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西米亞狂想曲》:相信你的直覺,去做你真正想做的事

《波西米亞狂想曲》:相信你的直覺,去做你真正想做的事


電影《波西米亞狂想曲》講述了皇后樂隊成軍之始、樂隊走紅,以及主唱弗雷迪的感情與創作生活。

弗雷迪是巴勒斯坦人,因國家長期處於戰火之中,17歲與父母及妹妹移民到大不列顛,但弗雷迪卻說自己是英國人,很少提及自己的出生地。爸爸教育嚴格,總嚴肅地提醒他“說好話,做好事,存好心。”(拜火教教義之一)。他從小練習鋼琴,迷戀音樂,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從搬運工成為樂隊主唱。個性靦腆,卻也放蕩不羈。才華、默契與個性是事業紅火的重要因素。弗雷迪成名前遇見瑪麗,並且相戀成婚。終因弗雷迪的性取向而分手,瑪麗是弗雷迪一生中最瞭解他的摯友,也是他最愛的人。不似愛情,勝似愛情。

異於常人的性取向只是其中之一。在這部電影裡,我們可以看到弗雷迪打破許多常規、重新為自己而活的旅程。包括他不同流俗,只問曲好,不管對音樂風格的堅持,還是對歌曲長度的堅持,都展現出一個真正藝術家的品質。

可惜艾滋病滋長,吞噬他的生命。在生命即將終了前,弗雷迪綻放了他最後的人生色彩。在“拯救生命”演唱會,皇后樂隊創下了當天的捐款記錄。電影裡,飾演弗雷迪的演員拉米·馬雷克在“拯救生命”演唱會表演的背影與弗雷迪何其相似。只是,影片太過於聚焦弗雷迪的門牙,反而捨本逐末了。

彷彿是歷史的重演,人們藉著影像或重溫或感覺當年震撼的畫面。這場於1985年7月13日的舉辦的“拯救生命”大型搖滾演唱會上,皇后樂隊在20分鐘內演唱多首曲子。感性與狂野,安靜與熱鬧並存。尤其是以希臘神話、古典詩歌、歌劇的形式結合的《波西米亞狂想曲》,當弗雷迪輕輕地彈奏鋼琴琴鍵,唱出:“Mama, I don't want to die”.呈現出幽微而深沉的生命意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