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品芝麻官》裡的方唐鏡,為何見官不用下跪?原來他是“舉人”

自從隋唐推出科舉制以來,讓無數寒門子弟有了向上的走的通道。十年寒窗苦讀,只為了那一日金榜題名時。而科舉制也為中國古代貢獻了很多優秀的人才。

然而,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朝廷錄取的名額是有限的。能錄取的都是優中選優的人才。而沒有錄取的不能說是不好。只能說還差一點點。而落榜的書生一生的時間都耗費在了讀書上面,很多落榜的考生其實也很優秀。但到了晚年,只能在私塾裡,當一個教書先生。和金榜題名的考生,真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現在有一個問題。古代的舉人相當於現在什麼學歷?能夠讓無數讀書人如此羨慕。

《九品芝麻官》裡的方唐鏡,為何見官不用下跪?原來他是“舉人”


古代的科舉制度其實是有等級的。讀書人需要一級一級的往上考,一直到最後,才能在金鑾殿上,進行殿考,就是最後的金榜題名。讀書人需要先經過鄉里的縣試和府試。經過地方的考試過了之後,無論年紀大小,都被叫做童生。童生這個名字雖然帶個童字,但考試難度並不低,學歷也不低。古代很多年紀五十多歲的讀書人,才剛剛考到一個童生。這才是讀書人的第一道坎兒。

接下來讀書人需要趕到省會,參加省裡的考試。考試過了的,無論年紀大小,統稱為秀才。古代有很多讀書人,耗盡一生的精力,也沒有考上一個秀才。魯迅寫的孔乙己中,孔乙己就一生都沒有考上秀才。而《范進中舉》中的范進,50多歲才考上了一個秀才。這才是讀書人的第二道坎兒。

《九品芝麻官》裡的方唐鏡,為何見官不用下跪?原來他是“舉人”


當上秀才的讀書人,就有了特權。秀才屬於朝廷的人,也是當地朝廷任命的鄉紳,見官不用下跪,由朝廷統一發給秀才口糧,官吏也不能對秀才私自用刑。而且在古代,朝廷規定老百姓是不能隨意出遠門兒的。而秀才就不受這個限制,可以四處遊學。比如倩女幽魂中的寧採臣,就可以四處遊學。而且秀才還可以穿長衫,普通老百姓的粗布衣裳,也可以體現古代朝廷對秀才的尊重和重視。

《九品芝麻官》裡的方唐鏡,為何見官不用下跪?原來他是“舉人”


接下來讀書人就要趕到省裡,參加省裡三年舉辦一次的秋闈考試,通過秋闈考試之後,無論年齡大小都被稱作舉人。舉人的錄取率極低,古代十里八鄉,出一個舉人就已經很難得了,舉人在古代也是真正的知識分子。而且舉人的特權相比秀才,更大了一些。此外舉人還可以免除徭役。然後即使不參加由皇帝主考的殿試,也是可以入朝為官的。只不過,級別相比於進士來說要低一些。而且舉人是和縣令平級別的,見到縣令不用下跪,地方州縣更不可以對舉人私自用刑。周星馳電影《九品芝麻官》裡的方唐鏡就是舉人,《范進中舉》中的范進,考上舉人後,地位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