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女養成記》——笑著笑著就哭了


《俗女養成記》——笑著笑著就哭了


繼《我們與惡的距離》之後,又一部評分很高的臺劇《俗女養成記》,一部差點被名字耽誤了的人生哲理劇。整部劇只有10集,每集45分鐘,故事的主人翁陳嘉玲是一位39歲的單身女性。

她在臺北的一家公司做董事長助理,每天戰戰兢兢地處理工作上的事和董事長的私事,比如去給董事長的小三看房子,幫董事長太太監督董事長吃水果等等。

她有著一個已經戀愛4年的同居男友,在一次參加完前男友婚禮後回家的晚上,她拿著拼勁全力搶到的手捧花,去向現男友求婚,那晚她喝醉了,但是她很清醒,當她單膝跪在地上請求男友與她結婚的那一刻,她或許已經知道這不是她想要的生活。


《俗女養成記》——笑著笑著就哭了


但女人的反射弧往往都很長,那一次鬼畜似的求婚之後,她又繼續投入到了每天上班下班的生活中去了。

陳嘉玲在臺南長大,長大後卻一直在臺北生活,她想在臺北有個家。男友的媽媽為他們買了房,並要求她辭去工作做全職太太,連結婚的婚紗也是未來婆婆選定的,她覺得自己像個提線木偶,在老闆面前溫順,在未來婆婆面前也同樣需要壓制自己的個性,她能想到婚後的生活將是多麼的不盡如人意。所以,可能是因為這個原因,她在現男友正式求婚那天,選擇了拒絕。

又因為反射弧很長的原因,後來她才知道,拒絕求婚,其實只是因為不愛了。

39歲,她拒絕了一個戀愛4年男友的求婚,拒絕做一個全職太太,即使那樣做會令很多人失望,但那一刻,她覺得自由了。

辭掉工作,拒絕求婚後的她,回臺南老家了,回到了古早味十足的故鄉,那裡的時間很慢,無論遠方的世界如何變遷,如何日新月異,老家都永遠在運轉著一套緩慢、柔和的時間體系。

她的原生家庭裡有開中藥鋪的爺爺,唱歌非常難聽卻要去參加歌唱比賽的奶奶、人到中年還在糾結爸媽離婚後到底要跟誰的爸爸,以及刀子嘴豆腐心的媽媽。

小時候過暑假,住在城裡的表姐一家來家裡玩,家長總拿她和表姐作比較,英語學的沒有表姐好,下棋輸給了表姐,打球輸給了表姐,考試分數比表姐低,這些讓陳嘉玲的媽媽覺得很丟臉,但是陳嘉玲卻很開心,她也替表姐的優秀開心,小孩子不懂攀比,但是為什麼後來長大了就會攀比了呢?家長可能是神助攻吧。


《俗女養成記》——笑著笑著就哭了


小時候,她羨慕班長的家庭條件,班長家大大的房子,精緻的下午茶,優良的學習環境,但是當去班長家寫作業時,聽到班長的父母吵著要離婚時,陳嘉玲明白,一個家庭的幸福和房子的大小沒有關係,和是否又精緻的下午茶也沒有關係。

小時候,她和另一個男同學幫鄰居家的姐姐遞情書,當她看到鄰居姐姐戀愛時那一臉幸福的模樣時,她說她長大了要嫁給楊過,後來楊過斷了一個手,這件事才作罷。這些童年時代的經歷或許已經在小嘉玲的心裡埋下了擇偶觀的種子,她不願意將就。

當她在老家收到曾同居四年男友寄來的結婚請帖時,她以為自己會很難過,會嚎啕大哭,但是她沒有,甚至連絲毫的難過都沒有。或許人類對於失戀帶來的痛苦,在過了一定的年齡之後就免疫了。因為每個年齡段都有不一樣的痛苦需要去承受。

當她再次回到臺北,參加一份工作的面試時,面試官的最後一個問題是,陳嘉玲小姐,您覺得快樂是什麼?或者說您覺得什麼是快樂的事?

她的腦海裡浮現的是一幕幕臺南老家的場景,是爺爺奶奶,是爸爸媽媽,是一起長大的夥伴,是自己長大的地方,是小時候每次路過都會很害怕的“鬼屋”......

那些她一度想要逃離的,才是最深的牽掛。

她或許恍然大悟,所謂一個俗人的快樂和幸福,不就是那些掰開了,揉碎了的滲進每一寸光陰裡的煙火氣麼?是廚房裡的柴米油鹽,是方言裡的每一聲問候,是阿公和阿嬤的每一次拌嘴,是爸媽磕著瓜子一起坐在電視前的樣子。


《俗女養成記》——笑著笑著就哭了


選擇這樣的生活容易麼?容易啊,你只需要待在原地就好了。

但如果不出去兜一圈,就很難體會故鄉帶來的幸福感和歸屬感。這一圈,有些人兜了幾十年,有些人兜了一輩子。

陳嘉玲兜了一圈後,最終還是回到了長大的地方,並走近了小時候一直很害怕的“鬼屋”,恐懼從來都是自己想象出來的,”鬼屋“從來也沒有鬼。

她就是這樣一個”俗“女。她應該慶幸她出生在一個寬容的家庭,才可以”俗“的這麼有底氣。

這個世界最殘忍的不是剝奪夢想,不是扼殺希望,而是讓一個個個性鮮明的的人,在現實的擠壓下,慢慢失去光芒,像一個鮮豔的氣球慢慢癟掉,滿是褶皺。

這個世界還有一種殘忍,就是當你老了,才讓你明白,什麼叫做最初的美好!


《俗女養成記》——笑著笑著就哭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