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人士不會告訴你的祕密,心理學家告訴你

橙全心理


冥想 | 成功人士不會告訴你的秘密,心理學家告訴你


滿意來自內心,那些對人性一無所知的人總是妄圖通過改變外在而不是內在的性情來追求幸福,結果總是徒勞無功,而本來想擺脫的痛苦卻會與日俱增。- Samuel Johnson 塞繆爾·約翰遜(18世紀英國作家,批評家)


成長有一個公式:人生 = 覺察+選擇+發展。


我們只有首先清醒地覺察到當下的狀態,作出正確的選擇和決策,從而才能在正確的道路上更好地發展。


在移動互聯網連接你我的時代,媒體和各種信息都在爭奪我們的注意力,我們每時每刻都在受到媒體的影響,其實我們更容易變得焦慮與不自信。


覺察,是一個強大的工具。


當一個人學會覺察當下,他就已經無堅不摧。如果說,修行有什麼法門的話,那一定是真實的覺察。保持你對情緒、對慾望的覺察,從最真實的覺察出發,你才能獲得超越的力量與勇氣。


如果你觀察的仔細點,就會發現世界級領軍人物中很多都有每天做冥想練習的習慣。


美國的科技中心硅谷的很多大公司從谷歌到亞馬遜,都在公司內部推崇冥想文化。


學術界也開始研究冥想,西點軍校專門開設了冥想課程。牛津大學專門成立冥想研究中心。


雷·達里奧《原則》的作者,美國億萬富翁、全球對沖基金巨頭雷·達里奧說:“在我所有一切的成就中,冥想是幫助我成功最重要的要素,沒有之一。”


“簡史三部曲”《人類簡史》,《未來簡史》和《今日簡史》的作者,以色列作家尤瓦爾·赫拉利每天冥想2個小時,已經堅持了很多年。他說如果沒有冥想,他不會如此高產地完成自己的創作。


美國脫口秀女王奧普拉·溫弗瑞,一直強調冥想對自己人生的影響,並鼓勵每個人每天都抽出一點時間來冥想。


冥想(Meditation)原本是古老的東方修行方式,印度僧侶傳入西方,受到西方精英階層的推崇,最近幾年才在國內慢慢開始流行開來。


我們目前接觸到的冥想,大都屬於正念冥想。


我是十多年前開始接觸正念的。當時還只是一種非常小眾的冥想方法,在美國也遠遠稱不上流行。我的師兄,現在在北大心理學院任教的劉興華教授,是國內第一批從事正念研究的科研工作者。

我還記得他在閒聊時隨意提到這個方向,說:「來,我們感受一下。」就開始了,沒有刻意雕琢的環境或環節。


我就在那樣的隨意中,踏入了正念的門。


時至今日,正念冥想越來越正襟危坐,不苟言笑。變成了一種帶有宗教氛圍的,需要莊重對待的儀式。每人一張瑜伽墊,一個蒲團,這是最基本的。還要有佈置整潔的精舍,安靜不受打擾的時間,如果能焚香沐浴,那自然更好。


正念也被渲染得神乎其神,無所不能。喬布斯和馬雲都是在正念時得到的靈感,也有人用正念治好了幾十年未曾療愈的頑疾。這是一種源自東方的,古老的神秘智慧(有趣的是,無論是西方人還是東方人,都很迷戀蘊藏在「東方」這個概念裡的神秘感)。人們一邊練習正念,一邊傾聽來自內心深處的神啟。


但我天生不容易受這些「神秘體驗」的影響。我也不相信它的目的只是為了創造一些玄之又玄的體驗(如果只是如此,那它跟嗑藥有什麼區別?)。


我更願意用自己的方式探索正念是什麼。


正念,就是在那裡靜靜地坐著,坐著,坐著……覺察自己的呼吸。


如此而已嘛!


要說放鬆,當然是放鬆了一點,可能對健康會有好處吧。但深呼吸不就是能讓人放鬆嗎,這有什麼大不了的?而且久坐不動,也沒那麼舒服……


我會冒出很多負面的感想。腿坐久了會酸,屁股會痛。身上會發癢,老是忍不住剋制自己撓一下扭一下的念頭。比起身上這些感覺,心裡的想法也許更為煩躁:「坐在這裡有什麼意義?我明明有那麼多事沒做,卻在這裡呆坐!」


並沒有獲得什麼神奇的體驗,仍舊是一地雞毛。也許是我缺少正念的慧根?


一種自我懷疑的念頭油然升起。尤其再看身邊其他人,端坐時是那麼沉浸,那麼肅穆,那麼放鬆。我感到很羞愧:也許只有我是這樣的一個俗人?


我要怎麼樣才能感受到「正念」呢?


2013年,正念減壓項目的創始人,美國麻省醫學院的卡巴金教授來中國。我向他請教這個問題。他的回答讓我很震動。他說:你這樣就是正念了。


我愣了,以為他是在隨便敷衍。


我說:正念不應該是很深層的內在體驗的嗎?

他說:正念沒有「應該」什麼樣,正念是「本來就有」的樣子。


像廢話一樣的真理,但我還是有哪裡沒想通。


我問:但我平時生活也是這樣的啊。為什麼現在就是正念,平時就不是?

卡巴金說:因為你平時很少覺察。


「覺察」這個詞,他一直掛在口頭上。聽起來是一種很高的境界,但那一刻我才恍然大悟。覺察什麼呢?說白了,就是覺察到我那些庸碌和瑣碎。


對啊……這就是「我」啊!


很煩躁對不對,這就是我啊。

難過對不對,這就是我啊,我就是難過啊!

對自己失望對不對,這也是我啊,我沒法不失望啊!


那些煩躁的,不安分的,不斷湧動的心念,本來就是「我」的樣子。


沒有好不好,該不該,就是本來的樣子。


當我看到這一點,反倒安靜下來了。


這是我自己正念的體會。


所以今天有很多人對正念感興趣,這是一件好事。但他們希望的是通過正念練習,「達到」某種更好的狀態。我想說,這種希望剛好不在正念裡。


正念就是現在,就是此刻,就是自己如實的樣子。


你可以不用特意焚香沐浴,去追求一種正念的狀態,只要你回到當下,看到自己這一刻在幹什麼,想什麼,感受什麼,頭腦裡湧動著多少雜念,包括自我懷疑,包括對當下的不滿……那麼,這一刻就已經是正念的狀態了。


聽上去並不難,對嗎?


難就難在,我們都太想擺脫當下了。


我在人生實驗室裡加入了正念訓練,每天兩場。每一場幾乎都是爆滿。我們請到的老師叫賈坤,他是一個非常有禪宗氣質的正念練習者。有時候他會說一些看似奇怪,但很有深意的話。參加實驗室的學員,經常記下他的「金句」。


有一天他說,正念沒那麼複雜,學會一個字就夠了。


什麼字?

他說:就是「哦」。


「哦」就是覺察。我看到了,很溫和。任何時候回過神來,看一眼自己的狀態,都可以說一聲「哦」。


哦,我剛剛走神了。

哦,我的胳膊有點痠痛。

哦,我又在懷疑自己能不能坐得住了。

哦,我又沉浸在過去了。

哦,我開始期待明天了……


這就夠了。把自己當成一個普普通通的人,每一次覺察都帶著慈悲。不必自責,更不必疾言厲色。當然自責也只能隨他去,哦,我又對自己兇了……


這就算是正念冥想了嗎?會不會想得不對?


哦,我剛剛又在懷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