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金時期黑營與白擺牙喇的漸起與消失


滿清王朝是由少數民族入主中原之後建立起來的大一統封建王朝,所以,其自身帶有很多不同於前朝的特徵,尤其在軍制形式上,自創性、地域性特徵極強。尤其在後金努爾哈赤時代裡,後金的兵、民合一制度,不斷為適應戰爭需要而做出調整,這期間,黑營與白擺牙喇的興起與滅失,也值得我們去尋覓與探析。

明天啟元年,也就是公元1621年,於後金天命六年的正月,明熹宗朱由校從內庫中撥出白銀五十萬兩以充邊餉,準備隨時防禦後金軍隊的進攻。

那麼,此時的後金軍隊真實的情況是怎麼樣呢?

據《清太宗實錄》記載,此時的後金軍隊之中,就已經軍種細分,各司其職。在軍制上有:御前兵、擺牙喇、護軍、甲兵、行營兵、步兵、無甲兵、廝役、廝卒等。

在努爾哈赤天命其間,後金軍隊中每1牛錄100甲兵當中,40名紅甲,10名白甲,50名黑營,此時的後金軍民尚武習俗風行,都以“搶西邊”為幸事,掠奪慾望極其強烈,爭相恐後報名參戰。

所以,努爾哈赤在每牛錄中抽甲丁出戰,往往人人爭先,唯恐落後。而戰後是要按照每一牛錄的出甲之數字來分配掠奪回來的戰利品,所以,並不是誰都能充當披甲之人的。

同樣,如果在一個牛錄當中,未曾有甲兵出戰,而是以廝役、廝卒等奴僕身份跟隨出戰的,有所獲得,但是物資分配絕對少於披甲人的收益。

就是在這種全民皆兵的背景之下,

剛到了三月,努爾哈赤的後金軍隊就開始向遼東明軍發起全面進攻。

遼東地面70餘城全部被後金軍隊佔領,包括遼陽、瀋陽。

此次戰役當中,黑營兵與白擺牙喇兵起到了絕大的作用。

其所謂黑營,史家有兩種說法;

一種認為,最初為努爾哈赤時期的佟養性、李永芳麾下的漢兵以及其他幾位後金將領率領的數百漢兵,他們不屬於旗人,且作戰特點為“隨旗行走”,戰時人物一般為操炮或者攻城。其旗幟為黑色,因以得名。

另一種說法為;在每牛錄甲兵當中,白巴牙喇10人,紅巴牙喇40人,再去除30名雜役,餘下的都屬於黑營。

在《滿文老檔》中,關於黑營的記載,到了天命八年之時,再找不到絲毫片言隻語的記錄。

通過研讀相關史料,基本有所結論,黑營絕不是是純粹的漢兵營,但其大部分兵士都是漢兵。黑營的主要任務就是為承擔攻城拔寨的軍種。

再說白擺牙喇;

這個擺牙喇,在滿語中作bayara,如果用漢語直譯,大略就是親兵、護軍之意。可是,在後金軍制設置上,或者是在投入戰場實際應用中,擺牙喇的作用就不僅僅是這護軍二字所能包涵。

努爾哈赤揮軍攻陷遼瀋之後,略有餘暇,即略微整軍,當時每牛錄實際甲數是一百五十人左右,其中白巴牙喇人數有二千四百名,而紅巴牙喇人數竟然達到九千六百人之多。

如果從護軍的角度考察擺牙喇軍,那麼,從努爾哈赤到各大固山貝勒,他們的親軍護衛都是擺牙喇,而到了拼殺激烈的戰場之上,偵查、督戰的依然是擺牙喇。

擺牙喇所穿的甲冑都是多層,到努爾哈赤後期,擺牙喇俱給配置了火器,戰鬥力更加猛烈。

擺牙喇當中又分為紅擺牙喇與白擺牙喇,《滿文老檔》記載,天命八年,努爾哈赤興兵,在每一牛錄中抽50甲,其中紅擺牙喇40人,白擺牙喇僅為10人。後金軍隊一旗的軍兵均過數萬人之多,其中白擺牙喇也就幾百人,其精悍如此。

白擺牙喇被明軍稱之為白甲兵,戰場之上,如果前鋒突然遇到後金的白甲兵,那就是一場惡戰不可避免了。

在後金與明朝軍隊的數次廝殺當中,擺牙喇顯示出它精悍、獨有的作用,而其中白擺牙喇更是擺牙喇中的精華,利器中的鋒刃。

而真正的後金軍兵中的精銳核心白擺牙喇,僅僅從後金嚴格的軍種待遇上就看出不同;

公元1621年,即天命六年,努爾哈赤遼瀋之戰大勝,犒賞獎勵後金軍兵。在施行之時,就把各固山上下都細分等級。

從第4等起;

總兵、副將、參將、遊擊。

第5等;

牛錄額真、備禦、白擺牙喇蠹額真、備禦銜巴克什。

第6等;

白侍衛擺牙喇、代子備禦、綿甲人。

第7等;

白隨侍擺牙喇、紅擺牙喇首領、管牛錄千總、千總銜巴克什。

第8等;

披甲人、未曾備甲人、徒步披甲人、騎甲人。

第9等;

五甲步行隨役、有騎隨役。

綜上可見,白侍衛擺牙喇序列在6等位,而紅擺牙喇的首領才位列第7等,如果紅擺牙喇的首領才排位第7等,那麼,普通紅擺牙喇更應該在此之下,這相差的可不是一點點。

又朝鮮《李朝實錄》記載,“別抄者,著水銀甲,萬軍之中,表表易認,行則在後,陣則居內,專用於決勝”。

這對於白擺牙喇是絕好的描述。

白擺牙喇這一軍種,在皇太極初年還有所見,但是,隨後就不見記載,搜尋相關史料發現,在努爾哈赤後期至皇太極接續其間,紅擺牙喇就被取消了。

這樣的話,每牛錄當中就只剩下10幾名白擺牙喇,最後這十幾名白擺牙喇就直接進入皇太極的護軍,以擺牙喇或護軍稱之。即使這樣,依然時而稱之為白甲護軍。

在後金之初,努爾哈赤不斷地對明軍發起的攻勢當中,黑營成為擔任攻城壓寨的兵種,其絕大部分為漢人,為後金的政權穩固和擴張立下汗馬功勞,而白擺牙喇做為後金軍隊中最精銳的軍種也是屢立奇功。皇太極後期,漢人基本入農莊,軍制大變,黑營與白擺牙喇的名詞就陡然退出人們的視線。

後金時期黑營與白擺牙喇的漸起與消失

後金時期黑營與白擺牙喇的漸起與消失

後金時期黑營與白擺牙喇的漸起與消失

後金時期黑營與白擺牙喇的漸起與消失

後金時期黑營與白擺牙喇的漸起與消失

後金時期黑營與白擺牙喇的漸起與消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