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國家要求學生增加勞動課這一新規定?

騎士悠然行


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對加強學生勞動教育做出明確要求。

黨對勞動教育的新要求

2018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明確提出將勞動教育納入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總體要求,要求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全國教育系統必須構建大中小學勞動教育體系,全面落實黨的教育方針。

學生教育現狀不容樂觀

現在的學生,學習科目多,課業負擔重,從幼兒園到博士,很多都是把學業當成生活的唯一內容,把成績當成自己唯一的追求。許多孩子可以說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四體不勤,五穀不分,根本沒有勞動意願,也沒有勞動能力。這完全不符合新時代對建設者和接班人的要求。

  • 不勞動容易喪失理想。
  • 不勞動容易變得懶散。
  • 不勞動容易失去鬥志。
  • 不勞動容易體弱多病。
  • 不勞動容易不懂珍惜。

等等等等,不勞動會帶來太多負面影響,讓孩子將來難堪大任,也無法在激烈的競爭中謀得一席之地,更無法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開設勞動課是勞動教育的最好抓手

加強學生勞動教育,除了理念層面的宣傳外,更重要的現實層面的落實。對家長說一千遍你要讓孩子多幹活多勞動也沒用,家長也可能會說考高中考大學加分嗎?沒加分整這個幹啥?我們的孩子勞動別人的孩子學習怎麼辦?只有通過整個教育系統,將其變成課程,變成培養方案的一部分,在學校強制實施,才有可能將理念落地。以學校勞動課為抓手,才能推動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步跟進。另外,學校開設勞動課,勞動教育才能更系統,才能從勞動意識、勞動技能、勞動安全等方面全面提高學生的勞動素養。

總而言之,勞動是人的本質需求,加強勞動教育是我們的迫切需求,開設勞動課是加強勞動教育的最有效途徑。


聊聊教育那些事


為什麼國家要求增加勞動課這一課程?我想黨和國家的教育部門,有許多卓有學識的專家,他們心智聰慧,眼界高遠,格局博大,為了我們祖國的明天更加繁榮富強,他們殫精竭慮地思考,明智的決策一定會大有益國,大有益於後一代的茁壯成長。再說教育如果不和生產勞動相結合,理論嚴重脫離實際,那些空頭理論一遇到實際問題肯定會讓人束手無策迷茫難決的,再說,真的培養了一批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書呆子,於國於家於個人都是個孔已乙似的悲劇,誰願意成為悲劇中的主角呢?恐怕在這一悲劇中當個小角色誰也不願意吧?再說近年來,學校教育也實在淡化了勞動教育,弄得一些學生懶得動手懶得抬步,一衣不想洗,一室不思掃,一機託在手,三飯叫外賣,實在懶得太可愛了,嬌小姐,懶公子,叫人看了太可怕了,於己於家,不說於國了,有利嗎?

國家明智,教育家明智,主張並實施開設勞動課實在好,實在是當機立斷勢在必行!


用戶太行老萬


巜論語.微子》有云“四體不勤,五穀不分",意思是形容一個人缺乏生產知識,還有一句古話說的是“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意思是說連一間屋子都不打掃,怎麼能夠治理天下呢?可見,我們自古以來就非常重視勞動,勞動是“修身、治國、平天下"的基礎。 1959年,掏糞工人時傳祥被選為全國勞動模範,受到劉少奇主席的接見 。我們現在所評選的“最美奮鬥者"受人人尊敬,是我們新時代學習的楷模,他們無一不是用自己的雙手、用自己的勞動創造輝煌。

學生是國家民族發展的希望,一個真正的好學生應該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但是我們的現實情況是重視智力發展,輕視勞動教育。無數“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包攬了孩子的全部的活。他們認為,孩子的學習就是一切!因此造成了很多高分低能兒,有些孩子到了上大學還不會洗衣,不會拖地!不勞動,四體不勤,不掃一屋,也直接造成個人身體素質下降。因此,現在的祖國嬌花朵,就像祖國的豆芽菜,不能吹風淋雨,不能曬太陽,普通集會就會暈倒,更有甚者,一節體育課就會猝死!

所幸的是,現在國家要求增加“勞動”這一課,我想這真是一場及時雨啊!加強勞動課的教育指導,加強勞動鍛鍊,我們的孩子會勞動會健體,才能健健康康地活下去,為祖國的建設添磚加瓦,真正肩負“接班人"這一重任,“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我們的民族,才能屹立不倒!


一灣清泉流上石


前人說過:只有勞動才能創造出美好的生活,所以我認為國家開設勞動課是非常有必要的。原因如下。

1.開設勞動課是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的需要,是培養新一代建設人才和提高人才素質的需要。眾所周知,勞動是融德育、智育與體育、美育為一體的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教育活動。在勞動實踐的過程中,學生開闊了視野,激發了熱情,增強了體質,培養了能力。有如此多的好處,為什麼不去做呢?

2.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可以更好地貫徹理論聯繫實際的原則,將學生所學運用到實際行動中,擴大知識面,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3.在勞動過程中可以增強學生的責任感和團結協作的能力。

4.勞動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以上是個人認為開設勞動課的意義。正是因為現在有太多的“小皇帝”“小公主”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缺少最基本的生活能力,所以,勞動課非常有必要開設,我們應為這一規定點贊!

雖然以前國家要求開設勞動課,但是,場地的限制、材料工具的要求、學生安全的考慮、考核方式等因素一直制約著勞動課的正常順利開展。黨中央國務院這次所提出的關於開展勞動教育課程的指導意見,從國家層面規定勞動課納入教育體系,納入學生的考評體系,希望勞動課能夠真正落地,培養出素質全面的新時代的接班人。


枸杞紅棗在路上


新中國成立,高度重視人民教育事業。早在1957年,毛澤東主席首次提出德智體全面發展,後來黨和政府進一步發展、總結,提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針。

一.新時代全面加強勞動教育。

在2018年9月舉行的全國教育大會中,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重要講話,提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強調了勞動教育的重要性,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據教育部官網消息,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強調勞動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立德樹人,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貫通大中小學各學段,貫穿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把握育人導向,遵循教育規律,創新體制機制,注重教育實效,實現知行合一,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意見》對加強新時代勞動教育進行了整體設計。一是闡明基本內涵,強調當前勞動教育重點是在系統的文化知識學習之外,讓學生動手實踐,出力流汗,在勞動實踐中進行教育。二是明確總體目標,面向全體學生,從思想認識、情感態度、能力習慣三個方面提出要求,強調要體認勞動不分貴賤,培養勤儉、奮鬥、創新、奉獻的勞動精神。三是健全勞動教育課程,設立勞動教育必修課和勞動周,保證必要的勞動實踐時間,同時強調其他課程要有機融入勞動教育內容和要求。四是規定勞動教育基本內容,要求開展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同時分學段提出教育內容要點,大中小學各學段各有側重。五是強化勞動教育評價,把學生勞動素養作為衡量學生全面發展的基本內容,注重評價結果在評優、升學就業中的使用。六是強調實施途徑多樣化,家庭要發揮基礎作用,注重日常養成;學校要發揮主導作用,注重系統培育;社會各方面要發揮協同作用,支持學生走出教室,動起來、幹起來。《意見》還明確了各級黨委、政府的職責,強調要在黨委統一領導下,把勞動教育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出臺相關政策措施,加強保障條件建設,推動建立全面實施勞動教育的長效機制。

依據新時代的總體部署,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既體現了我國教育培養什麼人的特殊性,又在特殊性中包含著一切教育培養人的普遍性。審視新時代重新闡發德智體美勞五育並舉的教育方針,落實科教興國戰略,倡導工匠精神,都需要從小抓,從根本抓,從教育抓起,勞動實踐活動就是應有途徑之一。

這也體現了教育課程改革的趨勢:(1)課程結構日趨合理化;(2)課程內容綜合化;(3)課程形式多樣化;(4)重視智力開發與學生能力培養。

二.從我國中小學課程改革的發展趨勢來看勞動教育的必要性。

1、強調課程的人性化。課程的人性化是在批評和總結了七十年以來的教育發展中,因過分重視課程的現代化與結構化,而導致教育流於主智主義和科學主義,忽略了情意教育和審美教育,不利於培養健全個性公民的經驗教訓而產生的一種課程改革思潮,這是近年來世界各國課程發展的共同趨勢之一。它強調課程改革的實施,應精減課程、減少教學時數、改變教學型態等,以有效協助學生"實現自我"為目標。同時講究課程的樂趣化,引起學生強烈的學習動機,進而達到有效學習的目的。 實踐表明:課程呈現方式並非一定要刻板、單一、乏味,才能收到好的效果,事實上,課程的呈現若能做到生動活潑而有趣,讓學生有"寓教於樂"的感覺而樂於學習,更有利於學習的順利進行。否則,儘管課程編訂有實用價值,但過於生澀艱深,則不易引起學習動機,難達到課程的預期目標。如日本、南朝鮮等國均以"快樂的學校"、"歡欣的教室"、"寬裕的課程"為其教育改革的前提。美國所提倡的所謂"個別處方學習",則是強調依據學生個別的起點差異,設計不同的課程教學內容,讓學生按自己的實際進行個別化的學習,之後,通過對學生進行個別診斷,再根據實際情況實施補救性質的教學活動,這種形式反覆進行,最終達成學生有效學習的目標。 可見,重視學生個體需要的滿足,提倡人文化的陶冶,處處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讓學生在最合理的環境下學習,是當今各國強調課程人性化的具體表現。

2、力求課程的生活化。課程內容應結合學生實際生活的需要,這是近年來課程發展的另一主調。隨著社會的變遷,信息爆炸及知識技術的迅速推陳出新,傳統的靠背誦知識為主的教育模式已經落後,為了適應快速的變遷,人們在學校除了學得基本知識外,更需要有學以致用,將知識轉化為解決各種生活挑戰及工作所需的能力。正如英國哲學家懷德海認為的教育中的任務不是把死知識或"無活力的知識"灌輸到兒童的腦子中去,而是使知識保持活力和防止知識的僵化,使兒童通過樹木而見森林。譬如,面對浩瀚的信息海洋,重要的不再是知道多少信息,而是能否收集、分析、研判、整合和運用信息的能力;不再是有多少數學、科學的知識,而是能否運用這些知識未解決實際生活和工作中所面臨的困難,課程的生活化正是這一發展潮流的產物。它主張課程的發展應著重考慮提高學生對周邊社會及生活環境的認識,增強適應環境的能力,認為教育活動應重視生計教育、環境教育、勞動教育、信息教育……等一些實用取向的知識,做到學以致用,而不應只是單一形式的訓練或機械記憶,課程內容也不應只是死記硬背一些雜亂無章的對實際生活毫無助益的零碎知識。所以,強調學習內容應著重培養學生日常生活中所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和正確的生活態度,成為課程生活化之要旨。

3、注重課程的整合化。課程的整合化是當今世界各主要國家課程發展的又一趨勢。它要求每一階段的學校(小學初中、高中)或每一年級的教育課程一貫性的縱的配合,避免不必要的重複或銜接上的不良,也要求同一階段同年級各科課程內容的橫的聯繫,使課程的架構周延完整,對內容難易多寡相稱合理,對學生的整體學習能提供更有效的幫助;同時,隨著文理科相互滲透日益深入,邊緣學科的產生和發展,也強調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的整合,注重通才教育,使學生具備文理科知識學習的基本能力;此外,正式課程與非正式課程,學科課程與活動課程,顯性課程與隱性課程(或潛在課程)也在整合之列,提倡兩者要相互兼顧,不能偏廢。因為正式課程或顯性課程雖是可預期的計劃性學習,但是,若能兼顧沒有預期而卻能產生深遠影響的隱性課程或潛在課程的學習,則教育效果將會更好。

4、採行課程的彈性化。所謂課程的彈性化是針對以往課程的單一化與僵化的缺失而提出來的。它主張課程的實施要留有伸縮餘地,使教師和學生有自主教學的機會。事實上,以一種僵化刻板的課程實施於所有具有不同特質的學生身上,是不科學的,同時也是行不通的,這有違教育原理,因此,"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時制宜"是今天各國進行課程改革的重要原則。在此原則下,歐美出現了所謂"變通學校"、"開放學校"、"自由學校"和"教育公園"等具有彈性的教育環境設施,此類學校在學制、課表及課程內容等方面都有較強的伸縮性,在教學方式和學業成績評定方面也採取多元化標準,以便增加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在日本也有"空白課程"的安排,其目的是讓教師和學生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調整教學進程,選擇補充教材進行教學活動。目前,世界各國在課程的改革中都避免課程單一化及形式化、僵化的缺失,而力求達到彈性化、有效化的目標。

因此,審視德智體美勞五育並舉的教育方針,落實科教興國戰略,倡導工匠精神,都需要從小抓,從根本抓,從教育抓起,勞動實踐活動就是應有途徑之一。(1)加強綜合性,突出課程的整體教育功能,必然要求不能將五育拆散來育人; (2)加強實踐性,突出學生自主性、探索性學習,必然要求體現勞動主體性教育;(3)加強彈性,體現課程的適應性,必要要求有序開展勞動教育。

三.勞動教育的溯源

1.1912年2月間蔡元培發表了著名的教育論文《對於新教育之意見》比較系統地提出了五育並舉的思想。五育並舉是由教育思想家蔡元培提出“軍國民教育、實利主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觀教育、美感教育皆近日之教育所不可偏廢”的一種思想主張。突破了中國近代社會“中體西用”的人才培養模式,體現出對傳統教育思想的繼承、超越,以及對西方教育思想的主動汲取。五育並舉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上第一個充分體現社會價值與人的發展價值相統一,追求人的自由、和諧發展的教育思想,其中包括了較為樸實的勞動教育思想細節。

2.解放以後,國家的性質不同了,社會主義的時代需要社會主義的教育方法。所以黨和政府就總結出了這個極具概括性的“德智體美勞”的五字教育方針來。一般認為德智體美勞是鄧小平最先提出的。在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鄧小平從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全局出發來指導教育發展的,提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科技是關鍵,教育是基礎。教育是一個民族最根本的事業,以極大的努力抓教育是有戰略眼光的一著。

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四有”新人。

3.德、智、體 是198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提出的。德、智、體、美 是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決定》的提出的。據此可見形成教育指導思想的過程,關於勞動教育方面的細則主要有小學勞動課教學大綱等文件中來指導教育工作的開展。小學勞動課教學大綱是指國家教育行政部門制定的勞動課教學指導文件。1987 年 10 月,中國國家教育委員會頒發的《全日制小學勞動課教學大綱(試行草案)》規定的教學目的是:“通過自我服務勞動、家務勞動、公益勞動和簡單的生產勞動的教育和實踐,提高學生對勞動意義的認識,逐步培養勞動觀點,養成勞動習慣,具有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並掌握一些簡單的勞動知識技能。”教學要求體現了通過勞動課教學促使小學生在德、智、體、美諸方面全面發展的精神。(參考資料:顧明遠,《教育大辭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

小學教學內容按低、中、高年級分別作了規定。因此,《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勞動課教學大綱(試用)》規定的教學目的是:“通過自我服務勞動、家務勞動、公益勞動和簡單的生產勞動的教育和實踐,使學生初步學會一些基本的勞動知識和技能,逐步培養正確的勞動觀念、良好的勞動習慣,以及熱愛勞動和勞動人民的感情。”

4.《2019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工作規定》公佈,教育部要求,今年高考命題要充分體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要求。這是繼“勞動”迴歸育人目標之後,“勞”字首次被納入高考。

2018年9月10日,全國教育大會提出,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勞動”重新回到教育目標之中。

今年年初公佈的教育部2019年工作要點明確,要大力加強勞動教育,計劃出臺加強勞動教育的指導意見和勞動教育指導大綱,修訂教育法將“勞”納入教育方針﹔

鼓勵職業院校聯合中小學開展勞動和職業啟蒙教育,將學生參加勞動實踐內容納入中小學相關課程和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教育部也將進一步深化高考內容改革,充分體現德智體美勞全面考查要求。

通知要求穩妥推進高考綜合改革,深化考試內容改革,2019年高考命題要充分體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要求,以立德樹人為鮮明導向,減少單純死記硬背的知識性考查,推動學生關鍵能力和核心素養在教學和考試中的落地落實,助力高中育人方式改革。

招生工作應貫徹公平競爭、公正選拔、公開透明的原則,德智體美勞全面考核、綜合評價、擇優錄取新生。探索在高校組織的考核中增設體育測試。

2020年1月10日,教育部部長陳寶生表示,在德智體美勞“五育”中,體育、美育、勞動教育一直被視為短板。2020年要對準這些短板弱項精準發力,推動教體相融合、劃出美育硬槓槓、構建勞動教育責任鏈條。

四.德智體美勞的基本內容

【德育】是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正確的政治觀念,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智育】是授予學生系統的科學文化知識、技能,發展他們的智力和與學習有關的非智力因素的教育。

【體育】是授予學生健康的知識、技能,發展他們的體力,增強他們的體質,培養他們的意志力的教育。

【美育】是培養學生的審美觀,發展他們鑑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培養他們的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質的教育。

【勞育】是培養學生進行勞動觀念和勞動技能的教育。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他對勞動教育的高度重視,準確揭示了當前勞動教育被淡化、弱化的弊病。

總而言之,在新時期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形勢下,課程改革是現代教育發展的核心問題,課程改革的任務更為緊迫,需要進行模式的根本轉變,並滿足時代發展的需要.從課程改革的內容、目標和實施措施以及課程評價四個方面個方面瞭解我國課程改革的發展趨勢,體現了促進人的品德素質、智能素質、身體素質、勞動技能素質、心理素質、審美素質的整體提升,將成為“科教興國”的系統論,重現了人類社會“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的根本。提出了教育改革的方針,把我國的教育制度從應試教育的圈子裡轉入到素質教育的軌道上來。把形式變成實際,以培養和造就人才的教育目標為宗旨。從而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從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瀟韡


一、開設公益勞動課的意義

  公益勞動課是通過讓學生參加勞動實踐,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使大學生能夠更好地貫徹理論聯繫實際的原則,擴大知識面,增強工作責任感,提高自身的實際動手能力,促進學生全面健康地成長。因此,在高校開設公益勞動課是一個迫切而又具有深遠意義的課題。

  (一)公益勞動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有益探索和實踐

  1.勞動教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內容。勞動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培養受教育者多種素質的教育活動,是融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為一體的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綜合型教育。勞動教育可以使德育目標落實在學生的勞動實踐中,進而內化為學生品德。通過公益勞動課,組織大學生參加勞動實踐。在勞動實踐的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自己的切身感受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開闊視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其創造力;同時在勞動過程中,學生不僅使自身的體力和耐力得到鍛鍊,增強了體質,培養了毅力,提高了審美能力;同時也可以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的熱情,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質。因此,在高校中開設公益勞動課,對大學生進行必要的勞動教育,是當代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內容。

  2.勞動教育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點”。創新能力是學生綜合能力的集中體現和最高境界。公益勞動課不僅要培養學生的勞動技能技巧,而且要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使其創造才能得到有效的發揮。在勞動過程中,大學生能夠學到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同時將課堂上學到的顯性知識轉化為自身的隱性知識,以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和綜合素質。顯然,在大學生中開展勞動教育,能有效地調動人的各種潛能,在實踐中創造性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有助於培養大學生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使他們得到全面發展。

  (二)公益勞動課是素質教育的迫切要求

  在高校中,開設公益勞動課其實質就是對學生進行勞動素質教育,它是通過參加勞動實踐活動進行的一種有目的、有組織、有計劃的培養學生具備多種素質的教育活動,以提高學生的勞動技術素質,是素質教育重要的組成部分。陳鑄前輩曾經說過:新時代的青年不讀書不行,光讀書不參加一定的體力勞動也不行,我們黨的教育方針要求青年學生一方面要努力讀書,一方面要參加一定的體力勞動。而參加公益勞動課,是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的習慣,提高實際動手能力的最佳途徑。通過勞動教育,使學生成長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使學生成長為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相結合的新型創新型人才。

  (三)公益勞動課是造就學生全面發展的必要條件

  1.當代大學生一般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在父母及家人的呵護下成長,朝著攻讀大學的目標奮發,全神貫注地投入腦力勞動,絕少參加體力勞動,真可謂“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這樣一來,使少數同學對體力勞動的價值觀念發生偏移,甚至影響到自己正確的道德觀念的確立。因此,在進入大學、即將畢業走向社會之前,必須給學生很好地補上這一重要的課程。

  2.在高校中開設公益勞動課,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有利於培養學生全面成才,是造就學生全面發展的必要條件。聯合國教科文第38屆大會決議指出:教育與生產勞動一體化的重要性不僅在於這樣做可造就熟練的勞動者,而且可以使教育與日新月異的勞動條件更加緊密地聯繫起來,並有助於個人的全面發展。通過對各屆畢業生進行跟蹤調查,結果顯示,在勞動和工作中受過鍛鍊的畢業生,大都養成了吃苦耐勞、勤奮敬業、不斷追求上進的良好品質,專業思想相對明確和穩定,事業心普遍較強。特別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這些人成為了各條戰線上的主力軍。

  二、公益勞動課的內容

  1.馬克思主義勞動觀教育。勞動觀是無產階級世界觀的奠基石之一,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使其理解勞動實踐的首要地位和勞動的價值和意義,是提高社會生產力的有效方法,是改造現代社會最強有力的手段之一,也是大學生成才的重要途徑。

  2.團隊意識教育。通過勞動實踐,培養學生樹立團隊意識,讓學生深入瞭解每個人都不是獨立的社會個體,任何工作的完成都需要依靠集體的力量,從而增強學生的互助、互愛精神和團隊精神。

  3.勞動價值觀教育。通過勞動實踐,讓學生了解勞動的辛苦,懂得現在的美好生活和良好的環境是許多人辛勤努力的結果,教育學生珍惜自己和別人的勞動成果,從而樹立勞動偉大、勞動光榮的價值觀。

  4.勞動技能教育。勞動技能教育包括勞動技術的教育和勞動力的培養。在對學生進行勞動理論教育的同時,通過讓學生參加勞動實踐,讓學生掌握各種勞動的實際操作規程,使學生在保證勞動安全和質量的同時,進一步改善和提高自身的勞動能力。

  三、高校開設公益勞動課的方法和途徑

  1.建立健全管理機制,制定大綱。公益勞動課是一個深入探索、不斷創新的過程,因此在實踐的過程中要不斷完善管理機制,將其納入教學進程。明確各部門、各院系的工作職責,做到有人策劃組織,有人監督評價。

  2.緊密結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完善教育內容。公益勞動課教育主要包括馬克思主義勞動觀教育、團隊意識教育、勞動價值觀教育、勞動技能教育等。在教學過程中,任課教師要講清公益勞動課的必要性和教學意義,讓學生帶著問題上崗,在勞動過程中加深體會,同時,逐漸培養學生團結協作,艱苦創業,不怕吃苦的精神和勇敢頑強的意志力,使學生樹立良好的團隊意識。加強勞動紀律和勞動安全教育,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3.構架廣泛的公益勞動體系和基礎。公益勞動課不能僅僅侷限於學校,更應結合高校自身的學科特點、學校發展、當地環境等因素,從多角度、多領域開展,使之服務於社會,將其納入社會服務體系中,從而建立特有的思想政治教育陣地,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良好的保障,使大學生素質教育長期有效的開展。



是閃閃的生活呀


一、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品質

二、讓學生體會勞動的辛苦,進而尊重勞動者,本次疫情很多人對醫務人員出言不遜甚至打罵就是不理解別人勞動的辛苦,有必要對這些人進行勞動教育。

三、提高學生生存能力,獨立能力。

四、勞動中提高團隊合作精神


建大於老師


近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發佈《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提出增加勞動課程的意見,並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和升學的重要參考。實事求是的說這是新時代推進教育改革的必然,也吹響了徳智體美勞五育並舉真正落地生根的號角。

回想90年代,我在初、高中時,每名同學都要承擔值日生的任務,大家打水,托地,打掃分擔區,冬季除雪等,每年學校還要組織學生到學農基地勞動。而今天,大城市的中小學為了所謂安全,或給孩子提供更多學習時間等理由,實行社會化服務,學生在校除了學習基本上沒有任何勞動機會,誇張地說真可謂“一心只讀聖賢書”,而造成的結果不言而喻。

勞動光榮,勞動創造財富。每名合格和優秀的學生都要從小培養勞動觀念,讓孩子們在身康體健中高質量完成教育教學任務,特別是基礎教育階段的各項任務!

國家的這一舉措紮實推進利國利民,是培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接班人的重要保障。[贊][贊][贊]





思想與行動的教育者


現在國家推行五育並舉,德智體美勞都要重視,勞動也是五育中重要一環。
而且中國大多數家庭的父母都是幫孩子代勞,許多孩子自理能力很差,也容易養成巨嬰。
勞動課可以培養孩子的責任感,也更能培養孩子的獨立性,養成孩子的主人翁精神,而不是衣來伸手 飯來張口。
中國的現狀勞動課非常重要,首先父母先忍住不要代勞。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44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a783835ffb814019a17efc62c8035525\

文藝老母親


從我國教育的根本任務看,那就是立德樹人。“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習近平總書記2016年教師節前夕,在與北京八一學校師生座談時強調,“基礎教育是立德樹人的事業,要旗幟鮮明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引導學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強。”

當今時代的社會現代化,帶來了價值觀念的衝突,一方面科學技術高速發展,日新月異,社會物質越來越豐富;另一方面,社會變革風雲莫測,特別是文化多元,各種思想交相融合和衝突,一些腐朽的享樂文化也隨之而來,學生正面臨這種複雜環境的挑戰,如果不能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介值觀,就很難肩負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

堅持立德樹人,就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學校教育的全過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現了我國古聖先賢的思想,體現了仁人志士的夙願,體現了革命先烈的理想,也寄託著全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在學生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做到記住要求、心有榜樣、從小做起、接受幫助。讓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五育並舉,因為勞動這一育是一門實踐課程,學校開展的條件有限,這就要本社會和家庭教育的配合。

特別是家務勞動,最能培養學生的親情觀念,意志品質,生存技能和自信自尊,自立自強品質。所以國家在當下要求加強勞動課程的全方位實施,也是要把我國曆史文化和國情教育,擺在青少年教育的突出位置,引導學生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要教育青少年堅定理想信念,從小練就過硬本領,勇於創新創造,矢志艱苦奮鬥,錘練高尚品格。

總之,只有讓學生進行了激情奮鬥的青春,才會留下充實、溫暖、無悔的青春記憶。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廣大青年要堅定理想信念,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勇做時代的弄潮兒,在實現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在為人民利益的不懈奮鬥中書寫人生華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