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業率升至近10年新高,金融維穩成香港金管局重中之重

失業率升至近10年新高,金融維穩成香港金管局重中之重

2019年下半年以來,社會暴力事件以及持續的新冠肺炎疫情,令香港經濟及金融市場受到雙重打擊。最新的數據顯示,香港本地失業率升至4.2%,已達近10年高位,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表示,由於失業率數據有滯後,預計下一次公佈還會上升,若上升幅度收窄,就證明政府推出的措施有效。他坦言,失業率或將升穿5%。

為了讓更多失業人士獲得政府支援,港府將從今年6月開始通過綜援系統提供為期6個月的“失業支援計劃”,此前香港立法會財務委員會通過了第二輪防疫抗疫基金的撥款,規模達到1375億港元,使受疫情嚴峻打擊的企業及員工得到幫助。

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教授雷鼎鳴表示,香港的財政儲備早已因人口老化而面臨龐大下行壓力,而若香港經濟在這次疫情下恢復步伐緩慢,10年內或將耗盡儲備。即使中國內地在2個月左右控制疫情並逐漸復工,但在經濟短期內難以反彈的情況下,香港經濟恢復的步伐亦會受到限制,估計香港今年經濟將延續去年的負增長。他坦言,不反對政府因抗疫救市而動用財政儲備,但在推出連串紓困措施後,政府應更珍惜基本法規定的量入為出及審慎理財原則。

金管局總裁餘偉文在最新發布的金管局2019年年報中表示,“正如我在2019年10月1日接任金管局總裁時指出,在如此複雜多變的環境下,維持香港的貨幣及金融穩定是重中之重。”

金管局2019年年報顯示,外匯基金投資收入2622億港元,其中包括債券投資收益1145億港元,香港股票投資收益221億港元,其他股票投資收益1007億港元等,外匯基金(不包括策略性資產組合)投資回報率6.6%。2019年底,外匯基金的資產總值達4.2萬億港元,由此可見香港外匯基金儲備充足。

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4月26日表示,“這段期間市場經歷大幅波動,但依然秩序井然,運作如常,足以印證我們跨市場、全天候、聯動式的金融安全防範機制發揮了效能”。陳茂波介紹,保障香港金融及經濟安全的工作聚焦在三個方面,包括提防投機活動衝擊香港的匯率穩定;確保銀行流動性充足,紓緩企業資金週轉壓力,以防資金鍊斷裂衝擊香港的經濟和銀行體系;以及監察資產巿場變化及各類相關活動,確保金融巿場和資產巿場正常有序運作。

近期新冠肺炎疫情雖令港股一度顯著隨外圍受壓,但同樣未見大規模的資金外流。相反,近期港匯持續偏強,徘徊在7.75兌1美元的強方兌換保證水平,甚至多次觸及這個上限,這反映有資金流入。截至上週四(23日),金管局四次從市場承接美元沽盤,釋放總值77.1億港元的資金,進一步令香港的銀行體系總結餘增加至668億港元,聯繫匯率機制確保了港匯徘徊在7.75至7.85的目標區間範圍。

餘偉文稱,聯繫匯率制度自1983年實施至今,幫助香港抵禦一次又一次的挑戰與衝擊,是香港經濟繁榮和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重要基石。“儘管過去一年本地經濟內外交困,聯匯制度仍有序運作,再次展現這個制度的穩健性。”

按目前看來,近期雖然有資金持續流入香港,但陳茂波認為,並不存在大型投機盤或市場操控式的買賣。回顧2008年環球金融海嘯後,流入香港的資金約一萬億港元,至今流走的不足1400億港元,其餘的仍留在香港。事實上,香港沒有外匯管制,港元自由兌換,資金可自由進出。然而,港元匯率在聯匯制度的有效運作下一直保持平穩,港元市場亦一直運作暢順有序。換句話說,即使在可見將來市場出現資金流走,港匯轉弱甚至觸及7.85兌一美元的弱方兌換保證,香港行之有效的聯匯制度都會繼續發揮作用,維持港元匯率穩定。

值得一提的是,市場上港元資金的規模以及進出情況,不單會令港元匯率波動,還會影響銀行的流動性以至借貸意欲,對企業資金週轉造成壓力,亦同時關係到香港金融安全。

“我們過去一直未雨綢繆,為香港的貨幣與銀行體系建立了穩固的根基及強大的緩衝,除了有龐大的外匯儲備作後盾外,香港銀行體系無論按國際或歷史標準來衡量,資本和流動資金都非常充裕,資產質量也非常好,自2009年起針對物業按揭所推出的8輪逆週期措施,也大大加強了銀行應對樓市逆轉的能力。”

在金融和資產市場方面,近期由陳茂波率領的“金融監管機構議會”一直對市場進行“跨市場、聯動式、全天候”的監控,各金融監管機構一直緊密合作,監察貨幣、股票、衍生工具等市場波動的情況,分析其性質,包括沽空、投機和是否出現一致行動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