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犯罪怎樣為國家做貢獻?

在《魔鬼經濟學4》中看到一個這樣的故事。

有一名叫伯尼斯·蓋格的銀行職員,1961年因挪用公款200多萬而被捕。

銀行的老闆是她的父親。

據說,伯尼斯為人慷慨,不少贓款都贈予別人。

她被捕後,銀行也破產了。


非暴力犯罪怎樣為國家做貢獻?



鋃鐺入獄,5年後獲得假釋,搬回與父母同住。

據說,蓋格被捕之時,已經疲憊不堪。

為什麼呢?

因為她從來不休假。

事實證明,這是她作案的關鍵一環。

從不休假的原因是,她登記了兩套賬目。

不敢冒險讓臨時員工頂替她的工作,擔心被發現挪用公款的行為。

最有意思的是,蓋格出獄後,就職於一家銀行監管機構。

負責協助制止挪用公款的行為。

她最大的貢獻是找出不休假的員工。

事實證明,這一簡單的衡量標準,對制止挪用公款行為有著極強的預測效果。

非暴力犯罪怎樣為國家做貢獻?


可以說蓋格是幸運的,找到了能夠發揮她才能的用武之地。

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只要有過犯罪記錄,職場的大門差不多關了一大半,甚至是被封殺了。

從預防犯罪的角度來講,有很好的威懾作用。

讓那些圖謀不軌的人有所顧忌,有利於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但從社會資源的角度來說,可能是一種智力資源浪費。

首先說明,這並不是要為那些犯罪的人開脫。

而是從另外一個角度思考問題。

相信一般的正常人很難有罪犯的邏輯思維,但罪犯對自己同類的思維邏輯應該是比較熟悉的。

就像頂尖的網絡安全專家,往往也是黑客高手。

主要是看他的才能用在了才能地方。


非暴力犯罪怎樣為國家做貢獻?



用對了創造價值,用錯了損人不利已。

而在那些已經犯錯的人中,已經有迷途知返的,應該給予改過的機會。

所謂浪子回頭金不換。

如果黑客迴歸正義,那網絡將更安全;

如果小偷回歸正義,那一定能幫警察偵破更多的盜竊案,還可以告訴我們如何有效防盜。

如果貪官迴歸正義,不但可以將正在貪汙的人繩之以法,能更快識別潛在的貪汙行為。

同類對於同類的識別一定是最快的。

如果有一天出現了一個監獄課堂,就像TED一樣。

相信他們一定可以對社會做出新的貢獻。

讓他們講講自身的特點,有怎樣的心理活動,有什麼樣的作案技巧,正常人應該如何防止受害。


非暴力犯罪怎樣為國家做貢獻?



這些都可以做為科普來進行講解。

甚至可以幫助犯罪心理學和犯罪行為學有新的進展。

就像開篇的故事一樣,通過找出不休假的員工,便可以阻止一些人挪用公款。

這樣我們可以用較低的成本來預防犯罪。

相信只要願意,任何人都可以為社會貢獻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不看曾經,不看過往,對於迷途知返的人,我們可以給一次改過自新的機會,相信人性本善。

我們也相信正義會遲到,但從來都不會缺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