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跑線》:擇校、學區房、入學難,都被這部印度神劇給拍出來了

雖然最近因為新冠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蔓延,導致中小學不能按時開學,但教育部提出了停課不停學的口號,開設了雲課堂,寒假即將悄然結束,爸爸媽媽們又要開始操心孩子們的教育問題了。

在這個時候,筆者推薦大家看一部印度神劇《起跑線》,這部描寫孩子入學難、擇校、學區房的電影就像是我國教育的翻版,一模一樣的故事不僅在我們這裡上演,也在印度同步上演。

《起跑線》:擇校、學區房、入學難,都被這部印度神劇給拍出來了

電影描寫了一對夫妻拉吉和米圖拼了命的要把女兒皮雅送去重點學校,從而引發的一系列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

作為先富起來的一小部分人的代表,拉吉和米圖開了一家時裝精品店。他們的女兒皮雅馬上要上小學了。虎媽米圖早已開始摩拳擦掌,誓要把女兒送進當地最好的學校。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經歷了各種考驗,先裝逼再裝窮,終於把女兒送進了理想中的學校,然而拉吉並沒有得償所願的高興,反而充滿了對貧困生活中結識的好友希亞姆的愧疚,因為他們的兒子莫漢因此失去了進入好學校的資格……


《起跑線》:擇校、學區房、入學難,都被這部印度神劇給拍出來了


一、擇校就是一場戰役。

1.第一步,要買學區房。

開始申請學校之後,他們才發現,要進入一個好的學校,首先要居住在學校三公里範圍之內。好吧,買學區房。好在已經躋身於中產階層,相對於後面的事情而言,買套房子反而是最容易的事情了。經過米圖的苦口婆心的勸說,拉吉心不甘情不願的搬離了他從小長大的月光集市,搬去了市中心的公寓。

《起跑線》:擇校、學區房、入學難,都被這部印度神劇給拍出來了

2.第二步,凌晨早起去排號。

拉吉早上五點起來排隊拿報名表,才發現拿表的隊伍排出去老遠 ,差一點沒拿到報名表。這畫面很眼熟吧,我們為了給孩子報名,也排過不知道多長的隊。

3.第三步,全方位包裝孩子和自己。

《起跑線》:擇校、學區房、入學難,都被這部印度神劇給拍出來了

入學考試不僅考孩子,還要考察家長。夫妻倆聽從了入學顧問的意見,不但給皮雅報班惡補各項知識和禮儀,把孩子的行程安排得密不透風。自己也在面試、衣著等各個環節參加了培訓,一家人都被折磨得疲憊不堪。但即使這麼拼,他們所報名的五所學校中四所的入學考試都沒有通過,夫妻倆再也坐不住了,去找經理人理論。

原來是他們自己的階層處於鄙視鏈的最低端,顧問一語道破天機:學校不願意把學位給開店鋪的人(商人)的子女。因為認為他們沒有受過良好的教育,也不可能特別關注自己孩子的教育。


《起跑線》:擇校、學區房、入學難,都被這部印度神劇給拍出來了

4.第五步,直接賄賂校長。

走投無路之下,拉吉帶著一包鈔票打算直接賄賂校長,卻親眼看到校長把和他有同樣打算的人轟出了辦公室,還揚言要報警。這條路看來暫時也走不通。

5.最後,通過RTE是他們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

柳暗花明又一村,他們無意中得知拉吉的店員居然把自己的女兒送進了好學校,原來每個學校必須留出百分之25的學位提供給貧困群體的子女。並且這百分之25個名額也可以弄虛作假,拉吉找到了一箇中介人,通過在抽籤上做手腳,終於得到了把女兒送去文法學院的指標。

然而在這個時候,他們卻得到了貧困生抽籤作弊被舉報,文法學院要進行有史以來最嚴厲家訪的消息,一家人只得搬去城中村裝窮……


《起跑線》:擇校、學區房、入學難,都被這部印度神劇給拍出來了

二,相對於富人階層來說,窮人的孩子選擇更少。

進入到城中村的小平房之後,一家人陷入水深火熱中。為了取信於學院的調查員,白天,拉吉得去流水線上打工,早已不習慣體力勞動的他總是被扣錢;米圖也不輕鬆,不得不秒變潑婦和一幫嫂子們去搶著打水,還要去搶配額,半夜起來打老鼠。結識了希亞姆一家後,拉吉一家總是得到他們的幫襯,日子才好過一些,也因此得知希亞姆的兒子莫漢也申請了文法學院。

最終的結果是皮雅的抽籤通過了,但是莫漢卻落選了,只能夠上公立學校。

與富人們相比,窮人的孩子更加無力,既沒錢去買學區房,也不可能花很多錢去參加培訓,就像這種天上掉餡餅一樣的RTE,窮人的孩子能不能申請的到還得靠運氣。可即使這種微薄的福利,也總會受到富人們的竊取。

窮人的孩子沒有機會進入到好的學校,受到良好的教育,也就沒有了上升的渠道,那麼階層的壁壘不可能打破。

《起跑線》:擇校、學區房、入學難,都被這部印度神劇給拍出來了

就像希亞姆所說的“我貧窮的經驗非常豐富,我可以教給你。因為我的爸爸是窮人,我的爺爺是窮人,我的太爺爺是窮人”。

拉吉能通過自己的縫紉手藝奮鬥,終於變成的富人階層的一員,而像希亞姆這樣純粹只靠出賣體力來生活的人,他們沒有辦法改變自己的階層,只能寄希望於自己的孩子能夠得到好的教育,進而改變自己的人生。

影片將貧富群體之間的對比所帶來的教育資源的不公描寫得淋漓盡致、無力感,表達得淋漓盡致。

三,這次影片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現代印度中產階級的焦慮感。

米圖和拉吉拼盡全力的要把孩子送進好學校,就非常集中的反映了現代印度中產階級的焦慮感。

米圖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我不能讓皮雅和我倆一樣”。她深知,“英語就是階級”。

作為先富裕起來的一批人,米圖和拉吉其實並不為上層社會所接納。米圖一家搬到新社區之後,小區裡的孩子們都不和皮雅在一起玩兒,因為她說的是印度語。她氣不過和小孩的媽媽怒對的時候,人家媽媽丟出一句,“我的孩子以後可要當精英的,你們就無所謂了”,把米圖氣的渾身發抖。

米圖和拉吉全身掛滿品牌服飾去參加面試,被笑道,

“富人不會炫耀的。”

《起跑線》:擇校、學區房、入學難,都被這部印度神劇給拍出來了

女兒的入學顧問直接說出:學校不願意把學位給開店鋪的人的子女。

米圖和拉吉搬了新家,邀請鄰居們過來參加晚會的時候,看著拉吉和孩子們在一起大跳民族舞,鄰居們都暗中對他指指點點,心中所想的無外乎“哦,原來他們一家是那樣子的”,米圖氣的把電閘給拉了。

另一方面,他們又試圖融入這個階層。他們搬新家,和上流階層的人來往,參加各種宴請,為了製造自己去歐洲旅行的假象,不惜去攝影棚PS各種照片上傳到社交網絡。並且努力把自己的女人送入最好的五所私立學校之一。

米圖如此執著的原因其實源於他們自身的焦慮感,畢竟在上流階層來看,他們也就是不會說英語的暴發戶。

雖然影片涉足的是教育方面比較沉重的話題,但是影片整體的風格十分輕鬆幽默,節奏感很強,影片有虎媽和貓爸的人設,拉吉是個不折不扣的老婆奴,全程對老婆三從四德,全片也設置了不少的笑點,印度片必不可少的歌舞鏡頭在這裡只是作為陪襯,片尾有一段兩分鐘長度的孩子們跳的舞蹈,讓這部片子十分具有可看性。

《起跑線》:擇校、學區房、入學難,都被這部印度神劇給拍出來了

最後我想說的是,這部影片之所以打動人,是因為它把自己當做了一面鏡子,折射出了社會教育的問題,真希望國產片中也能出現像這樣能夠直面現實的,有教育意義的好片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