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天礪劍-殲20從軍記(深度寫實)

2011年1月11日中午1點11分,成都黃田壩空軍機場。

藍天礪劍-殲20從軍記(深度寫實)

圖—殲20工程驗證機首飛成功

一架藍黑色塗裝的新型戰機,在跑道上緩緩加速,20秒後,機頭瞬間昂起,拔地升空,隨後,一架黃皮殲10S雙座教練機也升空伴飛。18分鐘後,飛機降落,試飛員李剛從舷梯上走下,興奮的說:“感覺太好了!不過多種變量被鎖定,不能盡情發揮,不過癮,不過癮啊!”

地面上,總設計師楊偉淚目了。

藍天礪劍-殲20從軍記(深度寫實)

圖—總設計師楊偉

為了這一天,楊偉和他的團隊進行了三千多個晝夜廢寢忘食的耕耘。

為了這一天,國際級試飛員李剛進行了數千次的座艙模擬體驗。

為了這一天,國家工程院院士甘曉華和他的團隊進行了無數次的發動機調校。

新型戰機首飛的時間,非常巧合的湊成了八個一,在飽含寓意的更深處,也預示著這款戰機將成就中國航空事業更多的“第一”,並終將成為我軍最為倚重的藍天利劍——典型第五代空中優勢戰鬥機!

雖然新型戰機未進行更多的信息披露,也未進行任何標示性塗裝,但很快,“殲20”的大名已經在網絡間沸騰,一時間,世界主流媒體給予了最大範圍的關注報道,中國空軍,也由此拉開了“20時代”的序幕。

一 前無轍印從零計,罄竹成林墨成溪。

——座艙佈局不是功能的堆積,而是飛機智慧的融合;飛行員熱愛的座艙佈局,才是最合理的座艙佈局。

總師楊偉深信這一信條,每逢研發團隊為了一個電門位置討論無果時, 他就將電門名稱寫成小紙片,交給李剛進行座艙模擬。而李剛在那段光陰裡,僅是座艙圖就畫了數以千張,其間付出的艱辛,絲毫不比達芬奇畫雞蛋來的少。李剛帶領試飛團隊一次次的模擬,尋找更為妥當的佈局規則。如果大家都貼在一個位置上,那麼說明大家的意見是一致的;如果位置不同,哪怕是一比十的不同意見,也要開會討論。有時候,開會晝夜連轉,大家心裡只有一個信條:早日駕駛新型戰機主宰藍天!

開始時,大家制作了木頭座艙,後來木頭座艙被塗畫的無法使用,又改成金屬座艙,一遍又一遍的與設計團隊對接,一次又一次的修改設計結果,對細微之處,設計團隊精益求精,每一塊板材、每一條縫隙、每一顆按鈕都要用遊標卡尺測繪,力求最佳操控感。

最誇張的是,一處引用殲10戰機的電傳開關手柄,原本是光滑的塑料護套,設計團隊認為光滑的護套容易脫手,在進行了十幾次驗證後,硬是按照多數指紋的寬度,設計成了防滑護套!

在兩個團隊無間合作下,新型戰機的座艙終於被設計了出來,並第一次在國產戰機上使用了操縱桿側置,其設計難度比中間放置困難無數倍!既要保證飛機具備五代機特有的超機動性和操控性,又要解決重心因操縱桿側置而轉移,還要照顧可靠性的需求,其工作量可想而知,這在中國航空設計史冊中,是前所未有的,打破常規的!試飛團隊再次對設計團隊倍感崇敬。

在進行電門整合時,設計團隊也投入了不菲的代價。其間的工作內容不得而知,僅從試飛員李剛的感嘆中,我們可以想象的到:“座艙這麼整齊,電門這麼少!形狀還都不一樣,夜間飛行一摸就知道是什麼電門,有著很好的防差錯設計!”

藍天礪劍-殲20從軍記(深度寫實)

圖—殲20座艙

在這之前,國產武器很少有講究人機工效的,然而在新型戰機的設計中,試飛團隊每時每刻都能感受到設計成果的人性化。

在首飛前的日子裡,空軍領導到成都所視察,試飛團隊給予的全部都是肯定的答案,這在首飛日期上,也給了上級極大地信心。


二 薄霧輕掩雲未開,蒼穹見證威龍來!

已故老人宋文驄院士曾說過,航空科學的每一次突破,都以試飛員技術突破為基礎。這絕不是德高望重、功勳卓著的老人在功成名就之後的謙卑,而是試飛員這個職業,是一條“在刀鋒上舞芭蕾”的高危職業,而進行第三代以後戰機試飛的試飛員,又有著“會飛的設計師”的美譽,需要全程參與新型戰機的設計研製。

“國之重器,以命鑄之!”這是李剛心中的豪邁與堅定,他深知,飛天之路,是一條“血路”,每次在天空收起起落架,生命就已經被寄存!用一個數字來作證:飛豹戰機在定型試飛中,每隔18分鐘,就會遇到一次險情!

由於新飛機尚屬驗證機階段,無任何驗證參數可以借鑑,天空上的每一秒都可能發生意外,飛行中的每一項操作都是生與死的抉擇。李剛跨進座艙的時候,心如止水。

“測試電傳通路!”地面指揮發下指令。

“電傳通路無異常。”李剛回答。

“測試左右襟翼。”

“左右襟翼無異常。”

“測試平尾操控。”

“平尾操控順暢,無異常。”

…………

在進行了近半個小時的地面測試之後,地面指揮終於下達了滑出的指令!

李剛沉穩的推動油門,就像平常的試飛飛行一樣,這是在多年的戰鬥生涯中磨礪的堅強意志才能左右的肢體穩定。

戰機身後泛出一片空氣漣漪,AL-31F發動機爆發出強勁的轟鳴聲,戰機動了,緩緩向起飛線滑去,而地面上,一眾設計人員、試飛員卻不約而同的握緊了拳頭。

“01號機請求起飛。”

“可以起飛,注意油門,不要拉起的太快。”

“明白。”

平靜的語音未落,發動機轟鳴聲霎時變得如哨音一般尖銳起來,尾部氣流漣漪形成了兩支椎體,飛機迅疾加速,60節……80節……120節……

當飛機速度達到了規定的240節,已經可以目視到跑道的盡頭,李剛沉著的拉下了操縱桿。

水平尾翼響應的非常迅捷,機頭瞬間仰起,戰機破空而去!

飛起來了!

歷史會銘記這一刻:2011年1月11日下午1時11分!這是對八一軍旗最崇高的敬禮!

“地面指揮中心,飛機高度1800,空速管650,請求測試程序。“

“保持高度,速度不變,測試大半徑轉向。“

“明白。“

……

當天的飛行,僅僅持續了18分鐘。然而,這18分鐘改變了歷史。

中國從一個積貧積弱的國力形態,開始了進軍世界一等軍事強國的邁步。

藍天礪劍-殲20從軍記(深度寫實)

圖-2002號驗證機

當飛機降落,李剛從座艙中走出,現場已經被歡呼和掌聲的雷鳴淹沒,機場外,成千上萬的群眾潸然淚下,鞭炮齊鳴……

英雄凱旋儀式,簡單而不凡,沒有鮮花香檳酒,只有握手祝賀聲,對李剛而言,這僅僅是千百次試飛歸來的普通一次而已。

第一天的測試,進行的科目不多,主要是驗證飛機整體兼容性及機體的震動,而發動機、RCS、空阻等科目,已經在地面試車時有過驗證,空中測試要在原型機階段完成。


三 九霄礪劍凌雲路,不問何處是歸途!

那段歲月,李剛如同英雄鍾情了紅顏,那一架外形科幻、內容飽滿的驗證機,就如同他的初戀一般,成為了他的全部熱愛。有如痴如醉,也有驚心動魄。

2013年的一天,李剛例行試飛任務,這次試驗的科目是小半徑加速過彎和螺旋機動,由他的下屬盧志永駕駛殲十伴飛。

經過兩年多的磨合,李剛已經完全摸透了這架“銀河戰艦”的脾性,一番操作也是順暢如流,但是,在進行最後一次加速過彎動作時,左發動機停車了……

由於是驗證機,發動機參數被鎖死,僅靠一臺發動機,飛回75公里外的機場,屬實很困難。但李剛迅速在腦海裡計算出了相關的參數,下定決心要將飛機帶回去。

他向地面做了彙報,但他知道,無論地面要求他棄機跳傘,還是帶回飛機,這都是個艱難的決定,因為無論是人,還是飛機,國家都損失不起。

很快,地面指揮中心下達了指令,要求他密切注意飛機的各項參數指示,儘可能挽救飛機,在危急時要果斷跳傘。

李剛的眼睛溼潤了,他知道這是地面領導對他的愛護,生命無價。

更糟糕的情況出現了,左翼襟翼卡死!高度3600!

這意味著飛機失去了更多的升力!

越是危急時刻,越顯英雄本色!

李剛在飛機即將失控進入死亡螺旋的前一秒,果斷關掉了右側發動機。做出這個動作,他依靠的是對戰機的絕對信任,對五代機超機動性的深層理解。

雙發停車,噴氣式飛機像滑翔機一樣飄向地面,此時,能控制飛機姿態的翼面,只剩下平尾和鴨翼了。

速度400……360……300…高度3200……2800……2200……1800……

再次點火!左側發動機依然沒有啟動,然而在巨大的加速度作用下,左側襟翼機械故障解除!

改出!高度2500,再次進行空中啟動!

成功了,左側發動機再次噴吐藍焰!

在其不遠處伴飛的盧志勇額頭上已經密佈了汗水……

這是一次極端空中險情,在不到40秒的時間裡,李剛已經數次與死神擦肩而過。

瞭解殲20戰機的人都知道,為了獲得最佳的操縱響應,鴨翼、平尾、全動垂尾都只有一個與機身的連接點!在發動機停車、襟翼故障的情況下,若要強行控制飛機獲得升力或過載,最糟糕的後果就是翼面脫落,後果不堪設想。

李剛成功了,2002號機獲得了新生!

這次的險情,是李剛試飛生涯中極為普通的一次。無數次與死神擦肩而無恙,依靠的絕不僅僅是運氣。走下機艙,李剛一臉平靜。

“當危險不期而遇時,誰都緊張,但試飛員必須有更強的心理承受能力,面對危險動作、異常情況,老試飛員要坦然、新試飛員要淡定。”這是李剛飛行日記裡的文字。

李剛回來了,但改變不了試飛事業的高危性,一直與他伴飛的盧志永,在一次飛豹改型試飛中,與他天人永隔。

藍天礪劍-殲20從軍記(深度寫實)

圖-盧志永烈士失事的飛豹

那是2014年的12月22日,李剛的夫人下午在家包餃子,準備晚上請這對師徒好好地過個冬至。

下午三點多,李剛夫人的電話響起,“別包了,小盧出事了!”

撕裂的戰機碎片,破碎的肢體殘骸,農田裡不息的濃煙,刺痛著李剛的每一根神經,痛入靈魂,年僅36歲的夥伴啊!遼寧艦首批5名殲15飛行員之一,就這樣一聲不響的離去了。

盧志永遺體告別那天,李剛沒有到場,他怕疼,他無法放下。

藍天礪劍-殲20從軍記(深度寫實)

圖-盧志永烈士、溫智平烈士遺體告別會

閻良的冬天特別冷,而真正讓李剛感覺到的寒意,是失去戰友的靈魂創傷。

而這一年,李剛已經將殲20真正的原型機——2011號飛上了藍天!

四 寶劍鋒從磨礪出,熱血壯志未躊躇。

2014年以後,由於國家形勢的變幻,試飛團隊不斷的將試飛頻次一提再提。為了滿足試飛需要,2012、2013、2015、2016、2017號原型機依次出現。

DIS進氣道改進、垂尾削尖、內置彈倉改進、機頭改進……一次次的原型機出現,都讓人有種煥然一新的感覺。而此時,新型戰機也基本被證實了“殲20”的命名。

藍天礪劍-殲20從軍記(深度寫實)

圖-原型機2011

2014年3月1日,2011號原型機首飛成功。這架全新的原型機與以往的3架驗證機不同,安裝了先進的無框衍射屏顯,主翼和鴨翼也都出現了明顯的變化,垂直尾翼增大了15%,線性更加硬朗順暢,猶如一架完美的藝術品,呈現在公眾面前。而在此之前,已經有消息確認殲20掛載霹靂10格鬥彈,這更讓廣大軍迷認定,殲20已經有絕對的信心對標美國的F22猛禽戰鬥機!

2011號機的出現,代表了殲20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批次,也更像一架完整的戰鬥機了,其安裝的EOTS光電瞄準系統令世界航空界為之震顫!

沒過多久,同年的7月,2012號機收費成功!殲20進入了小批量量產的階段。

藍天礪劍-殲20從軍記(深度寫實)

圖-原型機2012

李剛團隊的試飛任務越來越重,對飛行包線、飛控系統、隱身測試、航電設備等都進行了大量的飛行測試,在一次飛行中,李剛出現了一次“人機耦合震盪”的特大空中險情。

2015年7月9日的中國國防報刊登了一則新聞,殲20戰機在試飛中突遇極為罕見的空中險情,在飛機著陸段拉平過程中,出現了一次機翼輕微擦地但成功著陸的驚險一幕!眾所周知,殲20屬於上單翼戰機,如果機翼擦地,飛機的姿態就已經處於不可控的邊緣了!

世界上許多著名的戰機都曾發生過類似的慘劇,JAS-39鷹獅、F-22猛禽,都曾遭遇過“人機耦合震盪”而機毀人亡。而李剛卻憑著高超的技藝、強大的心理素質、迅捷靈敏的操控避免了那一次的事故,為國家挽回了鉅額財產,也為研發團隊攻破殲-20操控隱患保留了極為寶貴的數據信息。

藍天礪劍-殲20從軍記(深度寫實)

圖-鷹獅“人機耦合震盪”

為了解決這一隱患,李建平帶領控制律團隊連夜對飛行參數數據進行了分析,對可能出現問題的控制系統進行了修改模擬。而試飛團隊又進行了十一次的針對性試飛,終於將這一難題攻破,讓殲20從此更加完美!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在設計團隊、試飛團隊、動力團隊、航電團隊等數十支團隊、幾千名共和國精英的努力下,殲20這支枝頭紅梅,終於在2017年3月9日正式入列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序列,用當下流行的一句話形容,亞洲第一型全面自研五代機在中國空軍落戶,香不香?

當然香!

在“黑絲帶”服役的光環下,幕後的英雄不應被遺忘。

藍天礪劍-殲20從軍記(深度寫實)

圖-試飛員李剛和撒貝寧

如今,年過半百的李剛仍然堅守試飛一線,如果任務需要,他還會一直飛下去。

“飛,一直飛到不能飛的那一天!”李剛斬釘截鐵的說。

英雄不問歲月,功績不沒春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