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90年代的電視劇,滬味兒十足,儂還記得伐?

最近幾個月我可真是看了不少電視劇,

都市題材的有90%以上都是在上海拍的,

但似乎相較於之前的一些上海本土電視劇,

現在的電視少了些許的“滬味兒”。

細想近些年的好多電視劇,

所寫之事諸如職場鬥爭、男情女愛,

只是藉助上海城市場地,

與本土文化卻毫無關係。

最差的時候,

上海現實題材劇曾一度變成了

“弄堂人家”“婆婆媽媽”的代名詞

不僅缺少了上海本土特色,

還有失我海派風格。

這些90年代的電視劇,滬味兒十足,儂還記得伐?

於是我不由得感慨,

那些90年代左右的電視劇,

可謂是部部精品,

遺憾的是有些要麼已經找不到了,

有些能看到的,

也由滬語變成了國語。

這些90年代的電視劇,滬味兒十足,儂還記得伐?

這些90年代的電視劇,滬味兒十足,儂還記得伐?

這些90年代的電視劇,滬味兒十足,儂還記得伐?

這些90年代的電視劇,滬味兒十足,儂還記得伐?

這些90年代的電視劇,滬味兒十足,儂還記得伐?

上海一家人

該劇拍攝於1991年,

演員均為清一色的上海籍表演藝術家,

尤其是女主角李羚。

這些90年代的電視劇,滬味兒十足,儂還記得伐?

這位演員一生只有兩部享譽國際的作品,

一部是《宋慶齡和她的姊妹們》,

另外一部就是《上海一家人》。

然而就是這兩部連續劇,

改寫了曾經內地熒屏上

只以"男性"為主角的時代。

理由很簡單,

那就是李羚出演的角色,

既傳遞了中華女性自強不息的品質,

又傳神般演繹了中國女性溫良謙恭的美好形象。

這些90年代的電視劇,滬味兒十足,儂還記得伐?

這些90年代的電視劇,滬味兒十足,儂還記得伐?

李羚飾演的若男,

六歲就跟隨父親來到上海謀生,

隨後父親去世,

被阿祥媽媽巧珍收養。

這些90年代的電視劇,滬味兒十足,儂還記得伐?

由於飽受外國人歧視和

舊時代封建思想的束縛,

漸漸長大的若男逐漸明白一個道理,

那就是要用知識和本領來改變女性自己的命運。

這些90年代的電視劇,滬味兒十足,儂還記得伐?

在阿祥媽和私塾老師童先生的幫助下,

她如飢似渴般獲取知識,

拼命學習各種謀生本領,

憑著超人的毅力和勇氣,

在經過一番血淚奮鬥後,

最終若男成為了

全上海金融界最有能力和資本的女強人。

這些90年代的電視劇,滬味兒十足,儂還記得伐?

這些90年代的電視劇,滬味兒十足,儂還記得伐?

若男的奮鬥史,

正是無數上海人奮鬥史的縮影,

曾經貧民窟的小破孩、

弄堂邊的假小子,

最終卻成為窮苦人在黑暗中尋找光明的希望。

孽債

95年播出的《孽債》,

真的可以算90年代最火的劇了,

當年這部劇創下了43.62%的超高收視率,

還被多家省級電視臺轉發,

由於一些原因,

滬語版被停放,

改用普通話版,

直到2005年作為該劇播放十週年紀念,

上海電視臺才獲許重播滬語版。

這些90年代的電視劇,滬味兒十足,儂還記得伐?

“美麗的西雙版納,留不住我的爸爸……”

當初這首歌跟著電視劇《孽債》唱遍了大江南北。

電視劇中描述了五個孩子,

從西雙版納到上海尋找自己親生父母的經歷。

這些90年代的電視劇,滬味兒十足,儂還記得伐?

那是一個時代,

幾十萬熱血知識青年響應號召奔赴雲南邊疆,

十年一夢,

大返城的洶湧狂潮又把他們捲回城市。

這些90年代的電視劇,滬味兒十足,儂還記得伐?

那時候東方明珠還沒建好,

外灘也沒有那麼華麗,

大街上的小轎車是普桑,

人們用的是BB機和大哥大,

多的是梧桐樹下騎自行車的小囡……

這樣說來,

這部劇真真切切地記錄了那時的上海。

這些90年代的電視劇,滬味兒十足,儂還記得伐?

這些90年代的電視劇,滬味兒十足,儂還記得伐?

這些90年代的電視劇,滬味兒十足,儂還記得伐?

這些90年代的電視劇,滬味兒十足,儂還記得伐?

十六歲的花季

這部劇可以說是一代上海人記憶裡

最初的青春校園劇,

白雪、陳非兒、歐陽嚴嚴和韓小樂等

十六歲少男少女

在高中校園裡的生活故事,

很容易地就讓人看到自己

那段飛逝的花季。

這些90年代的電視劇,滬味兒十足,儂還記得伐?

縱觀《十六歲的花季》全劇,

儘管一對對CP設定很明顯,

但別說戀愛,

整部劇裡就連一次牽手、擁抱甚至告白

都沒有出現過。

這正是少男少女之間微妙的情愫啊,

那種似有似無、懵懵懂懂的情感,

在早戀之下,朋友之上。

這些90年代的電視劇,滬味兒十足,儂還記得伐?

這部劇探討的是青春的成長,

而不是膚淺的早戀,

現在的有些國內青春偶像劇太過依賴這種套路,

以致於讓人覺得當代年輕人最深的精神痛苦,

就是失戀,

但對本片的主角們來說,

在成長的道路上還有更多事情值得思考。

就像這部劇當年的片頭唸白說的:

“你以為這是故事,

那麼你錯了。

你以為這是生活,

那麼我錯了。

這是綜合成千上萬個十六歲的孩子的經歷

編織的一曲歌、一首詩、一個夢。”

這些90年代的電視劇,滬味兒十足,儂還記得伐?

我不由得想起最近播完不久的《小歡喜》,

相隔三十年,

我突然從《小歡喜》,

看懂了《十六歲的花季》。

這些90年代的電視劇,滬味兒十足,儂還記得伐?

陳非兒和喬英子,

這些90年代的電視劇,滬味兒十足,儂還記得伐?

這些90年代的電視劇,滬味兒十足,儂還記得伐?

白雪和黃芷陶,

這些90年代的電視劇,滬味兒十足,儂還記得伐?

這些90年代的電視劇,滬味兒十足,儂還記得伐?

韓小樂和方一凡,

這些90年代的電視劇,滬味兒十足,儂還記得伐?

這些90年代的電視劇,滬味兒十足,儂還記得伐?

還有童老師和李萌老師,

陳老師和潘帥老師,

袁野和季揚揚,

林磊兒和彭瑜……

不得不說,到現在為止,

袁野依然是很多老母親心目中標準的美少年。

而在很多老父親的少年回憶中,

其他任何人都配不上陳非兒,

但只有袁野往陳非兒身邊一站,

讓人心服口服,賞心悅目。

這些90年代的電視劇,滬味兒十足,儂還記得伐?

老孃舅

沒有看過《老孃舅》的童年是不完整的,

《老孃舅》從1995年9月首播到

2007年12月最後一集播放,

總共經歷了12年的時間。

“老孃舅”、“老舅媽”、“珍珠奶茶真好喝”、“超市是你家,東西隨便拿”,這些話上海人秒懂~

這些90年代的電視劇,滬味兒十足,儂還記得伐?

它著眼於上海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

被譽為“海派”室內情景喜劇的經典之作。

阿慶是上海人中典型的小市民形象,

珍珠奶茶店的老闆,

小氣又愛佔小便宜。

但是陳國慶老師將他演繹得非常討人喜歡,

搞笑、滑稽,

是《老孃舅》最出彩的人物之一。

這些90年代的電視劇,滬味兒十足,儂還記得伐?

這些90年代的電視劇,滬味兒十足,儂還記得伐?

這些90年代的電視劇,滬味兒十足,儂還記得伐?

阿德是阿慶的摯友,

是個正直、機智、善良的正派角色,

和阿慶在一起,

兩人總有些啼笑皆非的事情,

兩個人的組合很受歡迎!

這些90年代的電視劇,滬味兒十足,儂還記得伐?

這些90年代的電視劇,滬味兒十足,儂還記得伐?

■■■■■

這部劇曾經收穫了一大批的粉絲,

直到今天這部劇還留在我們的記憶中。

成功背後,

要感謝的是海派藝術家的努力。

想來應該不只是我,

越來越多的人喜歡翻過去的老劇看,

這些本土的上海電視劇,

見證了一代上海人的成長,

伴隨著舊時的記憶,

讓人難以忘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