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你真的不用活的那麼勵志

成年人,你真的不用活的那麼勵志

這兩年,我越來越不喜歡看勵志文章了。微博關注的雞湯博主,也逐漸淡出自己的最近訪問列表。

在大學剛畢業的幾年裡,我非常沉迷於給自己打雞血,覺得許多成功的人生是可以複製的。

每天看勵志博主們的微博和文章,強迫自己早睡早起;

參加各種不同的社群,英語打卡、健身打卡、閱讀打卡;

還給自己立了各種flag,一週讀一本書,兩週學一首鋼琴曲等等。

過高的期望,和日益增長的慾望,以及那些距離自己遙遠又隨處可見的精彩人生,都在牽著我們走,對自律可以改變人生的雞湯言論深信不疑。

每天早上起來,挨個去打卡密密麻麻的任務,才覺得沒有虛度當下。如果某天因為太累想做一天肥宅,內心就會有深深的負罪感和焦慮感。

然而不停的灌雞湯除了增加精神負擔外,似乎對我的人生並沒起到太多幫助。

喜歡的事來不及立flag早已經去做了,而成年人不得不承擔的責任,咬著牙也得去完成,根本沒工夫看勵志文章給自己做心理建設。

為了保持一個雞血狀態而做出的那些行為,不過是想讓自己相信,人生還有逆襲的機會。

一時發狠用處不大

可能我們聽過的勵志故事太多了,總覺得吃一個階段的苦,當下的生活就能改變。

也許為了一個短期明確目標,發狠有用。但是對於大部分人普通的生活來說,一時發狠用處不大。

真心熱愛的事,用不著逼自己就會去做,只怕時間不夠用。而渴望的那些具體變化,靠的也不是一時雞血。

你想要在職場上更上一步,或者在某個領域提高專業技能,都需要長年累月的深耕。不放過每一次嘗試的機會,隨時保持敏感度和學習力,反反覆覆去試錯和積累經驗。

一時發狠除了消耗精力和加深自我懷疑,對自我成長幫助甚微。

成年人,你真的不用活的那麼勵志

前段時間,朋友約我健身打卡。在這之前,她已經減肥很多次了,全都以失敗告終。

剛開始時,她每天只吃早餐,晚上去健身房上一節私教課。

還沒到兩個星期,就因為太痛苦而完全放棄,回到之前胡吃海喝的狀態。

過了一段時間,看著增長的體重,負罪感重新燃起,朋友又開始在朋友圈打卡鍛鍊,說要對自己狠一些。

從每天只吃早餐,晚上去健身房上一節私教課,降低難度到每天吃早餐和午餐,一週鍛鍊3次。這樣的減肥計劃依舊難熬,朋友堅持了一個月後,又一次放棄。

這次約我鍛鍊時,朋友說她終於想通了,高強度訓練和不吃飯,雖然短期能掉幾斤肉,但是太難堅持了。她想要慢慢瘦下來後能保持下去,如果每次掉完肉又恢復到之前狀態,那就一直改變不了。

調整策略後,她一日三餐照常,只是少油少鹽少糖。每天都做半小時有氧鍛鍊,沒時間去健身房時,在家鍛鍊。按照這個節奏,不知不覺就養成了習慣。

前幾天見到她,雖然沒有脫胎換骨,但是整個人看起來清爽不少。朋友說自己比之前的體重輕了幾斤,每天都有變瘦一點,早知道如此,當時何必發狠那麼多次呢。

回想起這兩年,自己參加的社群不下10幾個,立過的flag也一個接一個倒下。和朋友一樣,起初覺得自己自制力不強,不夠努力。後來發現其實一開始就錯了。

許多勵志文章會告訴你,過得不好是因為你對自己不夠狠,成功人士們都是因為堅持和能吃苦。

似乎你不早起不健身不打卡,就要被同齡人拋棄。

且不說成功需要多少複雜的因素,成功人士們能夠早起,能夠每天堅持健身,並非他們逼自己,而是長年養成的習慣,或是工作需要。

他們能達到人生理想的狀態,靠的並不是階段性發狠,而是長期保持好的習慣,普通人更是如此。

想要提高英語技能,就每天練一會兒口語,;

想要保持好的身體,就從每天鍛鍊10分鐘開始;

想要找到熱愛所在,就每天嘗試一點新事物;

循序漸進的往前走,每天比昨天多了些微小變化,比一時發狠又放棄,對我們的作用更大。

成年人的生活已經很累了,找到一個舒服的狀態去努力,才能減少焦慮感。

對自己間歇性的發狠,除了達不到預期的失落,其他真的沒什麼用。

接受不勵志的人生

間歇性的打雞血,有時候是我們對自己期望過高,不肯承認自己的平凡。

去年夏天,我參加了一個關於自我成長的培訓。

其中一個環節是給自己設計葬禮。當時會場的燈全部關掉了,桌子上放著蠟燭,氣氛被渲染的很傷感。

策劃書的結尾需要寫上你希望自己的生平是如何書寫的,也就是說,當你有一天離開這個世界,你希望別人評價你是一個什麼樣子的人。

在寫這個問題時,我遲遲難以下筆。我是誰?要去哪?怎麼去?這三個問題,有些人從小就有了答案,而許多人用一輩子也想不明白。

也許在二十出頭時,我會寫上滿滿當當的人生目標,畢竟年輕時,都做過英雄夢,以為自己的使命還沒被發現。

但是當你用盡全力,也不如許多生來就有天賦的人隨隨便便做一件事時,就知道該和自己和解了。

我在策劃書上寫下:成為一個自由快樂的人。這就是我對自己普通人生的期望。

在場有幾位學員朗讀了自己的策劃書,有人說要成為作家、有人說要成為企業領袖、有人要創辦個人品牌,總之,聽起來都很勵志。

而我在一個勵志的培訓上,坦然接受了自己的平凡,心裡反倒十分輕鬆。

成年人,你真的不用活的那麼勵志

其實大多數人,並不需要那麼勵志雞血的人生呀。

我們沒有帶著天賦和神聖的使命來到這個世界,何必要強迫自己去成為一個充滿使命感的人物。

能選擇喜歡的工作,獲得成長,就已經比大多數人幸福了,

有自己的愛好,閒暇時有所消遣,人生的大半時間就已經過的很舒服了。

年輕時我們容易給自己過高的期許,在做不到時又對自己失望不已。每天掙扎在想象和現實中。

村上春樹在《我的職業是小說家》裡寫到,小說家大部分的生活是十分枯燥乏味的,長期孤獨工作。他本人的生活就是寫作和跑步。

普通人覺得作家能寫出精彩的故事,本人肯定有豐富的人生,但事實上許多厲害的作家,也只過著和我們一樣平凡的生活。

卡夫卡的本職工作是一名保險局職員,安東尼·特羅洛普是一名郵局職員,而他們卻能寫出《變形記》、《巴徹斯特養老院》這樣有名的作品。

普通的寫作熱愛者,為了積累素材,每天讓自己的生活豐富多彩,去旅行、去嘗試新鮮事物、去刷劇逛店,也許只能寫一些自己勉勉強強滿意的文章。

你不得不承認天賦這件事。這並不是喪,而是可以減少心理負擔,不用因為過的平淡而不甘心,也不用再逼自己過得那麼勵志。

放過自己後,真的挺輕鬆的

打算真正放過自己,不再努力做一個勵志的人,是在某個失眠的夜晚。

看到蔣方舟寫的一篇文章中提到,她有一次和爾冬升導演吃飯,爾冬升導演是演藝世家出身,除了父母兄弟,家族中有二十多人從事電影相關工作。他說他從小見多了時代的寵兒晚年落魄,而他最滿意自己人生的一點就是雖然沒有攀過高峰,也沒有跌落到谷底,到人生旅程的尾端依然平坦穩健。

蔣方舟說這也是她的人生夢想。

我看的頻頻點頭。雖然我並不具備攀高峰的能力,但清楚自己的優勢劣勢後,對生活的真實訴求變得平淡而具體了。

曾經想環遊世界,現在覺得有能力有時間去旅遊,無論去哪裡,能什麼都不想的玩幾天,就很開心;

也期望過自己出人頭地,成為女強人,現在做點喜歡的工作,還能帶來收入就充滿了成就感。

重要的是,沒有什麼驚人的天賦,其實也不用捨棄什麼。

不再自我懷疑,反倒輕鬆多了。

成年人,你真的不用活的那麼勵志

我們對自己的期望,太容易被周圍環境裹挾,覺得早睡早起、健身節食、聽課加入社群,把生活安排的滿滿當當,每天打雞血,過的很勵志就能離成功近一些。

卻不願意接受,平凡是生活本來的面貌,大部分人,可能一輩子就是營營役役的生活。

越高的期待會帶來越大的失落和焦慮,最後變得大好時光心不甘情不願的度過。

成年人需要自我和解,把目標變得清晰實際。當你可以把控真實的生活節奏,享受那些接連不斷的小快樂,你會發現,舒服的人生就挺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