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運動會不是想辦就辦,談談公共體育場在我國是怎樣出現的

如今,在我國每一個城鎮、大城市,除了學校的操場之外,在街區中還有數量不等、規模不一的公共體育場,包含跑道、足球場、籃球場,並附設體育器械供人們選擇——從早晨到夜晚,鍛鍊的人們絡繹不絕,不同級別的運動會、比賽也時常舉辦,形成了全面健身、全民運動的良好局面。

100年前運動會不是想辦就辦,談談公共體育場在我國是怎樣出現的

體育場晨練

這是我國政府發出“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號召並大力推進體育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結果。公共體育場在人們的生活中不可或缺,其作用不言而喻。但是,在中國的土地上出現公共體育場的歷史並不長,僅僅100多年。

這是怎麼回事呢,聽我細細道來。

體育場是怎麼在中國出現的

顧名思義,體育場就是人們開展體育活動的場所。但是,中國古代並沒有公共性、面向大眾的活動場所,人們活動身體的場所很封閉,主要是演武場、演武廳、箭道、箭圃;無論是遊戲還是開展軍事訓練,對場地的要求也是不高的——只需開闊、方便施展身體就行。

100年前運動會不是想辦就辦,談談公共體育場在我國是怎樣出現的

演武場

時間到了晚清,列強入侵,把西方生活方式帶到了中國。眾所周知,西方有競技體育傳統,從古希臘奧林匹克運動會的繁榮就可一見端倪。西方人在中國大城市建立租界,把賽跑、足球、網球、體操等經濟體育運動帶入中國。

為了方便本國僑民在租界中找到家的感覺,他們修建了很多運動場。比較有名的如天津英租界的跑馬場、英國球場(今新華路體育場)、民園體育場、意國花園溜冰場;香港的大球場、跑馬場等等。這些體育場只允許西方人、僑民學校學生和少量華人進入,對普通中國老百姓是不開放的,給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造成衝擊和困擾。

100年前運動會不是想辦就辦,談談公共體育場在我國是怎樣出現的

英國人修建的天津民園體育場今昔

衝擊和困擾的來源,與近代“體育救國”思想有關。面對列強安在中國人頭上的“東亞病夫”恥辱稱號,許多有識之士意識到,必須改變這一現狀——只有讓中國人強壯起來,才能讓民族精神振奮,才能對抗西方列強,才能實現國家的富強,而各類西式體育競技運動,如足球、籃球有助於培養國人團結協作、拼搏奮鬥、堅韌不拔等意志品質,是改造國人“愚弱貧散私”問題的重要法寶。

100年前運動會不是想辦就辦,談談公共體育場在我國是怎樣出現的

體育救國,開展體育教育所用的教科書

雖然在許多新式的學校裡,開設了大量體育課,但是在社會上佔大多數的普通老百姓,沒有掌握任何一項運動技能,沒有接受系統體育教育的機會,迫切需要面向社會開放的體育場,也希望有專門教體育的社會機構。20世紀最初的20年,在社會名流、知識分子的推動下,建設給中國人自己用的體育場開始提上許多大城市的市政建設日程。

100年前運動會不是想辦就辦,談談公共體育場在我國是怎樣出現的

1933年全運會天津棒球隊合影

中國人自辦體育場

經過晚清時期的普及,西式體育運動在中國民眾中間有一定的市場。一些報刊雜誌上已出現了關於西方公共體育場的介紹,當時叫做“公共遊戲場”。作者呼籲在學校外設立類似西方的公共遊戲場。如年1905年《教育世界》刊登了《德國之遊戲場》,詳細介紹了德國各個城市兒童遊戲場分配於全市市民,每一千人所佔面積的數字。王正廷主編的《進步》1911年刊登了署名為方一的譯著《公眾遊戲場之必要》(見下圖一)。除此之外,還有許多體育教育家致力於向民眾普及體育知識,他們寫了十幾本關於“如何開辦體育場”的書籍,供各地的教育局選擇使用。

100年前運動會不是想辦就辦,談談公共體育場在我國是怎樣出現的

《公共遊戲場之必要》

100年前運動會不是想辦就辦,談談公共體育場在我國是怎樣出現的

三種體育場建設指導用書

儘管20世紀上半葉是一個戰火紛飛、動盪不安的時段,多數時候政府管制失靈,但在如上述言論所構成的輿論推動下,修建公共體育場未曾中斷,這是一項貫穿了北洋政府、南京政府的政策,具體形式就是制定法律。

關於體育場的法律,大大小小有十幾種之多,如1915年10月4日教育部頒發的《請飭各學校注重體育組織課外運動部並於省城內籌設公眾運動場》、1919年教育部頒佈的《推廣體育計劃案》、1922年中華教育改進社議決案《宣傳及推廣公共遊戲場案》及20年代的《國民體育法》《各縣市公共體育場暫行規程》等等。

100年前運動會不是想辦就辦,談談公共體育場在我國是怎樣出現的

1939年的《體育場規程》

法律的制定起到了一定效果,天津、上海、廣州、寧波、南京、成都等大城市內相繼建立起公共體育場。據1936年教育部社會教育司統計,1936年中國已經達到1800個。按照不同的等級,有中央體育場、省市立公共體育場、縣立公共體育場的體系。按照場地設備,有簡易體育場、非簡易體育場。

公共體育場都辦哪些活動

體育場建立起來,活動是必不可少的。以天津市立體育場為例,1928年建立之初,全場設有一塊足球場、兩塊籃球場、兩塊排球場、一塊徑賽場、兩塊網球場以及沙坑、雙槓、遊戲場,到了1933年還架設了溜冰場。

人們不會打球、溜冰也不要緊,體育場有專門的“指導員”負責講授知識。這些體育場,其實是政府教育局下設的開展社會教育的機構,和現今的設置略有不同。體育場有場長、指導員、總務員和勤雜工,實際上他們都是妥妥的公務員。這些員工專業水平高,均畢業於專業的體育院校,還有很多從國外留學歸來,種種設置都是為了方便指導普通百姓學會體育運動。如天津體育場場長傅鏡如畢業於北平高等師範體育科,曾在多地任體育指導;第三任場長劉海寰從河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畢業,曾在日本體育會體操學校學習,指導員田矩曾則於北京師範大學體育系畢業。

四川萬縣公共體育場劉慎旃畢業於浙江體育專門學校,1935年擔任全運會四川總領隊,寫有《體育革命》《國術統一之意義和希望》等5種書。

100年前運動會不是想辦就辦,談談公共體育場在我國是怎樣出現的

天津體育場首任場長傅鏡如

在一些城市,體育場的利用率是非常高的,頻繁舉辦運動會,幾乎週週有活動。1933年到1935年,天津體育場舉辦過:民眾業餘運動會、市民健身運動會、田徑對抗賽、體育場公開業餘排球賽、民眾業餘運動會、市體育場足球賽、冰上運動會、市民健身運動會、公開腳踏車賽等等。

內容龐雜、面向大眾、毫無限制門檻的運動會,的確吸引了很多觀眾和參加者。他們在舉辦活動的時候,都會在報紙上刊登預告、比賽成績,形成了體育領域的一道風景線。

100年前運動會不是想辦就辦,談談公共體育場在我國是怎樣出現的

報紙上的運動會新聞

有的城市管理制度不一樣。上海1915年建立的西門外體育場實行會員制,需要經過介紹才能入會;“凡年齡在十三歲以上品行端正有正當職業者均得入會為會員”。這個體育場還提供小型的訓練課,如同當今的少年宮一般,如1919年開始召集9至14歲兒童入場練習,教授體育、拳術。上海公共體育場還發放常年入場券、臨時入場券,通過獎勵手段吸引民眾來參加體育運動。據統計,1917年上海公共體育場開場後,僅僅四個月,就吸引917人入會。

100年前運動會不是想辦就辦,談談公共體育場在我國是怎樣出現的

民國籃球賽

結語

公共體育場在中國出現,為普通老百姓參加體育運動提供了方便。各式各樣的活動、運動會的開展,在強身健體的同時,也豐富了業餘生活。圍繞建設與運行公共體育場,培養了一批體育專業人員,他們不僅在學校中教體育課,也到社會體育場普及體育知識,這些場長、指導員成為了我國最早的一批現代體育工作者。公共體育場也

把中國傳統體育運動發揚光大,一些指導員由著名武術大師擔任,如劉德生就曾在上海西門公共體育場長期擔任這一職務,致力於開展武術的訓練。

100年前運動會不是想辦就辦,談談公共體育場在我國是怎樣出現的

籃球大師董守義、武術大師韓慕俠

但要注意的是,全國各地如火如荼的建設體育場運動,在抗日戰爭爆發之後就戛然而止。擁有濃厚體育氛圍的天津體育場,1937年之後運動會數量就大大減少,場地也挪作倉庫之用。20世紀上半葉,軍閥混戰、北伐戰爭、中原大戰、抗日戰爭相繼發生,

時局不穩往往使各級政府推動指定的法律不能得到進一步貫徹落實有識之士的主張往往都落空了。當時許多人提倡,把體育場做成和圖書館、美術館一樣的能夠使民眾增長知識的場所,還要設置圖書室、母嬰室,但都沒有實現。

缺乏穩定的社會環境,對公共體育場場地設備的建設、組織機構的健全、事業的運作都是極大的阻礙,這也是我國近代體育無法蓬勃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