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電樁:“新基建”七大重點佈局領域之一

2020年開年以來,中央密集部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基於我國新能源汽車良好的發展前景與車樁比的巨大缺口,新能源汽車充電樁被列為“新基建”七大領域之一。

在近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就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舉行新聞發佈會。財政部經濟建設司司長孫光奇表示,截至2019年底,我國充電樁達到120多萬個,但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380萬。下一步,將優化充電設施的獎補政策,調動地方積極性,加快建設進程,儘快改變車多樁少的局面。

據國家發改委表示,預計2020年全年完成投資約100億元,新增公共樁20萬個,私人樁超40萬個,公共充電站4.8萬座。

看行業研究報告,就到樂晴智庫網站:www.767stock.com

充電樁:“新基建”七大重點佈局領域之一

國內新能源車銷量在連續多年的高速增長後,基數已比較大,2019年底保有量已達419.5萬輛。目前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導入基本完成,消費者都已有一定消費認知,隨著整車性能的持續提升,以及產業扶持政策持續護航,滲透率總體仍將會繼續提升。新能源汽車市場規模未來將保持快速增長趨勢。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的預測,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有望達到1100萬輛,六年CAGR為30.7%。

充電樁是為電動汽車充電的專用電力設備,由樁體、電氣模塊、計量模塊等部分組成,一般具有電能計量、計費、通信、控制等功能。充電樁主要安裝於公共建築(公共樓宇、商場、公共停車場等)、居民小區停車場或充電站內,輸入端與交流電網直接連接,輸出端都裝有充電插頭用於為電動汽車充電。

充電樁設備市場本質屬於傳統電源設備,製造難度與行業壁壘較低,行業競爭格局較為分散,並呈現週期性特徵。基於“新基建”背景,充電樁基礎設施建設望加快,整體充電樁設備製造市場望呈現週期向上的特徵。

充電樁:“新基建”七大重點佈局領域之一

2014年5月,國網開放充換電運營設施市場,民間資本開始進入充電樁運營領域,數百家充電樁運營公司成立。儘管一些業務模式暫未為企業帶來穩定的收入、或者停留在實驗和理論探討階段,但未來得益於電動汽車的快速放量,這些帶有互聯網思維的經營理念最終有可能迎來爆發,從而拓展充電樁行業的盈利模式和空間。

從2015年下半年開始,中央和地方政府連續密集出臺多項包括補貼在內的政策支持充電樁建設,加大運營商跑馬圈地熱情。政策主要側重於建設規劃等頂層設計方面。

2019年3月出臺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中,明確要求地方取消新能源汽車的購置補貼,轉向支持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和配套運營服務等方面,政策重視充電樁建設和運營。

截至2019底,我國充電樁保有量為121.9萬臺,車樁比為3.4:1,充電樁的建設仍有較大缺口,並且充電樁數量距離此前發展指南提出的2020年480萬個仍有較大差距(1:1左右的車樁比)。短期看,國內電動汽車與充電樁配比仍嚴重失衡,充電設施供不應求。隨著電動汽車補貼由前段購置向後端充電領域傾斜,在“新基建”下國內充電設施建設有望提速,充電設施配套發展空間巨大。

充電樁:“新基建”七大重點佈局領域之一

按充電方式分,可分為直流樁和交流樁兩類。直流樁俗稱快充樁,直接為電動汽車充電,功率大,充電速度快,但成本較高。直流充電樁適合對充電時間要求較高的場景,如出租車、公交車、物流車等運營車充電站,以及乘用車公共充電樁。

交流樁俗稱慢充樁,需通過車載充電機為電動汽車充電,功率小,充電速度較慢,但成本低。交流充電樁將充電插口接入車載充電機,從而對動力電池進行充電。交流充電樁輸入電壓為220V,充電功率一般為7kw,滿電狀態需要8-15小時,主要用於小區私人充電樁。

近幾年國內公共充電樁中直流樁佔比持續提升,由2016年的27%提升至2019年的41.6%。而從國家電網2015-2019年的招標情況看,直流樁佔比一直比較高,5年合計招標量中直流樁佔比78%,其中2019年前3批均為直流樁。

參與充電樁製造的上市公司中,以配電、UPS、電源系統等製造商為主,這些產品的特點是都涉及到了交直流轉換和電能質量的控制,這與直流充電模塊的核心技術本質上是相同的。

充電樁建設省市間分配不均衡程度高。從公共充電基礎設施各省、區、市數據情況來看,公共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區域較為集中,北京、上海、廣東等加速發展地區建設的公共充電基礎設施佔比達76.5%;示範推廣地區和積極促進地區共佔23.5%。

中長期看,國內電動汽車保有量的快速增長將釋放巨大的充電需求,受制於車位、場地等資源,國內電動汽車私人充電樁配建規模缺口將長期存在,公共充電設施利用率有望迎來持續提升,帶動充電運營環節實現利潤提升。

充電樁:“新基建”七大重點佈局領域之一

根據功能劃分,充電樁產業鏈從建設到運營涉及充電設備製造商、充電建設運營商、以及整體解決方案商,國內充電產業鏈上的這幾類從業者往往身份重合、同時涉足多個功能領域,一些硬件製造商目前也開始涉及建樁運營業務。充電設施製造產業主要包括充電設備、配電設備和管理輔助設備。

我國充電市場發展初期主要是以國網為代表的央企帶頭對投資建設的充電樁進行運營,主要以電費+服務費的方式進行充電服務。隨著國內充電設施市場加速放開,央企和民營電力設備企業亦紛紛成立專業化平臺進行完全市場化的運營,抓住新基建風向,藉機入局充電樁建設。

充電樁、充電站設備市場相對分散,主要原因在於此前的招標主體相對分散。隨著新基建加速落地,充電樁的招標和建設主體迴歸國網,市場份額很可能向頭部企業集中。

公共樁運營領域內的主要企業有國網公司、普天新能源等國資企業,特來電、星星充電等民營資本,以及上汽、特斯拉等整車製造商。國網、南網依靠自身電網基礎設施,普天依託自己央企身份,具有政府合作優勢。特來電、星星充電、雲杉智慧、浙江萬馬等民營運營商大多依靠於電力製備製造的母公司,力圖打通全產業鏈。上汽安悅、特斯拉、比亞迪等整車企業運營充電樁主要為了配合汽車銷售。

截至2020年2月,充電樁運營數量超過1萬臺的運營商共有8家,這八大運營商充電樁運營數量達到47.93萬臺,佔比達90.7%,前三大充電運營商依然為特來電、星星充電和國家電網,共運營充電樁37.03萬臺,佔比達70.1%,組成充電運營第一梯隊,與其後的公司拉開了顯著的差距。其他充電運營商雖然規模中等但每月也在保持穩定增長。

充電樁:“新基建”七大重點佈局領域之一

中國國標GB/T、日本CHAdeMO以及歐美CCS(DC/AC)標準伴隨著電動汽車市場的快速發展,在很長一段時間主導著本土充電樁的標準體系。地域上呈現出三足鼎立之勢,一定程度限制了電動汽車全球化的推廣和應用,對整車廠充電接頭的設計及製造帶來麻煩,不利於配套充電樁的管理與維護。因此充電標準的融合與統一能夠進一步提高電動汽車產業鏈的降價空間。

作為電動汽車的補能工具,充電樁在整個電動車生態產業鏈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因此歐洲各國在大力推廣本國汽車電動化之餘,同時配套了對應的充電樁激勵政策。整體上看,歐洲電車五大國充電樁的相關激勵政策於2016年前後開始實施,詳細地制定了每一年對居民(私人)與公共充電樁的補貼預算以及中長期充電樁建設規劃。

從新能源車與充電樁歷史上增長情況來看,兩者增速基本保持相同步調,充電樁在政策支持下將領先半步開啟快速增長模式。隨著國網充電樁建設大規模開啟後,行業頭部企業將率先受益。新能源車與充電樁同處於行業成長期,受政策波動的影響較大。新能源車補貼退坡,向市場化方向轉型,政策扶持方向已轉向充電樁,其作為新基建的重要組成部分,行業利好信號再度加強,預期未來幾年充電樁的增速將會有所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