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隔離,喪偶式育兒就一定無解嗎?先做到這三點再來考慮離婚


疫情隔離,喪偶式育兒就一定無解嗎?先做到這三點再來考慮離婚

【1】


三毛說:“愛情,如果不落實到穿衣、吃飯、數錢、睡覺這些實實在在的生活裡去,是不容易天長地久的。”


那麼是否愛情落到了實處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呢?非也。不然怎麼會有婚姻是愛情的墳墓這樣的說法呢?


蘇寒已經記不清這是第幾次萌發離婚的念頭了。自從兒子出生後,老公張君就以各種理由不回家。偶爾在家也是躺著刷手機,由著蘇寒一個人陀螺一樣的忙碌。


張君是體制內工作,朝九晚五很是清閒。蘇寒婚前在一傢俬企做出納,生了孩子後雙方父母都沒時間照看,蘇寒不得已辭職在家照看孩子。


夫妻倆從此掉入了傳統不平衡的性別角色之中。蘇寒因為自己的犧牲,心理本就失衡,再加上張君的甩手掌櫃做派,更是加劇了這種失衡。


有數據顯示:在我國,女性的家務工作量平均是男性的兩倍。其實除了懷孕、生產、母乳餵養之外,其它的家務活並不是女性所獨有的,男性同樣應當分擔。


道理誰都懂,但現實生活裡卻是另一番畫面。我們身邊有太多的男性朋友,即便他們有充足的空閒時間,也很少原意做家務,蘇寒的老公張君就是如此。


美國著名女性權益活動家洛麗亞·斯泰納姆所說:“這不是生物學問題,而是意識問題。”


那麼我們婚後遇上這樣種喪偶式育兒的狀況,就只能自怨自艾、悔不當初了嗎?還是果斷離婚從此互不相干呢?


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即使最幸福的婚姻,一生中也有100次離婚的念頭和50次想掐死對方的想法。


然而,幸福的婚姻的秘訣就在於那第101次的和好和第51次的原諒。戀愛雖易婚姻不易,沒有任何一種婚姻問題是無解的,只要你願意去勇敢面對。


【2】


婚姻中女性要學會放手,適當地面對失控的狀態。


造成喪偶式育兒的原因:一方面來自於傳統的性別分工和男性本身的懶惰;而另一方面則來自於很多女性過多的控制慾。


劉洋的老公是個獨生子,自小跟著姥姥長大,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大學畢業後回到父母的公司就業,因為愧疚小時候的疏於陪伴,父母更是對他極盡呵護。


劉洋和老公婚後很快有了女兒,面對一個自己都還沒長大的丈夫,和一個嗷嗷待育的嬰兒,劉洋雖身心俱疲,但母愛使然依舊事無鉅細的忙碌。


在一次女兒生病住院,丈夫不但幫倒忙還埋怨自己之後。劉洋心灰意冷,出於賭氣開始對家裡的事務和女兒的照顧放任自流。


面對劉洋的不管不顧,丈夫雖然埋怨不斷,但是卻不得不承擔起父親的責任。畢竟孩子不能不照顧,家裡堆積如山的垃圾不能不清理。


一段時間後,劉洋驚喜的發現,丈夫從一開始的不得不做,到後來的習慣成自然,甚至開始指責劉洋的不細緻。不知不覺中,兩個人的角色互換了過來。


謝麗爾·桑德伯格在《向前一步》的書中寫到:


“你就放開手,讓他去給孩子換尿布,只要他親自動手,怎麼換都行。如果沒等你吩咐他就去做了,哪怕他把尿布戴在孩子頭上,你也應該面帶微笑,讓他自己嘗試去做,但如果被迫按照你的方法來,那麼很快所有的事情都得你自己動手。”


婚姻中就是這樣的,你想要對方去做,你自己先要去不做。讓生活適時地失控一會,沒什麼大不了的,我們要學會適時地去反省自己強烈的控制慾。


好多女性會說,我放手了,可是對方還是不做,他比我面對失控的能力更強怎麼辦?這時就需要引入第二個能力,有效溝通。


【3】


婚姻中女性要學會有效溝通。合理表達、就事論事。


分擔家務是雙方共同的事,如果女性這個過程中採用的是命令或者指責的態度,對丈夫來說,就很容易感覺他是在幫你的忙,而不是在儘自己的一份力。


夫妻間家務工作需要根據具體情況協調分擔,每個人要確保各自既定任務的完成。而要維護這種平衡的效果,就需要做到有效溝通,彼此接納和寬容。


我和愛人是異地婚,聚少離多,偶爾回家也是公婆兄弟的大家庭聚會。今年春節因為疫情的原因,我和愛人第一次開始面對婚姻中柴米油鹽的瑣碎。


隨著隔離的日子不斷延長,家務活的日復一日。我們從一開始的新鮮慶幸慢慢地過渡到厭倦,再到最後的煩躁和無聊。


經過了好幾輪的爭吵,埋怨,互相指責之後,我痛定思痛,決定先從自己開始做出妥協和讓步,嘗試著和愛人好好說話,深入溝通。


首先,我把家裡的家務列出一份詳細的明細表。叫來愛人,雙方各自選擇自己擅長領域,再一起制定一份所有家務的標準要求。


其次,雙方約定好,在執行的過程中,有不同意見的不要當下就指責,先保留意見記載在小本上,晚上雙方共同騰出一個小時的時間深入溝通解決。


最後,溝通吵架時就事論事,絕不翻舊賬。互相監督,若有違反者,幫助對方做一項家務以示懲戒。


雖然隔離還在繼續,但是經過這些積極操作之後,我和愛人的關係慢慢地開始進入良性循環,再也不會莫名地焦慮和煩躁,日子反而過得悠然自得。


所以,已經建立家庭的女性,需要在現有的基礎上多溝通協調,合理表達,幫助丈夫做出相應的改變,增加丈夫的家庭參與度和責任感。


【4】


婚姻中女性不要苛求完美。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男人有時候就和孩子一樣,需要鼓勵和讚美。一旦他在家務和陪伴孩子的過程中,面臨的是不斷地挑剔和打擊,勢必會大大降低他的參與積極性。


所以,一旦丈夫開始參與家庭事務的運作之後,作為妻子,一定不要吝嗇自己的讚美之詞和崇拜之意。積極爭取做一個只動嘴不動手的美嬌娘。


在這一點上,明星孫儷就做的很有智慧。一雙兒女等等和花花,就像父親鄧超的“左膀右臂”一樣,形影不離。


孫儷經常高調地在微博上表揚和讚美爸爸的愛心陪伴。即使在鄧超把一切弄得一塌糊塗,無法收拾之時,也是微笑面對,全盤接納。


疫情隔離,喪偶式育兒就一定無解嗎?先做到這三點再來考慮離婚


偶爾的指責和挑剔,也是藉著開玩笑的口吻戲謔地表達出來,感情色彩上更多的是一種自嘲,而不是攻擊。


疫情隔離,喪偶式育兒就一定無解嗎?先做到這三點再來考慮離婚


正是得益於孫儷的接納和允許,鄧超才可以在家庭中得到充分的自由和寬容,一家人其樂融融,幸福感滿溢。


這樣的家庭氛圍,成員之間愛意流動,家庭場域能量滿滿。又有哪一個男人不願意投身其中忘我享受愛意和汲取能量呢?


一個好女人,三代好子孫!一個家庭中,只有女人智慧了,才能引領家庭的能量場域進入良性循環,丈夫和孩子才能各得其所,各安其位。


網上有數據研究發現:


父親的家庭參與度越高,孩子的心理狀態越健康,認知能力也越強。同時,孩子在教育和經濟上的成就會更大,出現不良行為的幾率也會更低,而且還會具有更強的同情心和社交能力。


所以,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面對婚姻中喪偶式育兒的瓶頸。有智慧的女性絕不是待在婚姻的墳墓中任其自生自滅,而是應該積極尋求解決的方法和能力。


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三十六計》就是現成的教材。瞞天過海、圍魏救趙,拋磚引玉、聲東擊西,再不濟美人計也可,只是婚姻中切忌走為上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