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逸惡勞、貪圖享受、逃避奮鬥,看看你的人生觀是否已經被軟化?


好逸惡勞、貪圖享受、逃避奮鬥,看看你的人生觀是否已經被軟化?

1.最近心理學家的一項調查研究顯示,目前青年的人生觀已經普遍趨於軟化。所謂“軟化”,就是好逸惡勞,喜歡享受,逃避奮鬥。表面上看來,軟化的人生觀似乎是經濟發達與社會富足的自然結果,但事實上並不那麼簡單。

2.儒家所要造就的,絕不只是一個富足的社會,而是一個適合人性提升與發展的理想社會。

3.理想的社會不僅要求“富足",更要求“富而好禮”;不僅要求“齊之以禮”,更要求”導之以德”。這種理想與軟化的人生觀不僅難以相容,而且處處相違。

4.軟化的人生觀並不適合人性的本質。人在自我實現的過程中需要不斷的挑戰與回應,才能充分施展天賦的才幹。人生觀一旦殘入軟化,則正是人走向死亡的第一步。

5.軟化的人生觀帶人走上死亡之途。這句話並不是無稽之談。孟子早已說過:“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因為逸樂足以亡身,而憂患才是一個人興家立業,一群人安邦定國的契機。

6."憂患"的真義,是要人保持警戒之心與進取之志,要人生活在富足之中而不忘記匱乏、生活在安定之中而不忘記危難。

7.人間的事情總是充滿變化,一時順利並不保證終身成功,一時失敗更不表示永無翻身的機會。只有秉持憂患精神的人,才能常保健康快樂的人生。

8.人生是一個自我實現的奮鬥過程,假使漫無目標、停步不前、耽於逸樂,甚至自甘墮落,那麼不僅是空有一具軀體,枉費了父母、師長、社會、國家的栽培與期許,而且可能危害人群,成為大眾的負擔。

9.“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人生之途亦是如此。進取的人生觀並非放棄一切享受,而是能夠不耽溺於物質享受,同時追求精神享受,努力使自己的人格臻於完美。

10.寧可嘗試中學習失敗的經驗,也不要坐困憂城、束手無策。

11.“想像力”是幫助人超越平庸的法寶;但是有一種與想像力性質相近而效果完全不同的東西,叫做“白日夢”。

12.白日夢的問題不僅如此,它的真正嚴重的後果,是讓人產生被動的心態,幻想著有朝一日自己將如何風光、如何得意;至於眼前的工作,最好能把它忘記。這種做法就是"守株待兔",甚至連"守株”都算不上,只能算是逃避現實。

13.有些人浪費生命,是因為他覺得自己不該成功。“爸爸說我笨手笨腳,媽媽說我專出紙漏,太太說我沒有出息;像我這樣的人怎麼可能成功呢";類似的情形到處可見,造成許多人甘於平庸的心理,美其名為"謙虛”。

14.謙虛並不表示甘千平庸,更不表示浪費生命。真正的謙虛,是承認不管自己做任何事,這些事都還有可能做得更妥善。真正的謙虛,是明白自己在現世的生命是短暫的,然後肯定別人有同樣的權利來做自己所做的。

15.人間的任何職位都不會太渺小,都不會滯礙一個人的能力增長。重要的是,我們是否掉以輕心、閒散度日,坐令天賦的才能浪費?

以上文字選自傅佩榮教授的《走向成功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