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醉美的泉州之行

泉州之行,又是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以至於臨近國慶假期,連火車票都買不到了。還好,最後關頭買到了一張深圳出發的大巴票,終於能夠有機會去一睹這座宋元時期世界第一大海港城市的芳容。

一場醉美的泉州之行

大巴的臥鋪確實不算寬敞,好在沒有想象中那般狹窄逼仄並充滿各種味道,一夜好夢之後,便在司機師傅的催促聲中醒來,原來已經到了晉江的地界,需要換乘。從大巴上下車來,上了一輛小汽車,司機除了回答我們問題的時候說並不流利的普通話,其餘時間都是在說著一口閩南話,讓人不得不擔心,會不被被被宰,坑去一筆車費,雖然上大巴之前就已經反覆和車站工作人員確認過,大巴是要把我們送到泉州市區,但畢竟強龍還不壓地頭蛇,甚至神經兮兮地都想好了保命重要,錢財乃身外之物,其他的可以都來日方長。結果,事實證明,這年頭哪有那麼多壞人,不要自己嚇自己。

一場醉美的泉州之行

當遠遠看到關帝廟的時候,我和同行的小夥伴,都被閩南風格的氣派廟宇驚呆了,於是就有了一聲比一聲高的驚歎聲,然後善解人意的司機師傅就說到,這裡也可以下車的,我可以靠邊停,本來還想要把你們送到西街。和司機師傅愉快的告別之後,就奔向了此行的第一站,關帝廟。因為正逢假期,關帝廟也是遊人如織,出於防火考慮,香被禁止帶進殿內,信眾們進廟前都要虔誠的在廟門外焚香叩拜,祈求神佑,然後才能進入大殿。大殿內更是人擠人,還有噼裡啪啦木塊砸地的聲音,是人們在抽籤擲杯筊,於是就現場學了擲杯筊,抽到一根上吉的靈籤之後,就興高采烈地給關帝廟的功德箱放進了十塊人民幣,然後還被小夥伴教育,你是不是傻,廟裡都是上籤多。好吧,我也聽說過,據說這件事的始作俑者還是日本的寺廟,不過不管了,千金難買好心情,畢竟還是在義薄雲天的關二爺面前。

一場醉美的泉州之行

下一站就是到了清淨寺,倒不是因為名氣大,或者攻略建議,而是因為出了關帝廟,走上沒幾步路就到,實在太近了。被保安大哥攔下來才發現,原來這裡是收門票的,我和小夥伴確認了個眼神,那意思,你問問多少錢,貴的話我們就撤,畢竟我們就是出來窮遊的,又非穆民,不是非來不可,事實證明,保安大哥也是會善解人意的,門票三塊,出門右拐就是售票處。售票處還是稍微有些繞的,從清淨寺的門口出,順著右手方向,沿著寺廟的圍牆,還得過一座小橋,才能看到奶白色裝修風格的售票處。

一場醉美的泉州之行

經過一番小小的存摺,終於光明正大地踏進了清淨寺的院子裡,這才確認了三塊錢的門票錢花得是相當值。中國現在常見的清真寺就兩種風格,要麼就是中式傳統的磚木結構廟宇風格,要麼就是大圓頂的中東風格,但是像清淨寺這樣以石料為主要建材,沒有標誌性的圓頂,還處處透著伊斯蘭氣息的寺廟,並不多見。另外,再加上泉州天碧藍如洗,乾淨澄澈的不同別處,透過磚石門口望向天際,幾朵白雲悠悠,竟恍惚真的有幾分身處中東的感覺。中學的時候,就聽歷史老師說,古代的阿拉伯人就是世界的販子,哪裡有生意哪裡就有阿拉伯人——這就和現代阿拉伯人靠著石油井坐享安逸,有很大不同了,但事實如此,清淨寺的存在,也銘刻著泉州作為世界級商貿中心的那段輝煌歲月。

一場醉美的泉州之行

出了清淨寺,便是過大街穿小巷,踏上尋找大開元寺的征程。一路上又是感慨泉州的藍天白雲,又是感慨泉州的市容乾淨,明明綠植繁茂,卻竟連幾片落葉都找不到,實在讓人稱奇,一路走過,盡是開心滿懷。開元寺最早進入視線的,是塔,遠遠就望見了塔尖,然後繞幾圈才到廟門前,這裡同樣香客如雲,雖然佔地比關帝廟更加廣闊,依舊人來人往,摩肩擦踵。看了廟內的介紹才曉得,剛剛遠遠望見的塔是東西雙塔中的西塔——仁壽塔,建於宋朝,那也正是屬於泉州的高光時刻,可以說這座美輪美奐的塔,也是泉州波瀾壯闊歷史的見證者。

一場醉美的泉州之行

一天下來,對泉州的感受,不同於廈門,這是一種更加璀璨醇厚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