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盞,盡古今,飲星河

醉中國 | 一盞,盡古今,飲星河


萬水千山走遍,醉美中國;華夏文脈風雅,於斯為盛。

——書齋君

微信號:Tiffany_Li2019

醉中國 | 一盞,盡古今,飲星河


春光日暖,擇一盞,素手烹茶,輕啜慢飲,舒適熨帖且輕快。


這是盞茶間隙,就能給的慰藉,許是好茶人的樂趣之一。


一盞茶,今觀之,沒有時間概念,更多用作名詞。

而它原一般作為時間量詞使用,一盞茶為10分鐘或者14.4分鐘(語出《僧祇律》)。

醉中國 | 一盞,盡古今,飲星河


「盞茶的功夫」、「三杯兩盞淡酒」、「紅燈一盞」,它可以是茶盞,酒盞,燈盞,或作為時間度量,從側面可觀盞這一器皿,在傳統文化和生活習慣中的地位和應用,在宋代尤甚。


如果有興趣,可以搜一搜帶有“盞”字的詩詞,會發現很有意思,其多為宋時詩詞。


醉中國 | 一盞,盡古今,飲星河


宋代的名窯,各有千秋,共同組成了宋代的器物風雅審美。


相對於其它窯瓷的溫潤光華,建盞更顯深沉內斂,適合品飲靜觀。

把汝、官、哥、鈞、定稱為宋代五大名窯,是後世的總結之為。常聽三大、五大、八大、十大等各種人事排名,如江湖名劍、毒門群首、武林門派一樣,皆是人為歸類,標準各異。


而建盞為宋朝皇室御用茶具,宋徽宗就曾在他的《宮詞》中贊兔毫盞:“兔毫連盞烹之液,能解紅顏入醉鄉。”製作建盞的建窯,雖在後世並未納入排名,其地位自不必說。

醉中國 | 一盞,盡古今,飲星河

以建盞聞名的建窯,開始也燒其它品類瓷器,後來由於一些現今無法考據的原因轉而生產黑釉瓷器。


這在建陽縣水吉鎮“建窯中心窯址”考古挖掘中,可以證實,蘆花坪窯址黑瓷堆積層的最下層,發現有青瓷層,以碗盞為主,亦有壺、罐、燈盞等器物。


後隨宋代鬥茶文化興盛,建盞作為鬥茶必備器具之一,深受時人追捧,建窯製作盞具的技藝也更加純熟。


醉中國 | 一盞,盡古今,飲星河


從後世發掘的宋代黑色瓷盞可以看出,有很多瓷窯製作,但大多粗糙,唯有建窯、吉州窯黑盞獨樹一幟、令人神往。


被日本貢為神品的天目盞,便是建盞。


其光華如宇宙星辰,觀之令人嘖嘖稱奇。


醉中國 | 一盞,盡古今,飲星河

▲2009年杭州出土的曜變盞碎片


目前,世界上現存的宋代建窯曜變天目,僅發現日本的這4只(還有一說三隻半)。分別藏於東京靜嘉堂文庫、大阪藤田美術館、京都大德寺龍光院和日本滋賀縣甲賀市美秀博物館。


這四隻天目被日本奉為國寶,封存於特製的保險箱中,有的每隔7、8年才會展出一次,若有機會前往,切勿錯過一觀。


醉中國 | 一盞,盡古今,飲星河

▲靜嘉堂文庫美術館藏曜變天目(又名稻葉天目)


醉中國 | 一盞,盡古今,飲星河

▲藤田美術館藏曜變天目


醉中國 | 一盞,盡古今,飲星河

▲大德寺龍光院藏曜變天目


遺憾的是中國目前一隻宋時完整曜變盞都沒有,關於曜變天目的後世傳承斷截:


一說起形成機理是多重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是偶得的產物,不是刻意燒成,出品率極低;


二說正式因為其偶然且難以複製性,工匠們並不敢上報作為貢品之用;


三說為歷史原因,宋後元主,審美不同,瓷器之物開始多裝飾描摹,元青花之類成為主流,建盞漸趨沒落,後致幾無記載。


為何沒有傳承,糾源種種,今不可查。後世為其重現做出了巨大努力,雖不能完全複製,也讓我們可以窺得其光華質美。


醉中國 | 一盞,盡古今,飲星河


不管是兔毫、虹彩油滴、鷓鴣斑,還是曜變天目、木葉盞,其在品飲實用之外,更多的是文化傳承與交流。


很多古時事物沒落,多源於種種原因,嘆息的同時,也慶幸今之復興。


醉中國 | 一盞,盡古今,飲星河


跨越千年,今觀手中暗夜流光,盞中紋理隨光浮動,其裝進的是歲月星河,遙對今時星空,敬一杯給宋時匠人和文人。


不管是曜變天目、鬥茶,還是詩詞文化,今有人歡喜偏愛即好。


宋時風雅,今有承接,

安矣,幸矣。


醉中國 | 一盞,盡古今,飲星河


醉中國 | 一盞,盡古今,飲星河

醉中國 | 一盞,盡古今,飲星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