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之美,玉石藝術,商周時期的玉石文化與什麼樣的特點?

中華文化之美,玉石藝術,商周時期的玉石文化與什麼樣的特點?

河姆渡文化遺址中發現的玉塊

商周時藝術種類除了青銅器和青銅雕塑之外,玉石雕塑也很有代表性。玉器製作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了,新石器時代早期已經有玉器產生,例如河姆渡文化遺址中發現了一些玉珠、玉管和玉塊。玉器的製作技藝應該來源於石器,最初只是在玉石上鑽出一個小孔作為裝飾,或者像石器一樣磨製成工具或武器。

中華文化之美,玉石藝術,商周時期的玉石文化與什麼樣的特點?

殷商玉螞蚱

到了新石器時代晚期,玉器的製作更加精美細緻,打磨得更為光滑,而且表面開始出現雕刻花紋,器形較大,工藝複雜,可以稱為最初的玉石工藝品。商代隨著奴隸制的發展,手工業內部有了細緻的分工,玉石製作從石器製作中分離出來,成為獨立的專門行業。商代青銅器十分發達,青銅工具的使用使制玉工藝得到顯著提高。

中華文化之美,玉石藝術,商周時期的玉石文化與什麼樣的特點?

殷商時期的玉器在造型、雕塑上都達到了較高的水平,形式和種類也更加豐富,例如商代早期的二里頭文化出土的玉戈、玉錢、玉鏟、玉圭、玉珠、玉刀等,多為日用工具和武器。殷墟出土的玉器中,人物、動物、神獸等形狀的玉雕數量更多,工藝精湛。僅婦好墓就出土了700多件玉器,其中有一半以上都是裝飾用的玉器。這說明商朝玉器的功能已經從實用轉變為審美,玉器從日用品轉變為工藝品。

中華文化之美,玉石藝術,商周時期的玉石文化與什麼樣的特點?

周朝玉器

周朝時期,統治者總結商代興亡的教訓,避免奢侈淫靡之風,而崇尚制度和規範。在玉器方面,周朝也改變了商朝裝飾性、藝術性的發展方向,而是將玉器當作禮儀用具,使玉器有了道德、宗教和政治的內涵。周代玉器十分流行,自天子以下人人都帶玉,祭祀時也要使用玉器。作為禮器的玉器根據使用場合的不同分為不同種類,按照形制可以分為玉圭、玉璋、玉璧、玉瑣等。等級地位不同的人所能使用的玉器也有嚴格的限制和規定。

中華文化之美,玉石藝術,商周時期的玉石文化與什麼樣的特點?

由於玉器十分受到重視,玉器製作時的選料和技術都有了很大的發展。周代在玉石製作方面十分重視修整和拋光,使玉石雕刻越來越精緻美觀;在雕塑方面,習慣運用粗獷的線條做成眼睛、耳朵、嘴巴、尾巴等輪廓,造型簡潔而清晰;在細節的雕刻上多用陰線突出粗細彎直之間的對比。商周時期的玉石雕刻在藝術造型方面有著以下三個特點:第一,豐富的宗教內涵。傳說中商朝的祖先是由玄鳥而生,因此鳥形紋是商代玉雕的常見紋飾;而鹿則被認為是一種瑞獸,因此鹿的形象也經常出現在玉雕中。

中華文化之美,玉石藝術,商周時期的玉石文化與什麼樣的特點?

第二,虛實結合。動物造型的玉雕有兩種藝術風格,一種根據自然界中的動物形象進行準確的塑造,完整地體現其形體結構;另一種則採取抽象的藝術表現手法,只塑造一個簡潔的形象,沒有細節的刻畫,而將該動物具有代表性的部位進行誇張,例如龍的頭、虎的尾等。這種較為抽象的造型方法十分生動地體現了動物的形體特徵。第三,動靜統一。商周時期的玉器中經常有表現動物某一動作瞬間的造型,例如揚起鼻子的大象、耕地的黃牛、張開大口的虎等。動態的形象被工匠凝固在玉雕之中,可謂巧奪天工。

中華文化之美,玉石藝術,商周時期的玉石文化與什麼樣的特點?

第四,天地人神的統一。動物造型的玉雕體現了自然與人的和諧,展現了人與動物之間相互依存的關係。例如一件西周初期的玉雕,整體造型為蹲踞的人形,一側為猴形人首,另一側則是蠟龍首,這件玉器體現了先民將龍人格化的雨神形象。還有當時玉雕上常見的勾雲紋飾也體現了天地人神合一的思想,勾雲紋是對自然界中的雲氣模仿而成的紋飾,將之雕刻在動物玉雕之上,意為動物可以昇天、是具有神力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