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了,他帶著必修的課文走來了!從《清平樂》看仁宗的風華名臣們

Hello,大家好我是小約。最近熱播的電視劇《清平樂》,由正午陽光出品,以宋仁宗趙禎從少年登高位,到逐步掌握大權為主線。在仁宗時代,湧現出一批文治武功、風華正茂的能臣,最終實現了四海昇平、政通人和的天下大局。《清平樂》中每次名臣出場,彈幕裡免不了一篇哀嚎,”他來了,帶著全篇背誦的課文來了“。

來了,他帶著必修的課文走來了!從《清平樂》看仁宗的風華名臣們

《清平樂》 王凱 飾演 趙幀

一、呂夷簡--若問經綸康濟術,亭中兼有釣璜人。

來了,他帶著必修的課文走來了!從《清平樂》看仁宗的風華名臣們

《清平樂》呂夷簡

呂夷簡在仁宗登位初任宰相,在太后臨朝聽政的情況下,正確處理北宋國內國外諸多矛盾,保證了北宋社會安定,經濟發展,為宋代名相之一。《清平樂》第一集中,呂夷簡聽到八王爺將太后非仁宗生母的事情告知仁宗,呂夷簡當機立斷,直奔晏殊府上,最終兩人協力將仁宗從皇陵勸回,避免了兩宮並立的局面。

二、晏殊--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


來了,他帶著必修的課文走來了!從《清平樂》看仁宗的風華名臣們

《清平樂》晏殊

晏殊少年成名,14歲參加殿試,得到宋真宗賞識。年僅12歲的仁宗繼位後,他擔任右諫議大夫的同時,還兼侍讀學士,為年少的仁宗講解經文。在劇中,晏殊正是藉由《孝經》中“愛敬盡於事親,而德教加於百姓”,引申天子之孝不同於庶民之孝,來打消仁宗對生母的愧疚,對嫡母的芥蒂。

觸怒太后被貶應天府後,他極重視書院的發展,大力扶持應天府書院,力邀范仲淹到書院講學,培養了大批人才。在《清平樂》中,曹丹姝借兄長的名字就曾在應天府書院就讀,也是通過在這裡的學習,曹丹姝才恨不為男兒身,可以為皇帝分憂,為百姓開太平。此外,晏殊還享有很高的文學成就,留下了《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清平樂·紅箋小字》、《採桑子·時光只解催人老》等著名詞句。

三、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來了,他帶著必修的課文走來了!從《清平樂》看仁宗的風華名臣們

《清平樂》 范仲淹

范仲淹家境貧寒,初中課文中也講到過他吃粥苦讀的故事。范仲淹為母守喪期間,居南京應天府(今商丘)。恰好晏殊也被貶此地,聽說范仲淹的才名,就邀請他到府學任職。劇中范仲淹與一般的士大夫不同,他甚至顯得有點不修邊幅,在府學門口還被學生引用《相鼠》進行嘲笑。范仲淹堅定地支持太后還政於仁宗,也是“慶曆新政”的主力。《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岳陽樓記》都是范仲淹在任上所寫。

四、歐陽修--曾是洛陽花下客,野芳雖晚不須嗟。

來了,他帶著必修的課文走來了!從《清平樂》看仁宗的風華名臣們

《清平樂》歐陽修

在劇中,歐陽修在考場上一眼看出晏殊出題時故意露出的破綻,主考官和仁宗本欲定為狀元,卻因豔詞傳播太甚,為太后不喜,最終獲得14名。歐陽修後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文學上,歐陽修是在宋代文學史上最早開創一代文風的文壇領袖,領導了北宋詩文革新運動。晚年作為科舉考試的主考官,提倡樸實文風,錄取蘇軾、蘇轍、曾鞏等人,留下了《醉翁亭記》、《生查子·元夕》、《蝶戀花·庭院情深深幾許》等作品。

關注”小約說電影“,從更多角度看熱播影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