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禮後兵,就要讓對手先看到你大寫加粗的兵

先禮後兵,就要讓對手先看到你大寫加粗的兵

今天重溫一下齊桓公上位的故事。

經過各種魔鬼般的摩擦,齊國打敗擁護公子糾上位的魯國,公子小白終於成了齊桓公,準確說是齊候,級別還沒到“公”。

公子糾只好暫時窩在魯國擼串,伺機而動。

說一下為什麼魯國要幫公子糾:如果幫他上位成功,齊國一定會分大量土地和金銀財寶給魯國表示感謝,這是一筆大投資。

齊桓公覺得終於上岸了,可以開party慶祝了,此時全國形勢看上去一片大好。

鮑叔牙說:“子糾還在魯國,有管仲和召忽輔佐著,魯國又幫助他,這塊心病還在,事情還沒結束呀。”

風雨過後還能腦子清醒為你深謀遠慮的,都是全心全意幫助你的能人,他們是極少數;而只會唱讚歌的,是大多數,他們要麼水平有限,有麼心術不正。

齊侯問:“那怎麼辦呢?”

鮑叔牙說:“乾時一戰,魯國上下都膽怯了。我想應當再帶三軍人馬,直逼魯國邊境,讓魯國交出公子糾。”齊侯覺得有道理。

鮑叔牙親自帶著大軍直奔汶陽,派公孫隰朋去給魯侯送信,內容如下:

齊國大臣鮑叔牙,百拜魯國的賢侯殿下:家無二主,國無二君。我齊國君主已接受了祖廟的承諾,登位稱君了。公子糾想要爭奪王位,這是不和睦的表現。我君主看在手足之情的份上,不忍殺戮,願借貴國之手予以處置。對管仲、召忽,為報我君主之仇,齊國想要親手解決他們。

古人不墨跡,這封信先禮後兵,首先表達自己對魯國的尊敬,然後提醒他們,齊候已經合法了,你們再鬧就是想幹架。另外還“請求”幫忙殺了公子糾。

不管自己有多牛叉,要別人聽你話的時候,還是要先誠懇的擺事實、講道理、論禮法,萬一對方開竅肯就範,你就不用操刀子了,那種依仗自己強悍一上去就頤指氣使的不可取。

當然,這裡的理法,都只是鋪墊,要點之處是“帶上三軍”來送信:不答應?那我現在就衝到你家裡來打你!

隰朋為人謹慎,他問:“如果魯國堅持要殺管仲怎麼辦?”

鮑叔說:“你只要提起射鉤的事,魯侯一定會相信他。”

好吧,鮑叔牙,你贏了。現在大家知道怎麼忽悠別人相信自己的話了嗎?

話說魯國才吃了齊國的虧,正為自己的莽撞吃飯不香。

隰朋到了魯國,魯侯看了鮑叔牙的信後,馬上叫來施伯商量對策。魯侯說:“過去我沒聽您的話,以致兵敗如山倒。現在涉及到是殺子糾還是留子糾的問題,您看哪一方利多呢?”

傻子也知道殺了糾利益多,這能與齊國緩和關係,若是留著子糾還要日夜防齊國騷擾,週末都不敢下班了。況且現在公子糾越來越沒希望回齊國,簡直就一廢股。

施伯說:“小白剛剛登位,就善於用人,使我們在乾時大敗。從這一點看,子糾絕對比不上小白。何況現在大軍壓境,不如殺了子糾,也好講和。”

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施伯將這句話演繹的淋漓盡致。

魯候同意了,於是派人殺了公子糾,當他把管仲和召忽裝入囚車送回去時,召忽竟然撞柱而死。管夷吾則說:“自古以來,為了君主有死臣也有生臣。我要活著進齊國,去為子糾申冤。”

鮑叔牙在齊襄公在的時候就告知管仲:襄公兩個兒子,必有一個上位,如果他們一人輔佐一個,不論將來誰上位,都可以互相救援引薦。

以管仲的智商,肯定知道自己非但不會死,鮑叔牙還在齊國備下茅臺等他,他才不撞牆。

聰明是聰明,但也是疏忽了一點,召忽才含恨撞死明志,多感人的忠烈畫面啊,在這種血腥而震撼的對比之下,你管仲表現的也太淡定從容了,何況你家裡還有老母親等你照顧,你蒙誰呢。

莫欺負魯國沒有聰明人好嗎?

施伯對魯莊公說:“我看這個管子的表情啊,這麼淡定,沒有一點絕望悲傷的樣子,好像會有人救他,肯定不會死。我早聽說這人是位天下奇才,萬一大難不死,必然對齊國大有用處,魯國從此將受到威脅。依我看,您不如向齊請求一下,讓他活下來。管子不死,肯定要感謝我們,而這對我國是很有用的,齊國也不會多考慮的。”

莊公:“齊國君主所仇恨的人,我們卻要讓他活著留下來,我看現在殺了子糾也未必能保全他,因為齊國國君的這口氣還憋著啊!”

施伯:“那好,您如果認為此人不可利用,倒不如把他殺掉,把屍體交給齊。這樣是不是妥當些?”

莊公:“好”

這是兩全其美的辦法,既然你齊桓公那麼恨管仲,那殺了送過去,肯定不會介意吧。除非齊國另有所謀。

公孫隰朋聽說了要殺管夷吾的決定,馬上跑來見莊公說:“夷吾射我國君帶鉤的事,我們國君恨之入骨,想要親手殺他以解心頭之恨。你們如果送去個屍首,還不如不殺好。”

鮑叔牙料事如神。

莊公又被忽悠了,他用囚車囚著管夷吾交給了隰朋。隰朋道謝後便回去了。

管仲經歷了這次人生的過山車,再也不叼了,他擔心魯國變卦,一路馬不停蹄的逃,即使暈車嘔吐都不敢下車耽誤時間。

果然還沒兩天,魯國反應過來了,馬上派人快馬加鞭的追,然而人家已經出了魯國邊界啦。

這個很簡單的故事,蘊藏一些小智慧。

一、僥倖獲勝的,要有居安思危的睿智

齊襄公在位時,小白依附的莒國遠不如魯國強大,路上又被管仲埋伏差點射死,恰好公子糾他們警惕性不高一路慢慢悠悠的回齊國,給了他意外上位的機會。

必須承認,有些事,有時候純粹靠運氣贏,這種贏的本質,是一種僥倖,它和自身能力關係不大。這種贏,我們一定要提高警惕,切勿一直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自高自大,要客觀審視自己的處境和潛伏的問題,設法鞏固自己的地位。

鮑叔牙是睿智之人,眾人皆醉他獨醒,他忌諱公子糾在魯國,生怕他將來生事,即便他未必有能力奪位,總歸是個禍害,如果魯國日後強過齊國,他們還是會幫公子糾毆打、瓜分齊國。所以,​殺了乾淨。

二、先禮後兵的關鍵是要讓別人看到你大寫加粗的兵

鮑叔牙要求魯國殺公子糾,不是隻有那封妥帖的信,還有三軍駐紮在魯國邊界的事實。魯國正後悔著,乾時一戰,損失這麼多精兵強將,得罪齊國,好處沒撈到。這時,齊國願意主動給臺階緩和關係(尤其人家還帶兵駐紮到家門口了),只要不是恨透了齊國,或者腦殼被門夾,怎麼著也會做個順水人情。

三、曾因利幫助你的人,於他如果你失去了價值,跑為上計

公子糾在齊桓公上位後,早該跑路了,魯國幫助他是有所圖的,現在沒有用處了,齊國如果不放過他,他就很危險。歷史一直是相似的,東周列國志裡很多這樣的逃亡太子,有些很聰明,一旦失利,鋪蓋都不卷,立馬開溜;不捨得走的,結局都很整齊。

如今太平盛世,砍你是不會的,但你要心中有數:別人已經嫌棄你,還會坑你。

四、淡定要注意場合,該配合別人的演出你不要視為不見

管仲知道自己回齊國後不會死,召忽沒這自信,於是一頭撞死,太震撼了!管仲看到此,難道不應該是哭天搶地裝著求魯候嗎?或者一副生無可戀悲涼絕望的模樣?為何一副義正言辭淡定的模樣?

如果沒有召忽撞死這個慘烈背景對比,施伯未必會看出端倪,不是早說了嗎?“有對比就有傷害”。

大家可能會想,那有些人就是這樣視死如歸呀!

別人可不知道你是真的這麼鋼,他們常以正常人性來主觀揣測你。

真像如何不重要,重要的是揣測你的人的想法。

五、學做一個能謀又善斷的人:一件重大事情,如果你分析出哪裡可能有意外,就大刀闊斧的砍,不要心存僥倖的搖擺。

施伯是很棒棒的,他懷疑有貓膩,既然不能為魯國所用(齊國追著要),又怕被齊國重用,那還等什麼,就算顧忌齊國面子,不敢正大光明砍,背地裡也就一包老鼠藥的事,再告訴隰朋搶救無效,齊國還能怎樣?

不要覺魯國害怕齊國而不敢這樣做,魯國不怕,要是真怕,也不會兩天後又去追管仲了。

中國有句成語叫 “能謀善斷”,有兩層意思,一是能謀事,二是能斷事,這兩詞意義完全不一樣,絕不是近似詞押韻拼湊。

能謀,是指能把問題和後果都分析的很清楚;善斷,是指能在錯綜複雜的答案中挑出最正確、甚至唯一正確的答案。比如拿破崙、朱元璋就是這類人;

還有種人,他們也很聰明,分析問題頭頭是道,但是他只負責告訴你問題有多少個答案可選,至於哪個最佳,他拿不定主意,得靠你自己。

施伯能謀,給了魯候建議,奈何魯候不善斷又放虎歸山。

六、沒有徹底上岸的安全,都是假的。

管仲被魯國放了,為防魯國反悔,他一秒鐘都不敢耽誤,終於脫離了魔爪。當年管仲認為自己射死了齊桓公後,慢慢悠悠的帶著公子糾回齊國,結果小白早上位了。估計這次他是長記性了。

看這些史書,想的越多越發現:做個智商一直在線的人太累了,除非天生如管仲鮑叔牙,我等凡人,不要苛責自己,畢竟,做人嘛,還是開心最重要。

古人云:讀史明智。這裡所有的文章,都是對歷史故事進行深度解析,總結經驗教訓,提升我們的做事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