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了,他带着必修的课文走来了!从《清平乐》看仁宗的风华名臣们

Hello,大家好我是小约。最近热播的电视剧《清平乐》,由正午阳光出品,以宋仁宗赵祯从少年登高位,到逐步掌握大权为主线。在仁宗时代,涌现出一批文治武功、风华正茂的能臣,最终实现了四海升平、政通人和的天下大局。《清平乐》中每次名臣出场,弹幕里免不了一篇哀嚎,”他来了,带着全篇背诵的课文来了“。

来了,他带着必修的课文走来了!从《清平乐》看仁宗的风华名臣们

《清平乐》 王凯 饰演 赵帧

一、吕夷简--若问经纶康济术,亭中兼有钓璜人。

来了,他带着必修的课文走来了!从《清平乐》看仁宗的风华名臣们

《清平乐》吕夷简

吕夷简在仁宗登位初任宰相,在太后临朝听政的情况下,正确处理北宋国内国外诸多矛盾,保证了北宋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为宋代名相之一。《清平乐》第一集中,吕夷简听到八王爷将太后非仁宗生母的事情告知仁宗,吕夷简当机立断,直奔晏殊府上,最终两人协力将仁宗从皇陵劝回,避免了两宫并立的局面。

二、晏殊--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来了,他带着必修的课文走来了!从《清平乐》看仁宗的风华名臣们

《清平乐》晏殊

晏殊少年成名,14岁参加殿试,得到宋真宗赏识。年仅12岁的仁宗继位后,他担任右谏议大夫的同时,还兼侍读学士,为年少的仁宗讲解经文。在剧中,晏殊正是借由《孝经》中“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引申天子之孝不同于庶民之孝,来打消仁宗对生母的愧疚,对嫡母的芥蒂。

触怒太后被贬应天府后,他极重视书院的发展,大力扶持应天府书院,力邀范仲淹到书院讲学,培养了大批人才。在《清平乐》中,曹丹姝借兄长的名字就曾在应天府书院就读,也是通过在这里的学习,曹丹姝才恨不为男儿身,可以为皇帝分忧,为百姓开太平。此外,晏殊还享有很高的文学成就,留下了《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清平乐·红笺小字》、《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等著名词句。

三、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来了,他带着必修的课文走来了!从《清平乐》看仁宗的风华名臣们

《清平乐》 范仲淹

范仲淹家境贫寒,初中课文中也讲到过他吃粥苦读的故事。范仲淹为母守丧期间,居南京应天府(今商丘)。恰好晏殊也被贬此地,听说范仲淹的才名,就邀请他到府学任职。剧中范仲淹与一般的士大夫不同,他甚至显得有点不修边幅,在府学门口还被学生引用《相鼠》进行嘲笑。范仲淹坚定地支持太后还政于仁宗,也是“庆历新政”的主力。《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岳阳楼记》都是范仲淹在任上所写。

四、欧阳修--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来了,他带着必修的课文走来了!从《清平乐》看仁宗的风华名臣们

《清平乐》欧阳修

在剧中,欧阳修在考场上一眼看出晏殊出题时故意露出的破绽,主考官和仁宗本欲定为状元,却因艳词传播太甚,为太后不喜,最终获得14名。欧阳修后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文学上,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晚年作为科举考试的主考官,提倡朴实文风,录取苏轼、苏辙、曾巩等人,留下了《醉翁亭记》、《生查子·元夕》、《蝶恋花·庭院情深深几许》等作品。

关注”小约说电影“,从更多角度看热播影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