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本我,真我和超我有什麼區別?與人生層次有聯繫嗎?

ERBInmsl


自我是自我認知當中那個我。

人是看不見自我認知以外的世界,只是認可自己見到相信的世界。自我。

本我,是敞開心扉。感知無我以外的世界,認可並接受自我認知的狹隘,活的真實自然。本我。

超越自我認知感受真實世界又能克服越蘇本我,保持平和心態對待世界中的人和事。真我。

以真我心態對待交際中的人和事物的複雜,又能魚遨淺底,更能鷹擊長空。超我。

超我超凡脫俗,生活順境逆境都能淡然處之。隨遇而安又鋼筋鐵骨,欲強則強,欲弱則弱,百折不撓,堅貞不屈。為生命意義覺醒而奮鬥,生而坦蕩,死而不懼。

完全超凡脫俗狀態,享受神仙一樣心境生活。


鷹擊長空93530926


本我,天生之我。先天素質,秉性德屬,能力的天花板,適合在天地間以何種形式,何種價值存在。

自我,本我在自然社會中成長,生活。產生的慾念,情感,追求。以自己為中心產生的行為。

真我,認識到自己的秉賦,協調社會,家庭與自己的關係,找到並實現自己的追求與位置。

超我,超越本我,自我,真我。靈性的追求。心中不為自己,捨身成仁,度化眾生,是佛法中的慈悲心。

這樣還不太理解,舉個例子吧。

孫悟空。

本我,花果山石生靈猴,天生靈性神力。

自我,落生佔山為王,學神法,鬧天宮。

真我,認識到天外有天,在觀音指引下與唐僧取經,多次想放棄,最終取到真經。

超我,成鬥戰勝佛。以眾生利為己任,棄掉其他三我。

在四柱八字裡,本我是我八字的身體性情,天賦能力。自我是人生追求,求富求貴。真我,大運際遇,用天賦+追求+努力,在社會家庭中體現價值。超我,我的付出奉獻得到的社會正面價值。

我是瓜哥聊風水。希望我的回答您能喜歡。





瓜哥聊風水


自我,精緻利己主義者,我為中心。本我,原始的我,及人之初的我。真我,是指人在曾經滄海,經歷世事之後的自在狀態。超我”就是返璞歸真,超越自我。



健康使者健康人


解1:自然的我——社會的我——理想的我。 解2:寫實主義——現實主義——浪漫主義。 解3:存在無需證明——必須證明存在——證明即是存在。


起座彈鳴琴


自我是個性的我,本我是自然命運的我,真我是自主的我,超我是自立的我!自我是個性並趣向,本我是私性並物慾,真我是良能並正義,超我是自我主宰並超脫,能做到真我的人不多,且不為世所容如蘇格拉底孔子屈原岳飛耶穌等人,超我者沒有尼采瘋了,佛道祖師解脫了嗎?亦未可知!

季大師說,人生既無價值亦無意義,應是實話!蘇格底寧願被毒死也不願認錯求生,說明人類並萬類在陷井中被操縱!本世紀,是人類逆天改命的世紀,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如石明貞


由於地球的特殊性,導致了在此處化身的人無法憶起此生之外的經歷,但為了維持化身的肉體繼續存活以便充分經歷體驗來獲取經驗,所以才有了''我''的意識。

本我,也就是高我,是存在於更高層面的我們自己,他的一部分存在於我們的身體裡,我們的意識通常被稱作''小我'',是高我的一部分。

事實上,人生短暫,在本我看來,這一世只是一瞬間,只是小我的時間體驗機制導致了看起來很長---其實只是地球繞太陽轉了幾十圈而已,並沒有很漫長。

高我將自己的一部分化身為小我的目的,是通過經歷體驗來獲取經驗,進而昇華到更高維度,事實上生命的目的就是如此。

所以一切的一切都只是體驗經歷,死去萬事空,唯有經驗存。放下對世界的執著,才能獲得更好的體驗。


清蒸五味子


《真我》就是(無我)只有做到了,才是(超我、自我、本我)。

自性(本來清淨)清淨心是(一法不立、一塵不染)的,只有(塵勞妄念)才會展現出(我)來。

上面說的(我),都是對(眾生而言)。


只緣無事可思量


自我,是意識!本我,真我是本源,是本來面目,眾生皆有的佛性!超我,是空掉自我的照見!自我,六道里輪迴!本我,真我是人的本來面目,超我,是空掉意識跳出三界外的本我,真我。


明子0


本我、自我、超我,可以對應身、心、靈的變化,這樣能更好理解。

弗洛伊德心理學分析理論,在他的理論中並沒有說到真我,所以此處暫不說真我,真我某種程度可以理解為真實的自我,比如自性。

本我代表人的本能,慾望,原始的生命驅動力,以享樂為原則;它可以說是身。

自我代表意識活動,協調本我的慾望衝動,以現實為原則;它可以說是心。

超我,在本我和自我之上,綜合監督它們的活動,可以說是一種高級的理性。它可以說是靈性。

為了協調本能和慾望衝動,此三者常常互相矛盾。

本我從人出生就有,自我是逐步發展的意識,超我發展最慢,它需要長期思考沉澱,使得內心產生覺察能力。

三者的互為活動貫穿了人的一生。

一開始,本我最為強大,自我弱之,超我再次之。

像小孩一樣,為了滿足慾望,會什麼都不顧及大哭大鬧,幾乎沒有自我,更不要談超我了。

隨著學習成長,感受豐富,慢慢產生變化,自我逐漸成長起來,超我還很弱小,這個時候自我比較懂得跟現實聯繫起來,有緩衝地協調本能慾望,但依然總有失控的狀況,因為超我的功能還沒完善起來。

如果人的修養不斷再提高,理性越來越強大,覺察能力越強,他的超我就能夠發展得很好,做到時刻覺察本我自我的變化。

本我、自我、超我三者逐漸平衡。

那麼可以將這三種來對應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三種人生層次既身、心、靈。

本我代表身,自我代表心,超我代表靈,那麼人就是身心靈一體,三者能夠平衡就是身心靈平衡。

身體是一切驅動力的物質基礎,內心是意識念頭,代表與現實互動的意識活動,靈是高級的理性,代表對身體,意識,道德觀,價值觀的整體覺察。

最理想的狀態是在靈性掌管下對意識對本能高度協調,達到從心所欲而不逾矩的狀態,既主觀客觀完全融合的狀態。


愛的心智操作系統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本我、自我與超我是奧地利心理學家弗洛伊德結構理論所提出的概念。用以解釋意識和潛意識的形成和相互關係。

真我是佛教語,為涅盤四德之一。


具體說明於下:

“本我”。指“最根本的我”或"原始的我”。是“無意識”的領域,主要是人本能的原始慾望。這些與生俱來的慾望,為尋求即刻的滿足而不受世人所說的″道德“約束,是快樂至上的原則。"弱肉強食”是本我的典型表現。

“自我”。是在後天成長過程和適應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有道德觀,有理性,會剋制的"我”。″謙恭守禮”、″遵紀守法“是自我的典型表現。

“超我”。是超越自我之上的人性昇華,是一種理想化的人格。超我是通過不斷學習和感悟而獲得的“道德”觀,並能將之付於實踐的高尚行為。如"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捨己救人的羅盛教便是超越自我的典型。

"真我”。字面上理解為真實的我(與佛教的″妄我”相對),屬於佛教的詞彙。將之併入此題有點不倫不類。真我是佛教涅盤四德之一。亦稱“大我”,與“妄我”相對,謂出離生死煩惱的自在之我。凡夫執著五蘊假合之身為我,其實那是妄我,要像佛那樣具有八大自在之我,才是真我。

總結:一般來說,本我、自我和超我三種人格是互相依存又互相矛盾的。如果沒有本我,就會失去本能和動力;如果沒有自我,就會失去剋制和制約;超我只有在特殊的時候才能體現出來,因為人不能總是生活在特殊環境中。至於真我,已經超脫紅塵,應設專題討論。 因此,只要三者保持了一定的限度,處於動態平衡中,就具備了健康的人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