985”名校的學生,這可謂是一步登天,鯉魚躍龍門。

然而就在消息傳出的第二天,已經“一對一”培養黃蛉兩年的何崝教授卻公開表示自己已經向四川大學遞交了辭呈,今後將不再負責黃蛉的教育,而對於黃蛉在兩年內的表現,何崝教授表示“這個學生有些浮誇,靠不住”。

隨著時間的推移,黃蛉已經逐漸消失在了公眾的視野中,如今他的近況我們已經不得而知,希望他能有一個光明的前途!

當年,那個高考作文只有6分的黃蛉,為何會被四川大學破格錄取?

小結:

四川大學之所以會破格錄取語文作文只考六分,總分不過二本線的黃蛉,還是出於培養人才的目的,甲骨文作為中華道統的文字之一,意義非凡,已經入選《世界記憶名錄》,但如今能夠認識甲骨文的專家已經越來越少了,若是不加以保護,甲骨文遲早會滅絕,所以川大才會破格錄取在甲骨文領域有天賦的黃蛉,期望他學有所成後對甲骨文的研究做出貢獻,從這個角度來說,川大的行為無可厚非!

只是我們建議,招收“怪才、偏才”也該制定嚴格的標準,防止有人趁虛而入!

參考資料:《馬說》《高考閱卷花絮:四川驚現甲骨文作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