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突厥以後,唐太宗深得民心,從而唐朝繁榮昌盛

平定突厥以後,唐太宗必須面對久經戰亂的國家了。跟曾經繁榮時的隋文帝時代相比較,唐朝的全國戶口還不到300萬,只有隋朝的三分之一;從洛陽到山東,幾千裡昔日繁華的大地,滿目荒涼,災荒連年,社會經濟十分蕭條。多年來,李世民在各地征戰,比較懂得百姓們的疾苦和需求。即位之後,他便下令恢復均田制,每個成年男子都可分到20畝永業田,另外還能分到80畝口分田,這不僅滿足了農民對土地的要求,也保證了國家有固定的賦稅收入,限止了田地過分的兼併。農業得到發展,國家富強有了物質保證。

平定突厥以後,唐太宗深得民心,從而唐朝繁榮昌盛

唐朝地圖

唐太宗知道,沒有強大的軍隊,朝廷就無法抵禦外來的侵擾,但是,要靠國家把所有軍隊養起來,又缺乏龐大的軍費。於是,他推行了府兵制,這樣既減輕了國家軍費的負擔,又保證了兵源,還不致於太影響各地的農業生產。這兩項措施使唐朝初年的經濟得到了空前的發展.李世民知道,要讓自己的治國方略得到貫徹,必須有一批能人替朝廷辦事。所以,無論是當年被封為秦王,或者以後當了貞觀天子,在李世民的身邊,總有十分能幹的臣下為他出謀劃策,效力辦事。

平定突厥以後,唐太宗深得民心,從而唐朝繁榮昌盛

古代軍隊

尉遲敬德是唐太宗最得力的武將。在玄武門之變前夕,李建成拉了一車金銀送給尉遲敬德,要他幫著暗害李世民,尉遲敬德斷然拒絕了。李建成知道後非常惱怒,想派人刺殺尉遲敬德,尉遲敬德毫不動搖,立下了大功被封為吳國公。他登基後第三年曾下令朝廷所有官員必須上書議論朝政,提出建議。在這些意見書中,唐太宗發現武將常何的奏章言之有理,便找常何當面詢問。常何說是自己的門客馬周寫的。立即派人召見馬周。他發現馬周確實是個治國的人才,立即任命他當監察御史。馬周因為政績卓著,最後當上了中書令,主持著朝廷大政。

平定突厥以後,唐太宗深得民心,從而唐朝繁榮昌盛

唐太宗劇照

馬周果然也沒有辜負唐太宗的信任,因為政績卓著,最後當上了中書令,主持著朝廷大政。到了貞觀十七年,天下在這些能人的治理之下已經達到大治的程度。唐太宗不忘曾經幫助自己的大臣們,下令讓畫師把最出名的24位大臣的肖像畫好,掛在皇宮裡的凌煙閣裡。他有空閒便帶人去觀瞻,讓人們永遠紀念這些名臣名將,這便是歷史上傳為美談的“凌煙閣畫像”。更為可貴的,是唐太宗善於聽取大臣們的反對意見。他聽了魏徵的意見,深知只聽片面意見的害處,認識到聽取各種意見,特別是反對意見的重要。在貞觀年間,出現了君臣和諧,政治開明的大好局面。

平定突厥以後,唐太宗深得民心,從而唐朝繁榮昌盛

唐太宗劇照

唐太宗並不是完人,他也會好大喜功。登基4年之後,他便有意把洛陽的宮殿修復起來,張玄素公開上書反對,說:“洛陽宮不能修。當年隋煬帝修西苑,大興土木,勞民傷財,惹得百姓們起兵反隋。現在戰爭方息,百姓元氣未復,陛下不以安民為重,這不是重蹈煬帝覆轍嗎?”唐太宗心裡不是滋味便反問他說:“你以為我連隋煬帝都不如,那麼,跟桀、紂相比,我又如何呢?”張玄素毫不客氣,回答說:“陛下如果一定要在現在修洛陽宮,結果和桀、紂不會有兩樣!”雖然刺耳的批評讓唐太宗不舒服了好久,但是他最終還是接受了意見,停了洛陽的工程,還重賞了張玄素。

平定突厥以後,唐太宗深得民心,從而唐朝繁榮昌盛

洛陽

有一次唐太宗問房玄齡:“你們修撰國史的官員為什麼總把本朝的記錄隱藏起來,不給當今君主看?”房玄齡回答說:“史官有秉筆直書的傳統,只怕君主讀了大發雷霆,所以只得秘藏起來,供後人查看”唐太宗大不以為然,立刻下令調出唐高祖和自己貞觀年間的史實,並說:“有什麼寫什麼,怎會開罪君主呢?”史料送來了,唐太宗發覺唐高祖九年六月四日玄武門之變的史實記載得十分含糊,便把史官叫來,當面把當時的情況一一講明,讓他們記錄到國史裡去。利於國家安定,利於百姓的事,絕對不可隱諱,去浮詞,書史實,才能讓歷史真實,起到懲惡勸善的作用。

平定突厥以後,唐太宗深得民心,從而唐朝繁榮昌盛

房玄齡劇照

一年秋天,唐太宗覺得在長安宮廷裡太久了,想出外打獵散散心。不料命令剛下達,從小小的櫟陽縣,送來了一道奏章,上本的還是縣裡的小小的八品官,縣丞劉仁軌。姓劉的縣丞說:皇上想在秋日出獵,本不是件壞事,只是秋天正值農忙,百姓無暇應徵替皇上服役,應改在冬天才妥當。唐太宗看了,立即推遲了出獵時間,把劉仁軌提升到更高的官職上,表示對他勇於進諫的鼓勵。整個貞觀年間,唐太宗任用賢臣,採納正確意見,改革政治,發展生產,把凋敝的國家治理成當時世界上最富強的國度。可以說,有這樣的貞觀天子,才會出現流傳千古的“貞觀之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