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折翼天使”插上翅膀——記碩傑醫療總經理張茂利


聾啞、智障、自閉......

輔助、康復、公益......

這是疑難問題和解決辦法的場景對應,這是殘障兒童和碩傑醫療的真實寫照,這是特殊兒童群體渴求康復的福音,這是張茂利躬耕十餘年,一心只為“折翼天使”插上翅膀的工作回放。

為“折翼天使”插上翅膀——記碩傑醫療總經理張茂利

(2019第七屆中國(北京)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上張總向馬耳他前總統普雷卡及其代表團介紹我司相關產品,並與外方代表團進行了深度交流與互動)

現年38歲的張茂利,於2011年創立了山東碩傑醫療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碩傑醫療),現公司是一家集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新興高科技公司。80%的山東市場佔有率,6大省份的產品銷售量,30多家核心代理渠道商,40餘項專利知識產權,一連串龐大數字的背後,訴說著張茂利在生意場上的成功。

每當有朋友誇讚張茂利的成就有多高時,他總用“自己是一名失敗的信息老師”來回應。原來十五年前,計算機技術與應用專業畢業的張茂利,被分配到了章丘區高官寨鎮中心中學,當時他頂著“全國計算機大賽團體賽亞軍”、“山東省計算機技能大賽決賽個人全能”、“山東省優秀畢業生”等榮譽光環而來。作為那個年代全校唯一一名對口專業信息教師,張茂利負責整個級部的信息課程,年輕不知疲倦的他,可謂前途無量,要不是參加那次“特校信息觀摩課”,或許張茂利真的就能成為一名優秀的信息老師,甚至成長為章丘信息教育界的領軍人物。

為“折翼天使”插上翅膀——記碩傑醫療總經理張茂利

(2019第七屆中國(北京)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上張總向馬耳他前總統普雷卡及其代表團介紹我司相關產品,並與外方代表團進行了深度交流與互動)

五味陳雜的“三角形”

回憶起當初到省外信息化教育觀摩的情景,張茂利記憶猶新,“那是2004年,我隨章丘一批信息老師去一所特校學習智能化教學,那個時候的智能化不像現在這麼發達,頂多算是有個類似光影類的黑板教具,可對我們來說就已經十分超前了。”

特定的年代、特定的教育,以及該校多年來積攢的口碑,對於一群前來取經的外地教師來說,是不容許有質疑態度的,尤其是像張茂利這種初出茅廬的小教書匠。可性格執拗的張茂利卻在其中一堂觀摩課上提出問題,讓擅講公開課的特級教師下不來臺,場面一度尷尬,自己也在同行教師中落下了一個“不知好歹”的名聲。

原來,那節公開課是圖形認知課,時間定在下午第一節,課程內容是認識三角形、正方形、圓形和平行四邊形等多種圖形,老師在講臺上滔滔不絕地連比劃帶講,學生在下面搖頭晃腦地聽,因都是特殊學生群體,明顯跟不上老師的講課節奏,雖然也配齊了專用的教學工具,但與正常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和消化速度,還是不能相提並論的。

其中,最令張茂利感到不解的是,為了強行讓這群特殊學生與國際教育接軌,授課老師每講到一種圖形的時候,竟然還標註起了對應的英文,這還不夠,英語音標也自顧講得津津有味。當課程進行了一大半時,坐在教室後排聽課的張茂利,發現班裡超過三分之二的學生已經“伏案臥倒”了,甚至有幾個打起了呼嚕,本來課程就枯燥無味,又畫蛇添足般地加上了英語學習,別說聾盲學生了,就連身體沒有缺陷的學生也可能產生反感,因為張茂利和幾個聽課老師,已經開始上下眼皮打架了,除了中午犯困這個客觀因素以外,教學方法的老舊、輔助教具的缺失可能更是造成這節課失敗的主要原因。

突然,坐在倒數第二排的一個聾人男學生,大喊了一聲——“三角形”!眾人的目光刷刷掃向了聲音的來源,原本枯燥沉悶的教室一下子活躍了起來,笑聲、拍桌子聲、跺地聲、老師制止聲,聲聲混雜,可依舊控制不了這場突如其來的混亂場面,原來,這名學生剛理解過來半個小時前講到的內容,而此時,還有十分鐘就下課了。

可能是職業習慣使然,張茂利一個箭步衝上了講臺,拿出了一款既能發光又能播放音樂的特製筆,一會兒光線投到黑板上變成圓形、三角形,一會兒又變成長方形、平行四邊形,歌曲也從校園民謠切換到流行歌曲,短短几分鐘,張茂利的這個“秘密武器”,把所有人的好奇心都吸引了過來。

正當授課教師和聽課老師們長吁一口氣時,張茂利卻當著所有師生面談起了自己對特教行業的感觸,什麼課堂需要增加趣味性啊,輔助教具需要科技化啊,英語穿插沒必要啊,儼然一副“上級領導指導工作”的架勢。反客為主的他,把授課的特級教師直接晾到了一邊,要不是同來聽課的老師提醒他打下課鈴了,或許他的長篇大論還會講下去。

後來,據一位與張茂利同去聽課的老師回憶道:“他哪是去聽課學習,簡直就是砸場拆臺啊!”

時間雖然已過去了十五年,年逾不惑的張茂利也從小張變成了老張,可這十五年來,那個聾人學生高喊出來的“三角形”卻不時在他的耳邊迴響,彷彿冥冥之中有一種力量,催促著他去淡化國內無數將要喊出三角形的盲、聾學生,所幸,自從那次特校觀摩課結束後,張茂利真的就走上了這條外人眼中“望不到邊的拯救之路”。

為“折翼天使”插上翅膀——記碩傑醫療總經理張茂利

(2019第七屆中國(北京)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上張總向馬耳他前總統普雷卡及其代表團介紹我司相關產品,並與外方代表團進行了深度交流與互動)

南征北戰的“拖拉機”

2004年11月26日,這一天對於張茂利來說意義非凡,這是他特校觀摩課後的第20天,也是他辦理離職的第1天。

“父母親戚都說我魔怔了,學校領導也多次找我談話,放著好好的‘鐵飯碗’不端,非要去當救世主,拯救神仙都沒轍的特殊兒童”,張茂利對於交上辭呈後的結果,早已做好了充分的心理準備,畢竟這個決定,他不分白黑地考慮了整整二十天。

原本學成歸來、誓要報效家鄉的張茂利,再次打包起了行李,隻身回到了濟南上大學這個夢開始的地方,在大學老師的推薦下,他加入了東方信達科技公司。紮實的專業功底、擅於交際的口才,以及精準的市場把控能力,僅僅一年,張茂利便升職為部門經理。

為了追求更遠的夢想,張茂利離開了工作三年並被委以重任的信達公司,跳槽到了特教產業更為成熟的愛書人集團,專職技術和業務。在新單位裡,他一舉拿下了四川、東北等幾個大單,並在與上海一家客戶接觸中,瞭解到華東師範大學開創了針對特教兒童群體的“醫教結合”先河,於是他第一時間自費去專程學習,學習期間瞭解到了系統集成的校產產業新概念,並呼籲愛書人的領導們把業務往這方面拓展。

超前的市場前瞻力沒有說服領導,性格執拗的張茂利果斷放棄了優厚待遇,與共事了四年的愛書人和平分手,原因也很簡單:公益理念與公司政策相矛盾。

辭職後的張茂利又回到了初回濟南時的原點,所不同的是,他不再一無所有,一筆不大不小的積蓄、七年的行業經驗以及一顆誓要將公益與產業完美結合的決心已充分武裝起了自己。

就這樣,山東碩傑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在張茂利的籌備組建下,正式成立。

回憶起當初的創業之路,張茂利極為感慨:“雖然七年來積攢下了不少客戶,但失去了‘愛書人’這個平臺,難度要比想象中大得多,自己既當技術又跑業務,為了壓縮成本,還要兼職司機,我買的第一輛車是賽拉圖,三年圍著整個山東省跑了26萬公里,硬生生跑成了‘拖拉機’,後來換了一輛邁騰,兩年又跑出了20萬公里,通常開車跑業務,三部手機就沒停下過,一手一部,脖子裡還掛著一部,那段日子,真是難熬啊!”

如果說自己苦點、累點無所謂,那麼大背景下對特教行業的不重視,才是張茂利身心俱疲的原因。

那是2012年,張茂利開車去菏澤一家特校洽談業務,當駛至目的地時,轉了好多圈就是找不到客戶所說的學校,多次通過電話指路後,才找到了那條通往目的地的唯一道路:需要把車停在路邊,步行穿過一人多高雜草的土路後,眼前滿是廢墟的老建築,就是他要找的特教學校。

同樣,好幾次張茂利以慕名者身份去各個特校找業務,都被當作傳銷的給趕了出來,甚至許多落後縣城的門衛放狗追他,開車趕夜路掉溝裡也是家常便飯......

關於初期洽談業務的心酸,張茂利有過放棄,可一想起當年那節特校觀摩課的“三角形”,很快就打消了這個念頭。另一邊,他開始改變營銷思路,既然不讓進門,那我就用“免費”、“實踐”、“出效果”等看得見、摸得著的方式去改變學校和家長們的不認可。

在張茂利和他團隊一次次送知識、送技能、輔助康復的過程中,成效初顯,“坊間關於聾啞人流傳最廣的一句話是‘聾人說話,鐵樹開花’,現在雖然都有了助聽器、人工耳蝸,但聽得見和聽得清是兩碼事,為了贏得特校領導和家長們的信任,我們經常找聾人學生體驗我們的助聽設備和口部矯正設備,比方說之前聽不清‘哥哥’的發音,只能叫‘嘚嘚’,用過我們研發的產品後,不到一上午的時間,就能準確清晰地叫出‘哥哥’了。”

有了越來越多學校和家長們的認可,張茂利拯救特殊兒童的計劃算是完成了第一步。通過多方渠道向當地政府報提案、寫呼籲信,邀請相關領導一同參觀考察一線城市特教現狀,極盡所能地引起政府重視,他的第二步計劃也算相當順利:山東省教育廳針對特殊教育率先在全國實行康教結合、綜合康復項目,三年撥款4000餘萬元,大力支持山東特殊教育事業。

出色實施了前兩步規劃的張茂利,沒有沾沾自喜,顧不上停歇的他,開始了自己籌劃已久的第三步計劃——科技研發。

為“折翼天使”插上翅膀——記碩傑醫療總經理張茂利

(2017年5月21日張總作為嘉賓參加濱州醫學院舉辦的第六屆愛聾手語才藝大賽啟動儀式)

發奮圖強的“大芯片”

走進位於濟南高新區的鑫盛大廈,碩傑醫療的展示廳定會讓你眼前一亮。

輔助盲人兒童的教具諸如便攜式低視力配鏡、環形視力訓練系統、盲文刻印機、盲杖等一應俱全;輔助聾啞兒童的教具諸如聽力語言認知多媒、聽力測試與助聽器、耳聲發射檢測儀、FM接收機等應有盡有;輔助腦癱、智障、自閉症兒童的教具諸如智能互動宣洩臺、引導式互動桌、牆面玩具、蒙臺梭利等比比皆是;另外,還有感官訓練室、屏蔽室、智慧課堂和律動教室等智能工程類場所,近些年更是開發出了小魚快跑、音樂瓢蟲、AAC輔助溝通板等通用智能教具。

可能是科班技術出身的緣故,張茂利對於研發人才求賢若渴,對於研發產品精益求精,甚至一度打破了發達國家芯片對特教市場壟斷的格局。同行業內的高精尖研發團隊和靠得住的高質量產品,是碩傑醫療立足山東市場、擴展省外市場的最基本條件。

俗話說,打鐵還需自身硬,為了招攬更多的科技人才,張茂利不惜開出高於同行業崗位的20%薪資,並花高薪聘請了業內知名技術大咖擔任碩傑醫療的副總經理,現在公司旗下的員工,百分之九十都是畢業於特殊教育專業的本科及以上學歷學生,甚至跑市場的業務員也都有著特教背景。之所以匯聚一幫有著特教行業經驗的人才,張茂利的解釋極具人文情懷:“我招聘有特教背景的員工,除了解決專業學生對口就業以外,更重要的是他們熱愛這個特殊群體的孩子,上學期間學過的教育學、心理學能讓他們把產品、把事業更多地向‘幫扶’這一層面去靠攏。”

為“折翼天使”插上翅膀——記碩傑醫療總經理張茂利

(濟南市部分小學領導參觀展廳和資源教室)

與此同時,為了更好地把控每一個環節,張茂利不計成本地打造了一條集研發、生產、貿易與銷售為一體的“一條龍”閉環系統,正如碩傑醫療的副總經理所說那樣,“張總要求所有環節不外包,就是擔心代加工企業偷工減料,就算一個塑料外包裝,我們也是自己買機器製作,我們的產品就要踏踏實實做出來。”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張茂利和這群技術大咖團隊努力下,關於針對特教行業所研發出的產品,專利一個接一個,市場歡迎程度也是越來越好。據公司人力資源部經理介紹,之前只要取得一個專利,就抓緊上傳公司的“特教智慧平臺”微信公眾號發佈新聞,後來乾脆不上了,因為同一天專利下發的數量太多,整理不過來,再加上公司全是一幫技術控,對取得的榮譽總是習以為常,因為他們每天的目標是在加緊下一個研發。就這樣,“碩傑醫療”這一品牌,也逐漸由高質量、靠得住的產品堆砌了起來。

為“折翼天使”插上翅膀——記碩傑醫療總經理張茂利

(濟南市部分小學領導參觀展廳和資源教室)

以百分之百的細緻,創百分之百的優良,張茂利的碩傑醫療團隊以此為服務宗旨,在硬件選材與製作上保質保量,在軟件開發與設計上滴水不漏,並根據每個特殊兒童的實際情況,打造了“一人一案”系統,研發室裡每天都會傳出報喜般的私人訂製:

“濰坊那個聾人兒童反映的震動床不舒服問題,我改進好了”;

“泰安那個特殊學校需要的低視力配鏡箱,我終於設計並製作出來了”;

“我為連雲港那個多動症兒童設計的這款新遊戲,讓他安靜了不少,療效不錯”;

“我和咱們技術副總經理一同根據客戶要求開發的2D轉3D互動康復教學系統,明天就能拿去適用了,應該沒問題”;

“......”

用烙有碩傑醫療印記的國產大芯片催生康復輔助教具,目前公司研發生產的產品已廣泛用於高校實驗室、特教學校、殘疾人聯合會、民政社會福利院和醫院的康復機構等不同領域,受到了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

為“折翼天使”插上翅膀——記碩傑醫療總經理張茂利

(部分產品展示)


康教結合的“新公益”

“康教結合,綜合康復,攜手慈善,與愛同行”,碩大的宣傳標語在辦公樓裡格外顯眼,與公司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相映成景,在潛移默化中展示著每一個心懷公益理想碩傑人的精神風貌。


草感地恩,方得其鬱蔥;花感雨恩,方得其豔麗;己感彼恩,方得其壯大!回首張茂利一路走來的歷程,可謂坎坷不斷,可他不畏艱險、披荊斬棘,終守得那份初心:“作為一個致力於特殊教育產品的企業,不但要創造經濟效益,更要學會社會擔當。現在我們不光實業報國,隨著企業效益的倍增,我們將拿出更多的資金和技術幫助更多的特殊兒童群體,努力回饋社會,做一個有良知、有愛心、敢擔當的企業。”

為“折翼天使”插上翅膀——記碩傑醫療總經理張茂利

(部分產品展示)

近年來,山東省教育廳、民政廳、財政廳、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經信委、衛計委、殘聯等7部門聯合出臺的《關於開展特殊教育醫教、康教結合工作的意見》提出:建立醫教、康教結合的運行機制,構建醫療、康復與特殊教育相結合的服務體系,提高特殊教育力量。

為“折翼天使”插上翅膀——記碩傑醫療總經理張茂利

(部分產品展示)

鑑於此,碩傑醫療也緊跟國家政策,在醫教結合和康教結合上狠下功夫,先後與“華東師範大學”、“濱州醫學院”、“濟南大學”、“山東中醫藥大學”、“山東特殊教育職業學校”、“濰坊學院”、“山東體育學院”和“菏澤學院”等省內外多所專業領域內的高校合作,共同探討醫教結合和康教結合對特殊兒童群體的教育效果。2017年5月21日,張茂利作為嘉賓參加濱州醫學院舉辦的第六屆愛聾手語才藝大賽啟動儀式,並現場捐款25萬元;2019年第七屆中國(北京)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上,馬耳他前總統普雷卡及其代表團,親自到碩傑醫療展位上詢問相關產品,當場與張茂利進行了深度交流與互動;山東省內外各大特校、小學領導多次帶學生來碩傑醫療考察體驗,張茂利都會熱情、細緻接訪......


最終,經過一個個特教兒童的實例分析對比、與專家們的共同交流,由碩傑醫療牽頭的研究小組得出了一個理據充分的結論:“康教結合”是特殊教育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是適合特殊兒童成長的必由之路。特殊教育的發展主流已從“醫教結合”悄然向“康教結合”發展,是讓教師掌握必備的康復知識、醫療知識、以便其在教育活動中,有意識地運用,並逐步積累經驗,直至靈活運用。以生活能力訓練和潛能開發為目標,努力實現課程的融合、知識與技能的融合、教育與康復的融合,碩傑醫療在這條漫長的探索之路中,必將恪守本職,做好、做精特教教具產品,秉承一顆博愛公益之心,助力康教結合,助力“折翼天使”們全部插上騰飛的翅膀!

(部分產品展示)

為“折翼天使”插上翅膀——記碩傑醫療總經理張茂利


殘缺的花朵需要更多的陽光沐浴,才能綻放;

纖弱的小草需要更多的雨露澆灌,才能成長。

張茂利和他的碩傑醫療,正秉承著當年“拯救特殊兒童群體”的初心,做陽光,做雨露,為這些折了翼的天使插上夢想的翅膀,讓他們同樣能夠翱翔天空,展翅飛翔!

為“折翼天使”插上翅膀——記碩傑醫療總經理張茂利


(部分產品展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