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赌气不吃饭了怎么办?


小孩子赌气不吃饭了怎么办?

国民心理健康网,国家级心理助推平台。

关注“国民心理健康网”公众号,获取更多心理资讯。


养育孩子的过程,是父母与孩子心理抗衡的过程。对于父母来说,对的就要坚持,错的要及时调整。教育心理学中有一个理论叫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该理论又称“刺激—反应”理论,理论认为,人类的思维是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刺激—反应”,刺激和反应直接的联接叫做强化。孩子赌气不吃饭,这里面有一个潜在的刺激——反应理论的逻辑关系在运作。既:

父母达不到我的要求(心理受挫)——我就赌气(不良情绪)——不吃饭(不良行为)——爸妈害怕着急(爸妈的不良情绪)——爸妈投降,哄我开心,满足我的无理要求(爸妈的不良行为)——这样就可以达到我的目的(通过不正确的情绪和行为获得想要的结果,尝到甜头)——下次爸妈满足不了我的无理要求(心理受挫)——继续赌气(不良情绪)——不吃饭(不良行为)——爸妈继续害怕(不良情绪)——爸妈再次投降(不良行为)——又一次达到我的目的。如此循环,形成负性的条件反射和强化。

以上过程,是在潜意识里完成和博弈的过程。父母如果屡屡投降(不良行为),则孩子越来越不好教育(不良结果),每次都会用赌气不吃饭(不良的情绪和行为)来要挟父母。

小孩子赌气不吃饭了怎么办?

正确的做法是形成正性的条件反射和强化:小孩子赌气不吃饭,父母通过观察,稳定情绪,不急不躁(正确的情绪),吃自己的饭(正确的行为)。父母还可以做很多美食(刺激孩子的味觉,使孩子产生生理反应),还可以放在小孩子跟前,诱惑小孩子(加大刺激,进一步产生生理反应),如果是正常的小孩子,肯定有正常的生理反应,当他们感到饥饿,肯定不会坚持多久的。

父母这样坚持一段时间(通过正确的情绪和行为),因此,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父母要有观察力和定力,要给与孩子正确的刺激:包括稳定的情绪(比如语言温和,态度坚决),温柔但不妥协的行为(比如过了吃饭时间就把食物收走),加上好的刺激物——孩子喜欢的美食和精美餐具以及好的音乐等,父母这样坚持一段时间后,孩子就会形成正确情绪和行为反应模式,不再通过赌气不吃饭来要挟父母了。孩子不仅会好好吃饭,还会把动不动就赌气的毛病改过来。(形成正确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模式)。


先教会孩子调心,再探讨学习成绩

我的孩子考试焦虑
孩子很小,但知道妈妈的心


由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文化发展中心主管主办的国家级心理行业助推平台。以“为国民提供优质心理服务,促进人类健康与幸福”为使命,以“政产研学用”为思路,以“心理健康大数据”为基础,依托国家级专家智库,通过国民心理产业联盟、产业基金、慈善基金、产业园等,集聚学术、资金、技术、项目等各方面的优质资源,支持心理机构、产品与项目落地,推动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中国心理行业发展。

国民心理健康网

国家级心理服务平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