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要弄到专家不认为俗、观众不认为雅、领导不认为烦太难了

小品本没品

从1991年11月2日开始,每周二晚上的9点25分,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多了一档节目——《曲苑杂坛》。

伴随着轻快的琵琶声,一个女声婉转地唱出主题曲“相声,小品,魔术杂技;评书,笑话,说唱艺术;东西南北中,君请看,曲苑杂坛”。

小品要弄到专家不认为俗、观众不认为雅、领导不认为烦太难了

作为央视的另类,《曲苑杂坛》如同三教九流汇聚的天桥卖艺场子,带有天然的江湖气。尽管《曲苑杂坛》的歌里把小品放在了第二位,但要论资排辈,小品的历史其实很短,在这些民间曲艺项目里也属于最没品的。

小品要弄到专家不认为俗、观众不认为雅、领导不认为烦太难了

小品最初进入戏剧界,仅仅作为戏剧学院学生练习和考试的内容,由老师指定情境,学生即兴地使用语言和动作进行戏剧表演。

小品要弄到专家不认为俗、观众不认为雅、领导不认为烦太难了

《懒汉相亲》,“29岁的魏淑芬”初登春晚舞台

那时赵本山靠着在二人转《摔三弦》中的瞎子算命先生一角红遍东北,不过对于拥有长春电影制片厂和刘兰芳、单田芳的东北来说,赵本山的二人转只能是藏着掖着的恶趣味。

小品要弄到专家不认为俗、观众不认为雅、领导不认为烦太难了

虽然有姜昆举荐,央视的大门还是挡了赵本山三年。一直到1990年,赵本山才终于登上了春晚舞台,表演的节目,也是《相亲》。

很难说,是小品成就了春晚,还是春晚成就了小品。

让小品真正在春晚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的,还是1984年的《吃面条》,如今,能不能演好吃面条,已经是考验演员演技的一个标准了。

小品要弄到专家不认为俗、观众不认为雅、领导不认为烦太难了

学者孟繁华认为,小品的兴盛在于“它不仅替代和填补了民众对娱乐性功能的向往,而且可以在不经意的娱乐中完成主流意识形态的教化要求”。

在陈佩斯出走,赵丽蓉病逝后,独扛大旗的赵本山也多次萌生退意,原因只有一点:小品要弄到专家不认为俗,观众不认为雅,领导不认为烦,太难了。

最近一个红遍全国的春晚小品明星,可能是郝建。小品的兴起正在于它的鲜活和市井,在于它对于社会现实的敏感与反思。重要的也从来不是小品,而是小品所呈现出的喜剧精神。

小品要弄到专家不认为俗、观众不认为雅、领导不认为烦太难了

2013年1月8日,王家卫的电影《一代宗师》上映,赵本山在里面客串了隐退江湖的关东之鬼丁连山。

面对来讨教宫家六十四手的叶问,丁连山说,

一门里,有人当面子,有人就得当里子。能耐还在其次,都是时势使然。月底,赵本山在节目上宣布永远退出小品舞台,小品宗师就此谢幕,再无下回分解。笑林几番浮沉,只剩清风尽惹寂寥。

小品要弄到专家不认为俗、观众不认为雅、领导不认为烦太难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