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歲的孩子咆哮大哭“活著真沒意思”,父母千萬別不當回事

就在上個星期,我剛滿14歲的小外甥跟他爸,也就是我姐夫之間爆發了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爭執。起因是上初中二年級的小外甥,剛復學,一天晚上我姐夫發現他在看科幻小說,大發雷霆,吼道,“剛一會兒沒盯著你,你就看雜書了,你的《學霸》做完了?……你看你開學第一天的摸底考,總分跟上學期退步了多少?跟第二名的差距越來越小。我聽你說過,這本小說就是你班上的第二名借給你看的,他自己怎麼不看,偏偏借你看……”


14歲的孩子咆哮大哭“活著真沒意思”,父母千萬別不當回事


我小外甥辯解說作業都完成了,才看小說的。我姐夫不依不饒,於是他們之間就爆發了嚴重的爭執,可憐的孩子,咆哮道,“我活著真沒意思”。


14歲,剛進入青春期,會有一些過激的情緒。但雪梨認為,父母也不該逼得過緊。還記得電視劇《小歡喜》嗎?喬英子就是因為母親宋倩逼得太緊,管得太嚴厲,離家出走,傷心絕望地對母親吼出那句“我就是想要逃離你”。


14歲的孩子咆哮大哭“活著真沒意思”,父母千萬別不當回事


看劇的時候,心裡就好氣啊,怎麼會有宋倩這種父母呢?怎麼就不懂得好好與孩子溝通呢?把一個那麼聰明懂事的孩子逼得離家出走。


當孩子對父母有這些過激的行為的時候,雪梨希望父母引起重視,冷靜下來,探知孩子的真實想法,走進孩子的內心,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父母可以怎麼做呢?下面是雪梨的理解和思考。


1. 瞭解孩子心裡是怎麼想的

父母總是希望孩子將來能超過自己,跨越自己的階層,"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因此會對孩子嚴厲管制,對孩子充滿殷切的期望,希望孩子一直優秀下去,希望一代更比一代強,希望孩子將來能適應激烈的社會競爭。他們認為這是為孩子好,卻很少去考慮孩子在想什麼,想要的到底是什麼。


14歲的孩子咆哮大哭“活著真沒意思”,父母千萬別不當回事


處於青春期的孩子,時而顯得聰明、能言善辯;時而脆弱、容易受傷;時而又變得大膽、叛逆,頂撞父母,甚至離家出走。其實這背後隱藏的是孩子對自我的一種掌控感,是孩子自我意識覺醒的表現。父母需要讓孩子自己去經歷,而不是阻攔。所以,當面對一個"不聽話"的孩子,父母首先要去了解孩子,問一問孩子對這件事情是怎麼想的。


14歲的孩子咆哮大哭“活著真沒意思”,父母千萬別不當回事


2 .做孩子的朋友

父母應放下作為家長的絕對權威,從孩子的視角面對問題、解決問題,儘量避免站在父母權威的制高點上指責訓斥孩子。給孩子一個平等的地位,增進相互理解。在孩子青春期階段,若想與孩子好好溝通,保持一份融洽和諧的關係,必須要

轉變自己的角色----做孩子的好朋友。因為朋友是無條件地接受對方,就算對方做錯事了,朋友也不會訓斥,而會寬容原諒並且給予鼓勵和支持。所以,父母要允許孩子從錯誤中學習和成長,給予孩子選擇的自由和空間,相信孩子有解決問題的能力。


14歲的孩子咆哮大哭“活著真沒意思”,父母千萬別不當回事


3. 同理心地傾聽

青春期的孩子是渴望被關懷與支持的。跟孩子聊聊自己,如果你對孩子說“爸爸上學的時候也愛打遊戲”“媽媽在你這個年齡也愛看小說”,孩子就會覺得他被理解了,他就開始聽大人說話,願意溝通了。傾聽是一種莫大的鼓勵,當父母學會同理心地傾聽的時候,就是與孩子的關係變得和諧、衝突減少的時候,你會發現孩子的叛逆程度也減輕很多。


4. 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成功養育了7個孩子的簡·尼爾森,在《正面管教》這本書中介紹了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積極暫停。因為人在生氣的情況下非常容易衝動,口不擇言,可能會說一些傷害孩子的話,"我管不了你了,你愛怎樣就怎樣吧,你去死吧"。去年一高中男孩因為被母親訓斥從高架橋上縱身一躍的新聞,就是已經發生了的悲劇。


14歲的孩子咆哮大哭“活著真沒意思”,父母千萬別不當回事


積極暫停的具體做法是,當生氣時,暫時離開讓自己生氣的情境,起身去臥室、客廳、衛生間走走,去喝口水,或者去陽臺做幾次深呼吸。控制情緒的目的是為了把注意力轉移到解決問題上來。


5. 關心孩子的心理和情感需求,贏得孩子

關懷比說教更有效。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認為,人性最深刻的原則就是希望得到別人的關懷和賞識。


14歲的孩子咆哮大哭“活著真沒意思”,父母千萬別不當回事


友善地去理解孩子的處境和感受,真誠地和孩子交流。要想贏得孩子的合作,要先體會孩子的感受,情感在前,理性在後,情緒穩定之後溝通才有效。


寫在最後

我們作為父母也是第一次當父母,沒有預先排練過。所以,養育孩子的過程也是父母不斷學習不斷成長不斷修正自我的過程。


作者簡介:雪梨,本科中醫專業,碩士婦科專業,中西醫兼備。愛好廣泛,喜愛醫學心理學。致力於科普醫學相關知識,分享養生保健知識,與你共同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