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筋李溟

一根筋李溟

許渾送李溟

唐代人上位的方式大致上有三,其一,蔭官,即憑藉上代功勞獲得官職。其二,通過科舉應試。其三,通過隱居。下面要介紹的人物就採取的是後一種方式。

李溟,生卒年,籍貫無考。南方人。久居古寺,與江南僧棲白為友。棲白作《贈李溟秀才》稱譽李溟詩作含有“正始韻”、“補亡心”。稱譽他勝過梁朝何遜與南齊謝朓,像“雲波”一樣不能追隨模仿。在這種盛譽下,李溟似乎有些飄飄然,冷靜下來後,仔細琢磨,詩作的多重蘊意使他忽然意識到,我的作品有那麼出眾嗎?是不是棲白說我抱殘守缺,是不是批評我“孤悄(不善交際)”呢?我要幹出點名堂給他看看。在南方隱居距離京城太遠,不容易被朝廷知道,不如西漂到長安附近隱居,成功的勝算可能大些。

臨行時,好友許渾作《送李溟秀才西行》贈別,記述了李溟“萬里”出行的季節,想象李溟一路“停車山店”“掛席(揚帆)海門”行旅情景。

到了長安後,就在隱居勝地終南山白閣峰住了下來。直至半年後的第二年春天,發現朝廷還是沒有任何動靜。於是,就下山進城打探消息。在長安結識了賈島,由於李溟是唐朝宗室後裔,賈島很恭敬地接待了他們。並作《長孫霞李溟自紫閣白閣二峰見訪》相贈,詩中記述了“二閣人”來訪一事。從“唯野事”的交談狀況看,賈島對李溟是敬而遠之,持十分謹慎的態度,並明確指出他們隱居的目的是為當“堯臣”。入仕做官是好事,不要遮遮掩掩,不如光明正大的去爭取。就建議他利用唐朝宗室李姓的血統資源上位。

一根筋李溟

隱居終南山

遂作《送李溟謁宥州李權使君》為李溟送行。記述了李權鎮過宥州,李溟來訪事宜。並想象了李權陪李溟在高樓看鵬賞景情景。

一根筋李溟

宥州訪李權

李權是何許人也?曾任主客員外郎,大和年間任宥州刺史。父親名李文通,曾任壽州團練使。因破蔡有功,文宗時官終遂州刺史。長兄李穆任監察御史,下面還有李質、李業、李實、李耽、李檟五個弟弟。祖宗李褘是西魏八大柱國李虎第六子,侄子是唐高祖李淵。唐朝建立,被封為郇王,血統真可謂尊貴。

可是,當時文宗朝宦官專權,縣官不如現管,李溟並沒有得到想象中的幫助,只得悻悻而歸。約開成初,輾轉來到太原,投奔李世民長子李承乾之後節度使李載義。不幸的是,還沒有來得及提攜這位皇室宗親,就卒於開成二年(837)四月。

無奈之下,便欲北上游邊。使府從事薛能作《送李溟出塞》相送,從安全角度出發,在詩中提醒他待人接物注意邊城官惡,旅行路上離亭少留,住宿氈帳注意安全,在地域上不要超過代州。為什麼呢?因為在代州北邊,振武(今內蒙和林格爾縣)突厥叛變,剽掠武裝墾田。東邊義武節度使張璠患病,政局不穩。但李溟去意已決,毅然前往。這一去就泥牛入海,消息全元。

翌年中秋薛能作《中秋夜寄李溟》抒發了對李溟的掂念,表達了未與李溟定約期的悔意。如果再與李溟見面,一定會拉他一把。

不知過了多久,才有李溟的消息傳來,原來他以一首《無題》享譽詩壇。並被張為《詩人主客圖》列為及門之譽。其詩云:

喬木掛斗色,水驛壞門開。

向月片帆去,背雲行雁來。

晚年名利跡,寧免路岐哀。

前計不能息,若為玄鬢回。

分析此詩,首、頷聯描述了艱苦的行旅狀況。頸聯承認在求職的方法上有誤區。尾聯表明瞭如果有再次選擇的機會,就一定會改變做法。只可惜時光不能倒流,說什麼都晚了。總之,貴胄觀念侷限了李溟的思維力,扼殺了創造力,限制了執行力,使他在行為上象巨嬰一樣等、靠、要,而無所作為。

李溟的教訓使我們得知,凡事要審時度勢,靈活善變,不能死抱著一種觀念不放。並且,不能光圖省力,更為重要的是要發力。以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為基礎,外在有利條件為輔助,方能決勝職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