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林:行走在愛鳥的路上

陳林:行走在愛鳥的路上

陳林:行走在愛鳥的路上

陳林正在拍攝。

“那是早上7點多,我在山林裡開車,突然看到前方有一隻白頸長尾雉。我當時既緊張又激動,趕緊深呼吸抑制住自己的欣喜,隨後以最小的動靜快速掏出相機拍攝,前後十多秒時間,鳥就走了。我一度以為,這裡沒有這種鳥。”回味起不久前拍到白頸長尾雉的過程,陳林依然很激動。

這是4年來他與白頸長尾雉的首次邂逅。這既是一個驚喜,也是對他執著在永泰嵩口鎮大喜村陳坑自然村籌建以民間資本投入的生態修復性保護園區行為的最大認可。

陈林:行走在爱鸟的路上

陳林不久前拍到的白頸長尾雉。受訪者供圖

13年拍鳥

照片多達百萬張

58歲的福州人陳林有諸多身份,而在拍鳥圈中的名聲最大。

玩越野車3年,打高爾夫球10年,拍鳥13年,陳林雖是福州一家IT公司的董事長,卻是一個“隨意的人”。不論是坐在辦公室,還是到深山大海拍鳥,他都喜歡穿著迷彩服。

“拍鳥機會不等人,這樣穿衣便於隨時出發。”陳林說,13年來,他的拍鳥之旅涉及中國各省,照片有上百萬張。在他看來,拍鳥不僅需要足夠的耐心和毅力,還要懂得天氣、懂得潮位、懂得鳥的習性。2012年秋天,他花3個月時間,蹲守在林間,數萬次按下快門,才將“白鷳在溪邊散步”的影像裝進了鏡頭。

協助央視

拍攝閩江河口溼地

陳林從野生動物的拍攝者變成守護者,要從2013年說起。

當年,央視攝製組尋找中國最具代表性、典型性的50個溼地,從中推選出“中國十大魅力溼地”。閩江河口溼地參與角逐。

當時,閩江河口溼地博物館陳列的一系列溼地水鳥照片,引起了他們的注意。其中,大部分作品出自陳林之手,《黑嘴端鳳頭燕鷗》還榮獲2008年世界瀕危鳥類攝影大賽第四名,他是該賽事的首位華人獲獎者。

黑嘴端鳳頭燕鷗是稀有鳥類,被稱為“神話之鳥”,一度消失了63年,當時全世界不足50只。攝製組邀請陳林幫忙,不僅拍到了黑嘴端鳳頭燕鷗,還拍到了黑臉琵鷺、勺嘴鷸等珍稀瀕危鳥類。最終,紀錄片在央視節目《美麗中國溼地行》中播出——跟隨陳林,在閩江河口溼地追尋黑嘴端鳳頭燕鷗,以此展示閩江河口溼地獨特的生態環境,揭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2013年,閩江河口溼地自然保護區成功列入‘中國十大魅力溼地’,陳林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時任閩江河口溼地自然保護區管理處主任楊渭平說。同年,該保護區還被國務院批准成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組建團隊

保護生態環境

“我無法忘記以前做過的一次調查,有一名農民一年當中居然非法捕捉了260多隻白鷳。我在想,是否能用我的照片、我的力量去保護它們。”2016年,陳林將視線從大海轉向山林。他帶領由20多名拍鳥人組成的團隊,進駐陳坑自然村,籌建以民間資本投入的生態修復性保護園區。

團隊不進行任何開發建設,而是保持村內固有生態。為了給野生鳥類提供充足的食物,團隊有序規劃復墾了40畝稻田,栽種漿果類樹木500多棵。他們還聯合永泰森林公安、檢察院等部門,防範非法獵捕者。現在,陳坑村可調研記錄到的鳥類已經達到100多種,不乏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鳥兒是有靈性的,也知道我們在保護它們,像白鷳這種極度怕人的鳥,如今可以與我們保持10多米距離自由覓食。”陳林說,如今,生態攝影人士喜歡上了這裡,他也致力於讓更多不懂鳥的人喜歡他的照片,然後去關注鳥、愛護鳥。接下來,他計劃引入著名科研院校,掛牌建立野生動植物研究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