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如果犯了罪,是否當了和尚就沒事了呢?

古代如果犯了罪,是否當了和尚就沒事了呢?

前幾日,看了一部清宮劇,裡面有個橋段,是一個清官判案,涉及到一個罪犯,法官本來要判他,不過一聽到他已入寺廟,出家了,反而判了無罪釋放,按照他的說法,一旦出家為僧,便與今生世俗斬斷了聯繫,是另外一個人了。

古代如果犯了罪,是否當了和尚就沒事了呢?

當然這只是一個說法,至於真實情況,小編以為,可能不是這樣啦。假設這種說法成立,那古代寺院肯定人滿為患了,不但如此,監獄也肯定人滿為患了。因為犯了罪,就去出家就可以躲避處罰,這簡直就是犯罪的護身符啊。而這顯然不符合常理。

古代如果犯了罪,是否當了和尚就沒事了呢?

要說當了和尚免罪不現實,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卻可以逃脫懲罰。因為古代交通不便,政府的法令也不能很順暢的相互傳達。這個傳達成本太高了,地方政府根本無法實現。這也就產生了一個問題,如果某地的發生了犯罪,一旦這個罪犯逃跑到異地,跑個幾百裡遠,當地政府也就無力緝捕了。也負擔不起這個成本。而寺廟一般多在偏遠之地,或者是人口密度較小,是一個不錯的躲避投靠之所,也就形成了一個類似的默認之地。所以出家並不是就可以免罪,而是更容易逃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