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读书日:你想去到哪里,书知道答案

世界读书日:你想去到哪里,书知道答案

​关于书,你会想到什么?

也许是看不见的宇宙,是心驰神往的世外桃源,是豁达通透的理想世界,于我而言,读书是一种福气,可爱而致远,简单不失深刻,最可贵的是,它能让我找到自我,感知四季璀璨,万物有温。

每一次与文字的对话就像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或许世界上没有谁可以真正明白我的世界,但书可以,一支笔,一次解读,一次猜想,都可以让一天的心情美好。所以,遇见阅读,乃是我人生一大幸事。

01

书犹药也,善读医愚

我不是阅读的天生爱好者,也不是狂热阅读者,更不是与书形影不离的最佳伴侣。但我的潜意识里一直觉得它非常重要,所以时不时会拾起书本,带着敬畏之心,装着样子画葫芦卖瓢起来,这是一个不够有阅读心的初学者表现。但书一直是包容我的,我在潜移默化中被影响着,滋养着。

单纯看,是我占了书的便宜,买了它的时光,借阅了作者的心路历程,念念不忘书中的点滴精华,陪伴我度过了生活中柴米油盐的时间,解开我沉闷凝滞的心结,书成了我一生的挚友与良好的解药,没有任何事物可以替代。

我本身智力平平,从成年起就意识到自己穷极一生通过感官感知的生活经验非常有限,埋头于书中,片页之间足以驰骋古今、经天纬地,常读之可以新知、可以医愚、可以立德。要我说,阅读最是公平,不管是还是一贫如洗,不管位居高位还是一介布衣,书籍都毫无保留地呈现它的全部,时常凝望其间哲理,也能找到自己人生的意义。

02

君子慎独,书中有玉


阅读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实现的过程,你想走向哪里,书知道答案。

世上有两大苦,物质匮乏和精神空虚。如今国家富强,谈不上物质匮乏,何况要维持人生存下去的物质条件实在简单得很,但我们能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在精神的痛苦中无法自拔。

儒家将“慎独”作为君子最重要的行为准则,我一直心向往之。独处,不仅仅是和自己在一起,更是和天地、和自己的道德、价值观在一起,独处时,所面对的才是最真实的自己。而若此时有书相伴,仿佛穿越时空有知己在侧。

赫尔曼.塞黑说:“世界上的任何书籍都不能带给你好运,但是它们能让你悄悄成为你自己。”人生总有某些阶段需要活力四射的全力奔跑,也总会在某些时刻停下来,独自面对自己。比如青春期的“我是谁”,中年期的“为了什么”,以及黄昏期的“一生何求”。终其一生,我们都在不断和自己的内心对话,不断整合自我。

时间的改变一向静静悄悄、不露声色,但阅读对人气质的塑造终究会显露出来。

我们的学识、阅历乃至生命体验会随着书籍页码的递增而不断累积。正是在日复一日的博览群书中,我们感受到“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体悟出“不迁怒,不贰过”的修身奥秘,即便处身失落失望甚至失掉所有方向之时,也能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直至有一天做到胸中有丘壑,眼中有通透,内心有磅礴的自信。

03

因为阅读,平视世界


“你连世界都没观过,哪来的世界观?”世界那么大,出去走走看看确实是见世面、长阅历的好方法。然而,世界观不只依赖于观世界,阅读同样可以洞察芸芸众生、大千世界。

世界就像是一座悬浮于半空的城堡。有人选择在地面仰望,满心卑微;有人选择在高空俯视,满眼空旷。

阅读的视角,就是与这世界保持平视,以不卑不亢之心看待。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书籍,正是脚下的高山、耳边的疾风,读书就是把别人一辈子总结出来的人生经验和智慧收为已用,帮助我们看到更遥远的风景。因为书籍传递给我们的不仅是知识,更有认识这个世界的逻辑、方法和哲理,帮助我们于升平气象中看到隐患风险,于问题荆棘中看到出路希望,从历史幽暗之中看到璀璨未来,从人性冷漠之中看到道德之光。

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的记性很不好,经常记不起很多事情,包括自己看过的书,但是只要是读过的一字一句,都在不知不觉中埋植于心,偶然再遇,往往能增添不少惊喜。以前的我常常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来才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读不懂书的,所以最佳的状态应该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

“有人会问,

女孩子上那么久的学、

读那么多的书,

最终不还是要回一座平凡的城,

打一份平凡的工,

嫁作人妇,洗衣煮饭,

相夫教子,何苦折腾?

我想,我们的坚持是为了,

就算最终跌入繁琐,洗尽铅华,

同样的工作,却有不一样的心境;

同样的家庭,却有不一样的情调;

同样的后代,却有不一样的素养。”

脚步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今天是世界读书日,余生的每一天都是读书日。阅读一本书,品一杯香茗,愿通过文字与更多朋友隔空握手,更愿你在阅读与思考的过程中,更了解自己的内心,更接近人生的真相,活出自己的诗与远方。

原文来自:洪梅的微习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