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中有淚的胖子共情史,口碑漸顯的《胖子行動隊》或成最大期待?

處女作問世,總讓人不免有些擔憂。

但今年,從《後來的我們》到《超時空同居》,再到《一出好戲》,一眾導演的處女作影片在成功上映之餘也均取得了亮眼成績,不禁讓大家感到欣喜。

同時,以上這些影片大多也分佈在較大體量的檔期內,比如清明檔、暑期檔等。《超時空同居》雖然是個例外,但因其優異成績,再加上趕在“5月20”這一網紅情人節,更是自創了“520檔期”。而在接下來馬上要到來的國慶檔中,也會有一部處女作問世,那就是包貝爾導演的《胖子行動隊》。

笑中有淚的胖子共情史,口碑漸顯的《胖子行動隊》或成最大期待?

通過提前鑑片,筆者感受到,影片總體頗有笑點,而且不乏感動。當然,我們也能從中感受到包貝爾導演對於電影處女作的滿滿誠意。對於國慶檔來說,這也實在是一部適合全民觀賞的好電影。

笑中有淚的胖子共情史,口碑漸顯的《胖子行動隊》或成最大期待?

全民熱潮下,

打“娛樂向”和“差異向”之戰

從今年國慶檔戰局來看,既有張藝謀新片《影》,犯罪港片《無雙》,奇幻動作《古劍奇譚之流月昭明》,也有現實主義新作《找到你》,開心麻花《李茶的姑媽》以及包貝爾電影導演處女作《胖子行動隊》等,可謂群雄逐鹿。

笑中有淚的胖子共情史,口碑漸顯的《胖子行動隊》或成最大期待?

國慶檔本就是全民狂歡的一大檔期,在全民觀影的熱潮下,喜劇類影片其實是大檔期內最吃香也是最容易突圍的作品類型。今年國慶檔,《李茶的姑媽》和《胖子行動隊》則是當之無愧的兩大喜劇代表作。有趣的是,這兩部影片恰恰也都是各自導演的處女作。

相比於《李茶的姑媽》,《胖子行動隊》雖然沒有如開心麻花般金字招牌的加持,但喜劇+胖子+特工的獨特融合形式也頗具不少看點。

笑中有淚的胖子共情史,口碑漸顯的《胖子行動隊》或成最大期待?

特工電影,國內並不在少數,國外更是從不間斷有存在。一般來說,特工都是身輕如燕般的角色,“胖子特工”則鮮有耳聞。而《胖子行動隊》就是用喜劇的輕鬆處理方式講述了一個290斤,一個300斤,兩個接近“600斤”的胖子兄弟合力完成一起打擊販毒團隊的特工任務的故事。

胖子們要完成特工任務首先要面臨的可能並不是強勁的對手,也不是險惡的環境,而是自身的肥胖體型。也正是因為這一點,從兩個胖子主角的外形到故事情節的設置,影片也都給觀眾帶來很多啼笑皆非的看點。

笑中有淚的胖子共情史,口碑漸顯的《胖子行動隊》或成最大期待?

喜劇是《胖子行動隊》的一大特色,但除此之外,影片還有更想表達的內裡。

影片當中的兩大胖子主角都有著不為人知的過去。包貝爾飾演的郝英俊是一個自卑的,經常被人捉弄和看不起的醫院保安,“一事無成的廢物”是別人給予以及自己想突破的標籤;文章飾演的特工J雖然是一個真特工,但卻因為在一次任務中導致大腦受損,後在養傷期間形成肥胖,並衍生嗜睡等一系列症狀,逐漸被組織所棄用。

“自卑”和“改變”是兩個主角的共通點。雖然在前期兩個人也經歷了一番“你追我趕”的不平等相處階段,在此之中甚至也出現了“相殺”的局面,但最終兩個人因為彼此的共性組成了“相愛”畫面,也是基情滿滿了。

笑中有淚的胖子共情史,口碑漸顯的《胖子行動隊》或成最大期待?

從笑料到感動,《胖子行動隊》可以說絲毫不落,而從貓眼專業版可以看到,不同於一般喜劇作品的女性觀眾占主導地位,《胖子行動隊》的男性受眾以51.6%的比例超過48.4%的女性,佔據主導地位,如此全面的受眾基礎的形成無疑也是“特工”的功勞。

有著胖子+特工的差異性,再加上以全民為基礎的娛樂性,手握兩張牌的《胖子行動隊》無疑也是今年國慶檔的一大期待。

笑中有淚的胖子共情史,口碑漸顯的《胖子行動隊》或成最大期待?

銀幕處女作,以匠心誠意換高口碑

作為第一部銀幕處女作,包貝爾導演雖然經歷了虎撲被群嘲的窘境,但客觀來說,對於《胖子行動隊》,導演還是付出了很大的誠意。

從去年9月30號正式在日本開機,到今年9月30號正式上映,《胖子行動隊》從製作到完成花了整整一年的時間。不湊巧的是,劇組趕去日本沒多久就遇上了幾十年沒有遇到的颱風,致使外景拍攝困難,只能坐等,或者拍一些內景。所以,影片光在日本拍攝就用了兩個多月。

笑中有淚的胖子共情史,口碑漸顯的《胖子行動隊》或成最大期待?

電影拍攝最難的還要數文章和包貝爾的“600斤”妝容了。為了實現最逼真最完美的視覺效果,兩位主角每天不僅需要花費將近3個小時的化妝時間,就是正式拍攝的過程中也因為多了原有體重雙倍的負重,也有著諸多不便。

但在高成本的付出下,影片最後也達到了最理想的效果。筆者在看片時甚至一度認為演員是增肥的效果,足以可見特效的逼真。當然這一效果的形成也得益於後期的功勞。據《胖子行動隊》出品方劇角映畫梁巍透露,在後期剪輯過程中,只要是有兩位主角出現的鏡頭,特效師均進行了一幀一幀的修理。畢竟即使特效再逼真,也還是會有些許瑕疵。

笑中有淚的胖子共情史,口碑漸顯的《胖子行動隊》或成最大期待?

滿心的誠意製作下,在影片上映之前的路演和點映中,《胖子行動隊》也收穫了一些跟筆者一樣提前鑑片的觀眾的好評。而在上週剛剛舉行的全國院線國產影片推介會上,《胖子行動隊》的首次試映也獲得了不少院線經理的關注,更有業內人士現場直言包貝爾導演讓人出乎意料,影片會給今年國慶檔帶來驚喜。

9月26日,包貝爾導演繼在虎撲被懟後也成功在北京舉辦了一場專門為虎撲網友舉行的看片活動,觀影后不少網友也對影片給予了好評,認為影片超乎預期,給大家帶來了不少驚喜。

笑中有淚的胖子共情史,口碑漸顯的《胖子行動隊》或成最大期待?

其實,《胖子行動隊》遠不是一部單純嘻嘻哈哈鬨鬧一場的無腦片,而是一部有著個人情感表達和輸出的胖子共情史。不管是主觀還是客觀形成的肥胖,相信每一個在現實生活中受肥胖困擾的人都可以在影片當中找到些許共鳴,那些摻雜著絕望和悲觀的自卑心理相信通過影片也能得到些許釋懷。

甚至可以說,《胖子行動隊》是一部屬於胖子的正能量勵志電影。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獨特價值,這一價值也並不會因為“肥胖”而失去。這也是為什麼影片兩大主角最後並沒有像常規電影一般被設置為瘦身成功的原因。因為“胖”並不是缺點,也不是證明自己不是“廢物”的絆腳石。胖瘦都是人之常態,並不存在孰優孰劣之分。即使胖,我們也可以做一個英雄式的靈活胖子。

做導演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路演當中,包貝爾也反覆提到,做演員跟做導演是完全不一樣的。通過《胖子行動隊》我們也可以看到包貝爾對這一銀幕處女作的誠意和匠心,再加上如今影片已經開始的口碑的小範圍發酵,《胖子行動隊》也或能成為今秋國慶檔的一大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