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農民因病致貧,我們為什麼不實行全民免費醫療?

從新農合到現在的城鄉醫療保險,從最初的每人每年10元到現在每人每年250元,十年時間,個人繳費漲了25倍。

和個人繳費相比,報銷比例卻沒有太大提高,而且給人的普遍感覺是現在看病越來越難、越來越貴了。高昂的醫療費用造成許多農民因病致貧。

很多人在問,經過改革開放四十多年的發展,現在,我們已經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人均國家也有錢了,為什麼我們不實行全民免費醫療呢?

為什麼我們不實行全民免費醫療,有三個問題可以做參考。

全民免費醫療的費用

我們知道,國家的財政收入都是來自於稅收,全民免費醫療的費用如果全部由國家財政負擔,唯一的辦法就是加大稅收。說白了,羊毛出在羊身上。

國外全民免費醫療

許多發達國家都實行全民免費醫療,結果如何呢?

我們可以看看加拿大。

加拿大是不折不扣的發達國家,實行的是全民免費醫療,並且為每個公民都配有個人簽約醫生。

聽起來是不是太幸福了。

實際上,加拿大患者從預約到醫生坐診一般需要四個月以上的時間。許多小病不等醫生治療,自己就治癒了。

英國和美國雖然不像加拿大要等幾個月時間,但是幾天排不上隊是經常的。

發達國家為什麼還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呢?為什麼不加大醫療資源呢?

先說一下排隊的問題。既然是免費,誰會和自己的健康過不去,大病小病,即使沒病做個體檢也有益無害。這就造成了一個現象,患者剛治癒出院,馬上就預約。真要達到有病馬上可以診斷,馬上可以入院,那需要增加的醫療資源完全是幾何級。在這一點上,這和國民素質沒有關係。

再說一下醫療支出的問題。

醫療資源其實是特別燒錢的,一個房間可以放置的核磁機,可以在北京任何地方買一套房子。任何一種新藥從研製到臨床應用,費用基本都在10億美元計。醫療是無國界的,你掏再多的錢,買不來架六代戰機,買不來一艘航母,但昨天剛上市的新藥,可以賣給你,只要你有錢。

如果不想像加拿大那樣排隊幾個月,那就只能幾倍的增加醫療資源。財政支出呢,以英國為例,英國每年的醫療支出佔國民總預算的20%。而正因為如此,英國這種從搖籃到墳墓的醫療體系已經快崩潰了。

不發達國家也有實行全民免費醫療,比如朝鮮,但要藥只是維生素和青黴素,再貴點和進口的,兩個字沒有。

我國的醫療現狀

我們的醫療資源夠嗎?

說實話,即使是省城的大醫院,拋開網上掛號不說,如果你起來早一點,從掛號到坐在醫生面前,幾個小時足夠了。當然,鬧哄哄是避免不了。

我們看病貴嗎?

如果不是疑難危重病,如果不是生活最底層,相對收入而言,我們看病不貴。如果要抬槓,以現在的新冠肺炎,可以自己搜索一下國外新冠肺炎檢測費用。

許多農民因病致貧,我們為什麼不實行全民免費醫療?


全民免費醫療其實並不是我們想象中那樣美好。

2017年,新農合農民個人繳費全國平均基本是180元,而各級財政對新農合的人均補助標準在2016年的基礎上提高30元,達到450元,其中:中央財政對新增部分按照西部地區80%、中部地區60%的比例進行補助,對東部地區各省份分別按一定比例補助。

許多農民因病致貧,我們為什麼不實行全民免費醫療?


以我們現在的收入,在新農合體系下,疑難危重病經過合療報銷,二次報銷,大病救助,真的因病致貧了,就成了建檔立卡貧困戶,依照貧困戶的政策,個人負擔的醫療費用絕不會超過總費用的百分之二十。單就這方面,沒有哪個國家能做到。

許多農民因病致貧,我們為什麼不實行全民免費醫療?


另外,還有一個數字:國人60%的醫療支出是在人生最後一年。

而在這60%中,又牽扯到倫理孝道的問題。已經知道是絕症,但因為倫理孝道明明知道只能延長一兩年甚至更短,也寧願傾其所有。寧可人財兩空,不讓良心不安。

客觀來講,我們的醫療體系無論在費用上,效率上,已經是一大奇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