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穀火爆成交背後的難言之痛

4.17日最低收購價中晚稻重啟銷售,銷售底價的制定方案仍採用2019年的底價方案。原糧緊缺的江蘇粳稻穀成交火爆,本次成交粳稻穀9.29萬噸,成交率近71%,為近年來最高的成交率,2016年產粳稻穀竟然有拍出2700元/噸的高價。但是火爆的成交背後,卻是加工企業無奈的選擇,為什麼會出現如此巨大的反差呢?

01成交數據透視出來的信息

1、成交率仍遵循低底價優先規律

稻穀火爆成交背後的難言之痛

從上表可以看出,歷年來底價低的糧源成交率更高。各年份陳糧底價的價差設計體現國家銷售政策陳糧優先出庫的導向,今年這一導向依然有效。

2、江蘇北部地區原糧更為緊張

從成交數量和成交率來看,江蘇蘇北地區原糧更為緊張。(蘇州地區成交量、成交率雖然較高,但由於是2015年產稻穀,適用第一點規律)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在於:第一,蘇北地區屬於產區,地方儲備稻穀規模遠遠小於蘇南地區,在流通中糧源緊缺,依靠地方儲備供應市場時,蘇北地區的壓力就明顯比蘇中、蘇南地區大。第二、蘇中地區,尤其是加工產能巨大、糧源需求更大的興化地區因為水陸交通便利,有大量蘇南、上海地方儲備糧源的供應作為選擇,本次交易成交率並不高。


稻穀火爆成交背後的難言之痛


稻穀火爆成交背後的難言之痛

02江蘇大米加工企業無奈的選擇

往年每一場火爆成交的臺下,伴隨的是買受人牛氣沖天的豪情。今年這場火爆成交的背後,卻是加工企業無可奈何的選擇,為什麼會出現如此巨大的反差呢?

由於疫情影響,春節後江蘇大米加工企業較其他地區開工早,江蘇地區的原糧無意中承擔了更多的市場保供任務。由於當時還有很多鄉村處於封鎖狀態,加工企業大多數用自己的庫存原糧來加工,隨著開工率的增加,成品糧銷售也順暢,大多庫存原糧不知不覺消耗殆盡。

三月下旬,江浙滬地區部分城市居民搶購囤積大米潮使江蘇地區流通中的原糧瞬間告急。原糧採購困難使大多數加工企業突然發現順利開工後的美好時光不在了,前期定的很多合同履約困難了,甚至保住市場份額也不容易了。

有的加工企業反映前期低價中標的大米合同因原糧暴漲很難履約,不履約又將失去長期合作的機會,當最低價稻穀入市銷售後,迫不及待的入市競購以兌現合同;

更多的大米企業反映,目前的稻穀價格加工出的大米基本沒有利潤,競購的目的就是為了保開工、保市場份額;

還有的企業包輪換了很多地方儲備稻穀,目前還沒有到輪出期,目前競購的稻穀雖然沒有利潤,但保住了市場份額就保住了未來兌現庫存稻穀利潤的機會......

拍到陳稻穀的部分加工企業或經銷商還有新的不安,雖然大量訂單在等糧,但實際加工出來的大米質量能否被市場接受還存在不確定性,需要後期市場來進一步驗證。還有部分會員擔心質量好的存糧點在看樣時就不容易,提貨時會增加各種不確定性的困難,進一步增加原糧成本。

這一波稻穀價格的暴漲,加工企業並沒有太多的得利,利潤主要留在有庫存的企業,加工企業希望在穩定的市場中掙可以預期的加工利潤,暴漲暴跌的市場對加工企業整體來說並不是有利的。

03江蘇稻米市場未來走勢

江蘇稻米市場未來走勢主要關注兩個指標。

第一、國家最低價稻穀的投放數量和投放結構。從已知的兩期公告可以看出,北方粳稻市場第二期投入總量未變,仍是22萬噸,但投入結構稍有變化,體現在近乎100%成交率的15年及以前產的糧源第二期投入數量增加2萬噸,成交率稍低的16年糧源減少2萬噸,預期成交總量稍微增加,成交均價稍有降低。但北方粳稻穀的投放總量和微小結構變化對南方粳稻穀市場基本沒有影響。

南方粳稻市場第二期投放總量與第一期基本沒有變化,安徽市場投放數量、結構也沒有變化。江蘇市場投放結構稍有變化,減少了1.5萬噸成交率更高的15年產稻穀,增加了1.5萬噸16年產稻穀,由於第二期江蘇糧源投放地集中在糧源緊缺的蘇北地區,預計成交量、成交率不會降低。

從目前兩期黑龍江地區投放量及投放結構來看,未來黑龍江市場大量投入15年及以前產的超低底價糧源衝擊市場的可能性不大。可以預期,今年最低收購價稻穀銷售政策將改變往年目標單純的“去庫存”,而是以穩定市場價格,保護糧食生產者、流通參與者、消費者各方利益為前提下的“去庫存”。

江蘇地區最低價稻穀糧源庫存結構主要為16、17、19三個年份產的糧食,質價基本與目前市場接軌。建議國家適當增加投放總量、投放區域、多個生產年份的糧源,可以增加加工企業多樣化選擇,進一步穩定市場價格。

如果江蘇市場在糧源結構不變的情況下,成交均價下降後伴隨成交率更快的下降,陳稻穀市場拐點就到來了。

第二、地方儲備稻穀的投放節奏。由於今年江浙滬地區部分城市居民搶購囤積大米,造成主要供應地江蘇地區原本就不多的流通糧源告急。地方儲備稻穀及最低收購價稻穀入市較往年均有提前,江浙滬地區儲備稻穀供應的壓力普遍比往年加大。即使目前最低價稻穀入市,江蘇地區新稻穀僅僅上漲受阻,拐點仍未到來,將繼續保持堅挺。

同期,蘇南企業成交的2019年產優質稻穀成交價在1.45-1.50元/斤左右;上海浦東區2018年南方產儲備稻穀成交價在1.35元/斤左右;揚州地區2019年產稻穀成交價在1.40-1.45元/斤,均表現強勢堅挺的特徵。如果後期進入交易的最低價稻穀數量沒有增加,糧源結構中沒有新稻穀,再加上江浙滬地區各級地方儲備稻穀也不能有序進入市場,新稻穀中優質品種仍然還有小幅衝高的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