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古井清賞:“吃水不忘挖井人”這句名言能記住一輩子

羅偉鵬、國樑/文 圖片來源於網絡(除署名外)

關於感恩,很多人是從小學課文中的那句名言“吃水不忘挖井人”開始領悟的。

看看古井,想想往昔;睹物思人,思緒飛揚。

井水,千百年來孕育出萬千凡人與高人;當井繩上下牽動著歲月,水做的男女繼往開來。

人們感覺井水冬暖夏涼,是一種水從井裡到井外的舒適體驗。

感恩,正是一種從心底生髮的舒適。

廣西古井清賞:“吃水不忘挖井人”這句名言能記住一輩子

桂花井(攝影 鄧明)

廣西古井清賞:“吃水不忘挖井人”這句名言能記住一輩子

桂花井:位於賀州市臨賀古城河西街南門口,這口古井始建年代不明。明天啟(公元1621年)年間和清嘉慶(公元1796年)年間曾重修。井口圓形,直徑1米,深約9米,井壁以青磚砌築,護井欄則用整塊石灰岩巨石穿鑿而成。由於年深日久,護井的青石欄四周已被人們汲水時所用的繩索磨出道道溝痕,深10至16釐米,形如菊花,又叫菊花井,道道溝痕見證著歲月的滄桑。

廣西古井清賞:“吃水不忘挖井人”這句名言能記住一輩子

八卦井:又名聖母池,位於桂林市區東安路中段北側。

廣西古井清賞:“吃水不忘挖井人”這句名言能記住一輩子

乳泉井:位於廣西桂平西山內,始建於宋代,井口圓形,花崗石砌成。

廣西古井清賞:“吃水不忘挖井人”這句名言能記住一輩子

木質井圈井:2008年9月17日,在南寧市良慶區大塘鎮那農村,考古學家發現了一口建於明末清初的古井,其井圈不是用磚石壘砌,而是用一株巨大的樟樹挖空後固定而成。考古學家認定此類古井在廣西考古發掘中還是第一次發現,為研究古代文明歷史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

廣西古井清賞:“吃水不忘挖井人”這句名言能記住一輩子

簕山古井:位於防城港市簕山古漁村。

廣西古井清賞:“吃水不忘挖井人”這句名言能記住一輩子

仙人古井:位於賀州市黃姚古鎮。傳說井水能三年不腐。

廣西古井清賞:“吃水不忘挖井人”這句名言能記住一輩子

客家古井:位於北海合浦曲木客家土圍城內,至今已有百年,仍然泉水不斷。

廣西古井清賞:“吃水不忘挖井人”這句名言能記住一輩子

廉泉古井:位於北海合浦縣廉州鎮。

廣西古井清賞:“吃水不忘挖井人”這句名言能記住一輩子

洲塘村古井:位於桂林市恭城縣洲塘村,是一口有300多年曆史的古井,水質清澈甘甜。

廣西古井清賞:“吃水不忘挖井人”這句名言能記住一輩子

雙孖井:南寧市內最有名的井,圖為此井於2013年4月1日上午重見天日的時分。據說以前南寧市一共有104口井。

廣西古井清賞:“吃水不忘挖井人”這句名言能記住一輩子

宅福田古井:位於桂林全州縣全州鎮宅福田村。

廣西古井清賞:“吃水不忘挖井人”這句名言能記住一輩子

北海接龍橋雙井:接龍橋雙水井之一的八邊形井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