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南明珠城—美麗山水信陽

信陽市位於河南省南部,東與安徽為鄰,南與湖北接壤,左扼兩淮,右控江漢,承東啟西,屏蔽中原,素有“三省通衢”之稱。從古、是江淮河漢之間的戰略要地,至今、又是南北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全市總面積18915平方公里,總人口780萬,管轄固始、光山、羅山、淮濱、新縣、商城、潢川、息縣八縣和溮河、平橋二區。信陽市歷史文化悠久,區位優越,資源豐富,發展潛力很大。

信陽曆史悠久,人傑地靈,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中華眾多姓氏均源於此。早在八千多年前,境內淮河兩岸就出現了相當規模的原始農業,保存著裴李崗文化、龍山文化和屈家嶺文化20多處。戰國時期,信陽是楚國的疆域中心;唐朝中葉,信陽再次成為中央王朝糧食、兵源和財源的重地。信陽大地曾哺育了眾多歷史名人:一代名相孫叔敖、開漳聖王陳元光、治閩功臣王審知、大史學家司馬光、中原碩儒馬祖常、文壇領袖何景明、植物學家吳其浚等都誕生在這裡。 孔子周遊列國的終點、子路問津處在信陽、司馬光砸缸故事也發生在信陽。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上播出的《東方紅》樂曲就是從信陽長臺關出土的戰國編鐘演奏的。 信陽是紅軍的搖籃,將軍的故鄉。

在革命戰爭年代,這裡培育出了紅一軍、紅四軍、紅二十五軍、紅二十八軍等多支紅軍主力部隊,是全國著名的革命根據地和鄂豫皖蘇區首府所在地,這裡還是劉鄧大軍挺進中原的主戰場。在艱苦卓絕的革命戰爭中,信陽共有30多萬優秀兒女為革命獻出了寶貴生命。英雄的鮮血染紅了信陽的山川河流,殷紅的土地培育出一代代英才,從這裡走出了許世友、李德生、鄭維山、尤太忠、萬海峰、洪學智等信陽籍一代名將。1955年授銜時,信陽籍被授予少將以上軍銜的58名,1988年全國授銜上將17名,河南信陽籍的就佔3名。

信陽交通便利,區位優越。信陽交通、通訊十分便利。南距武漢天河機場、東距安徽阜陽機場均在150公里左右。境內有京廣、京九、寧西三條鐵路,有京珠、西合兩條高速公路和在建的阿深高速公路,有106、107、312三條國道,交通四通八達。河南省唯一的出海口淮濱港航運可直達上海。國家通信幹線京廣、京九光纜以及西合光纜在信陽形成“信息高速公路”十字通道。

信陽資源豐富,山水秀美。礦產資源豐富。全市已探明礦產地178處,大型礦11處,特別是非金屬礦資源豐富,開發前景廣闊。上天梯非金屬礦為亞洲第一大非金屬礦,總儲量7.3億噸,其中珍珠岩儲量1.2億噸,佔全國50%以上,膨潤土5億噸,河南省第一,浮石5600萬噸。此外,還有二氧化硅礦800萬噸,金紅石礦100萬噸,鋅礦100萬噸,鉬礦6.5萬噸等。農林牧產品資源豐富。農產品水稻、油菜、紅黃麻、板栗、銀杏、茶葉年產量均居河南之首,特別是信陽毛尖飲譽海內外,屢次榮獲國內、國際金獎,是全國十大名茶之一。

旅遊資源豐富。 信陽山清水秀,生態良好。信陽地處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地帶,雨量充沛,氣候宜人。在信陽,有山就有樹,有水就有城,山水相映。這裡有多處融山水風光與人文景觀為一體的旅遊勝地,有與北戴河、廬山、莫干山齊名的全國四大避暑勝地雞公山,有水面比西湖大70多倍的南灣湖,有全國獨一無二僧尼同寺的靈山寺,有天然溫泉療養勝地湯泉池,有生前精忠報國、死後孝敬父母的傳奇將軍許世友之墓。進入信陽,可以說是車在山間走,人在畫中游。

水、電、氣資源豐富。一是水資源豐富。信陽是河南省的3.2倍。全市有大型水庫5座,中型水庫13座,小型水庫866座,總庫容40.52億立方米,電力充足。信陽目前裝機容量80萬千瓦,年發電能力可達40多億千瓦時。目前信陽人均用電量168千瓦時,總用電量在20多億千瓦時。 近期信陽還要上華豫平電二期工程,完全能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三是燃氣供應量充足。駐馬店到信陽、信陽至固始,同時從周口再接一條管道通到固始。這樣為信陽發展工業提供了方便的能源和原料。

信陽市自然生態環境良好,氣候宜人,雨量豐沛,植被茂密,山清水秀,是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建設試點市,素有“北國江南,江南北國”之美稱。全市水資源總量佔河南省總量的22%;森林覆蓋率達到32%;擁有雞公山、南灣湖等一大批國家、省級風景名勝區和自然保護區。生態之優、環境之佳,在國內外久負盛名。 信陽文化燦爛,地處南北文化的結合部,南北文化在此交融薈萃,形成了兼收幷蓄的文化特徵,呈現出豫風楚韻的特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