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四退四還”,只為源頭清水潺潺……

堅持“四退四還”,只為源頭清水潺潺……

堅持“四退四還”,只為源頭清水潺潺……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近年來,

我市堅持以“四退四還”為抓手,

創新河湖長制工作舉措,

有效提升河湖水質,

境內河湖健康率達100%

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打下了良好生態基礎。

看看具體有哪些

好做法

坚持“四退四还”,只为源头清水潺潺……

退漁還湖,讓水體更淨

山中有水,水中有山,湖光山色渾然一體。地處尤溪、大田縣境內的閩湖正煥發其特有的魅力,讓人流連忘返。

作為全省最大的人工湖、國家水利風景區,閩湖庫區湖面達37平方公里,庫面最大寬度2.5公里,庫容達18億立方米。

坚持“四退四还”,只为源头清水潺潺……

尤溪西濱庫區

如今,閩湖俏顏綻放,然而,就在幾年前,閩湖可不是這般模樣。依託豐富的水資源,當地群眾在這裡發展網箱養魚,對閩湖水體造成了較為嚴重的汙染。

不能讓閩湖再受“傷害”。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作出推動生態綜合治理決策,還閩湖一庫碧水!尤溪、大田縣聞風而動,有力有序有效推動治理。僅在兩年內,閩湖網箱養魚得到充分治理。

加強湖庫漁業養殖治理,保護水域生態環境,讓湖庫迴歸自然生態美景。我市以治汙控源為重點,對境內省定22個湖庫進行全面摸底,重點治理因漁業養殖對水體造成富營養化、水質變差的湖庫。

坚持“四退四还”,只为源头清水潺潺……

尤溪柳塘庫區

我市對因漁業養殖造成水體汙染較嚴重的湖庫列入退漁範圍,通過建立巡邏防控績效管理、三包責任、掛牌跟蹤管理等機制,引導網箱養漁逐步退出。

我市在加快退漁的同時,強化就業引導,多渠道解決養殖戶的就業出路。3年來,全市共清理網箱養殖1.6萬個,治理湖庫水域面積58萬平方米。

退砂還綠,讓水質更好

金溪是閩江上游的主要支流之一,自西向東橫穿整個將樂縣後匯入富屯溪,再匯入閩江,豐沛的水量滋養了一代代將樂人,也帶來每年約10萬立方米的河砂。

坚持“四退四还”,只为源头清水潺潺……

金溪將樂段

曾經,由於市場需求擴大,採砂成為當地部分人的主業。由於受利益驅使,無證採砂、少批多采、亂採濫挖等現象時有發生。

為此,將樂縣按照市裡的統一部署,一方面迅速行動,依法取締非法採砂場;另一方面,通過調整規劃、收回並重新招拍河砂開採權,探索出一條砂石資源有序開採、河流生態有效保護的治理新路。

河砂作為一種天然的資源,允許在合理的範圍內有序開採,但如果在短期內無序過度開採,便可能危害生態環境,造成河床變形,給防汛抗洪、道路橋樑安全帶來隱患。

坚持“四退四还”,只为源头清水潺潺……

泰寧金湖

生態治理責無旁貸。近年來,我市開展涉砂整治3年行動,堅決遏制非法採砂、制砂、洗砂、吸砂行為,保持河水常綠、綠水長流。

——壓實責任。堅持政府主導,明確屬地管理,相關部門各負其責,細化落實涉砂整治具體目標任務,形成常態化、長效化管理機制。

——合力攻堅。開展聯合執法,建立檢察、司法機關與河長辦協助配合、監督制約機制。對非法經營的,堅決予以取締;對已停止生產的,由當地政府統一拆除。

——嚴格許可。規範河道採砂許可和監督管理,規定流域面積200平方公里以下的河流(河段)不得審批、發放採砂許可證。

——強化監管。建立水政執法與河道專管員巡河聯動機制,將河道採砂監管工作納入河道專管員職責。市河長辦督察領導小組聯合市效能辦採取暗訪形式,利用第三方對全市三大流域進行航拍督查,定期不定期開展專項督查。

數據顯示,近3年來,全市共取締非法涉砂點1290處,拆除採砂、洗砂、吸砂設備設施604套(家)。

退電還流,讓水流更暢

我市境內大多是山區性河流,山高坡陡河床落差大,水能資源十分豐富。目前,全市有農村小水電站1400多座,約佔全省的22%,總裝機容量150多萬千瓦。

一座座小水電站給我們帶來豐富電力資源的同時,也破壞著河流水系的生態安全。整治小水電,保障生態平衡,勢在必行。為此,我市通過小水電生態改造和退出,解決水電開發造成的河道減脫水問題,恢復河流生態基流。

坚持“四退四还”,只为源头清水潺潺……

永安文川溪

能“改”則“改”,對小水電站制定“一站一策”整改方案,按規定進行下洩流量改造,安裝在線監控設施。3年共核定1449座水電站下洩流量,並全部制定“一站一策”方案,安裝在線監控1382處。

須“退”則“退”,對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等重要生態敏感地帶或引發農村生產生活用水矛盾的小水電站進行強制退出;對經濟效益差、無法整改的電站,以及已停運多年的電站,引導和鼓勵業主自行退出。3年來,共退出小水電站98座。

一“改”一“退”間,水流暢通了、自然和諧了……

退柴還林,讓水源更清

群山環抱中、綠樹掩映下,寧化縣淮土鎮羅坑村一派生機勃勃。沐浴著絲絲春雨,穿村而過的小溪清澈見底,一群群小魚歡快地游來游去。

村黨支部書記李科長說,在十多年前,羅坑可不是這般模樣。環繞村莊的小山光禿禿的,一到下雨天,山上的沙土被沖刷到溪中,溪水混濁不堪。而喜人的變化,正是源於當地強化重點區域水土流失治理。

我市在水土流失相對嚴重的寧化縣試點,制訂村規民約,封山育林,禁止上山砍柴、打枝割草、亂砍濫伐行為。

坚持“四退四还”,只为源头清水潺潺……

永安市五一村中的溪流

我市對重點水土流失治理區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行燃料補貼政策,按照每個貧困人口每年補貼200元,市、縣兩級各補50%。通過以電代燃減少燒柴行為。

保護水源,必須嚴管。我市還利用水土保持“天地一體化”監管系統,通過運用無人機、衛星遙感等手段,對破壞山地開發、亂砍濫伐行為進行精準監管。

依水而生,與水相諧。

隨著“四退四還”的深入實施、

河湖長制工作的抓實抓細,

作為閩江上游區域的三明,

正繪就源頭清流的動人勝景

……

坚持“四退四还”,只为源头清水潺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