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讀書日:你想去到哪裡,書知道答案

世界讀書日:你想去到哪裡,書知道答案

​關於書,你會想到什麼?

也許是看不見的宇宙,是心馳神往的世外桃源,是豁達通透的理想世界,於我而言,讀書是一種福氣,可愛而致遠,簡單不失深刻,最可貴的是,它能讓我找到自我,感知四季璀璨,萬物有溫。

每一次與文字的對話就像是一次心靈的洗禮,或許世界上沒有誰可以真正明白我的世界,但書可以,一支筆,一次解讀,一次猜想,都可以讓一天的心情美好。所以,遇見閱讀,乃是我人生一大幸事。

01

書猶藥也,善讀醫愚

我不是閱讀的天生愛好者,也不是狂熱閱讀者,更不是與書形影不離的最佳伴侶。但我的潛意識裡一直覺得它非常重要,所以時不時會拾起書本,帶著敬畏之心,裝著樣子畫葫蘆賣瓢起來,這是一個不夠有閱讀心的初學者表現。但書一直是包容我的,我在潛移默化中被影響著,滋養著。

單純看,是我佔了書的便宜,買了它的時光,借閱了作者的心路歷程,念念不忘書中的點滴精華,陪伴我度過了生活中柴米油鹽的時間,解開我沉悶凝滯的心結,書成了我一生的摯友與良好的解藥,沒有任何事物可以替代。

我本身智力平平,從成年起就意識到自己窮極一生通過感官感知的生活經驗非常有限,埋頭於書中,片頁之間足以馳騁古今、經天緯地,常讀之可以新知、可以醫愚、可以立德。要我說,閱讀最是公平,不管是還是一貧如洗,不管位居高位還是一介布衣,書籍都毫無保留地呈現它的全部,時常凝望其間哲理,也能找到自己人生的意義。

02

君子慎獨,書中有玉


閱讀的過程是一個自我實現的過程,你想走向哪裡,書知道答案。

世上有兩大苦,物質匱乏和精神空虛。如今國家富強,談不上物質匱乏,何況要維持人生存下去的物質條件實在簡單得很,但我們能看到越來越多的人在精神的痛苦中無法自拔。

儒家將“慎獨”作為君子最重要的行為準則,我一直心嚮往之。獨處,不僅僅是和自己在一起,更是和天地、和自己的道德、價值觀在一起,獨處時,所面對的才是最真實的自己。而若此時有書相伴,彷彿穿越時空有知己在側。

赫爾曼.塞黑說:“世界上的任何書籍都不能帶給你好運,但是它們能讓你悄悄成為你自己。”人生總有某些階段需要活力四射的全力奔跑,也總會在某些時刻停下來,獨自面對自己。比如青春期的“我是誰”,中年期的“為了什麼”,以及黃昏期的“一生何求”。終其一生,我們都在不斷和自己的內心對話,不斷整合自我。

時間的改變一向靜靜悄悄、不露聲色,但閱讀對人氣質的塑造終究會顯露出來。

我們的學識、閱歷乃至生命體驗會隨著書籍頁碼的遞增而不斷累積。正是在日復一日的博覽群書中,我們感受到“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和我有關”,體悟出“不遷怒,不貳過”的修身奧秘,即便處身失落失望甚至失掉所有方向之時,也能看見“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直至有一天做到胸中有丘壑,眼中有通透,內心有磅礴的自信。

03

因為閱讀,平視世界


“你連世界都沒觀過,哪來的世界觀?”世界那麼大,出去走走看看確實是見世面、長閱歷的好方法。然而,世界觀不只依賴於觀世界,閱讀同樣可以洞察芸芸眾生、大千世界。

世界就像是一座懸浮於半空的城堡。有人選擇在地面仰望,滿心卑微;有人選擇在高空俯視,滿眼空曠。

閱讀的視角,就是與這世界保持平視,以不卑不亢之心看待。

“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書籍,正是腳下的高山、耳邊的疾風,讀書就是把別人一輩子總結出來的人生經驗和智慧收為已用,幫助我們看到更遙遠的風景。因為書籍傳遞給我們的不僅是知識,更有認識這個世界的邏輯、方法和哲理,幫助我們於昇平氣象中看到隱患風險,於問題荊棘中看到出路希望,從歷史幽暗之中看到璀璨未來,從人性冷漠之中看到道德之光。

瞭解我的人都知道,我的記性很不好,經常記不起很多事情,包括自己看過的書,但是隻要是讀過的一字一句,都在不知不覺中埋植於心,偶然再遇,往往能增添不少驚喜。以前的我常常以為不讀書不足以瞭解人生,直到後來才發現如果不瞭解人生,是讀不懂書的,所以最佳的狀態應該是用生活所感去讀書,用讀書所得去生活

“有人會問,

女孩子上那麼久的學、

讀那麼多的書,

最終不還是要回一座平凡的城,

打一份平凡的工,

嫁作人婦,洗衣煮飯,

相夫教子,何苦折騰?

我想,我們的堅持是為了,

就算最終跌入繁瑣,洗盡鉛華,

同樣的工作,卻有不一樣的心境;

同樣的家庭,卻有不一樣的情調;

同樣的後代,卻有不一樣的素養。”

腳步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今天是世界讀書日,餘生的每一天都是讀書日。閱讀一本書,品一杯香茗,願通過文字與更多朋友隔空握手,更願你在閱讀與思考的過程中,更瞭解自己的內心,更接近人生的真相,活出自己的詩與遠方。

原文來自:洪梅的微習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