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的“蘿蔔加大棒”‖管理探索


新時期的“蘿蔔加大棒”‖管理探索

昨天,拜訪一位北京的師兄,正趕上他在線下授課,題目是:新時期的胡蘿蔔加大棒。

聽了一下,我做個小結,分享給大家。

胡蘿蔔加大棒”是激勵方式中的一種。這種暗喻是指運用獎勵和懲罰兩種手段以誘發人們所要求的行為。

它來源於一則古老的故事“要使驢子前進”就在它前面放一個胡蘿蔔或者用一根棒子在後面趕它。

古典管理理論把人假設為“經濟人”,認為人的行為是在追求本身最大的利益,工作的動機只是為了獲得經濟報酬。

這種理論認為,人的情感是非理性的,會干預人對經濟利益的合理要求,組織必須設法控制個人的感情。

激勵對發揮人的最大潛能,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組織管理中,實施懲罰的威脅或者給予獎勵的引誘,是組織鼓勵員工執行自己意圖時最常用的方法——胡蘿蔔加大棒。

新時期的“蘿蔔加大棒”‖管理探索

這位師兄的觀點與上述如出一轍,只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做了一個具化,領導面對下屬要千方百計地做出一個有利工作效率並最大限度鞭策員工的“場景”。

比如:蘿蔔=輸出讚美、大棒=製造恐懼,從而使員工在“主動”與被動中竭盡所能。

長期以來,我對類似的管理觀點是持反對態度的。

為什麼?

先看一下這一觀點的基礎:人是“經濟人!”

換個角度分析,不談人權人道這些冠冕之詞,這個觀點的一個重大前提是——“當事人”極大地受限於自己物質需求,比如居無可居、吃不飽亦穿不暖!

然後呢?

該員工為其所困,誠惶誠恐之餘,不得不“甘願”被驅使。

琢磨一下,這個邏輯的確契合驢子,或者說契合如驢子一樣陷於特定條件下掙扎的人。

是不是有點兒可怕?

你可以倡導深諳人性、甚至所謂的“人性管理”,但人畢竟不是驢子而是有血有肉有精神需求的“社會人”。

新時期的“蘿蔔加大棒”‖管理探索

時代發展到今天,的確、為生活而掙扎的人還有很多。

但已不是“早期那種吃不飽穿不暖”的原始境地下的現實反映,而是為追求更美好生活或者為追求個人更高理想而甘願付出的……代價。

更進一步闡明就是,今天的中國人只要你踏實、勤奮並捨得付出,都可以做到衣食無憂!

那麼,我們之所以“自陷於絕境”為什麼?

不就是因為“心夢未了”嗎?比如某些創業者。試想一下、趕驢子的邏輯,對這部分不甘的人……真的適用嗎?

新時期的“蘿蔔加大棒”‖管理探索

也有適用的。

比如,長期被圈養的豬。

我們知道,野豬曾經是我們這個星球上兇猛異常、桀驁不馴的生物之一,後來被人類千方百計馴化之後,漸漸地喪失了鋒芒,也喪失了最基本的“生存”本能。

那麼,假設在某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主人把它放出去——

不用擔心,豬餓了自然會回來。這應該是一個生活常識吧。

現實社會中,就有這樣的一類人——長期被圈養然後突然被放逐……

最後呢?他們一定會回來!為什麼?道理簡單:他們似它們一樣……退化了。

再換個角度,你這樣的管理機制下、造就的團隊大概率是豬一樣的團隊——

你應該明白、我指的不是“野豬”。

新時期的“蘿蔔加大棒”‖管理探索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社會在整體進步,群體生活水平在逐年提升,個體精神上的自我覺醒如春花般一夜燦爛無邊。

最好的企業管理無疑要量勢而為,而今天的勢就是:管理的理念與個體的精神追求必須高度契合——不是用管理的手段強制牽引、而是管理本身要逐個體精神……而動。

新時期的“蘿蔔加大棒”‖管理探索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