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敬明寫歌詞,再次撞上韓寒,從寫作鬥到作詞,輸贏終於有了結果

引言

“水性虛而淪漪結,木體實而花萼振,文附質也。這句話出自劉勰的《文心雕龍》,通過對水性、漣漪、木體、花萼之間的虛實關係來說明一個關於文章寫作的問題,意思是大凡天下好文,都是以思想內容為主,而文采修辭為輔,這是根本性的東西,不能本末倒置。

峰巒突起,兩陣相迎

作為80後作家的代表人物,郭敬明和韓寒好像命中註定要相愛相殺在一起。兩人雖然同是青年作家的佼佼者,但卻是水火不相容,誰也不服誰,不肯高瞧對方一眼。郭敬明的文章趨向於陰柔的一面,韓寒的文章趨向於辛辣的一面,文性即心性,兩個人在公眾中表現出來的形象也是截然不同的。


郭敬明寫歌詞,再次撞上韓寒,從寫作鬥到作詞,輸贏終於有了結果

韓寒和郭敬明

郭敬明成了文藝青年典型的代表,而韓寒則成為了青年們的意見領袖,掀起了一股狂熱的浪潮,衝潰了一切。所以在兩人的文章中,郭敬明總是喃喃自語地訴說著悲傷情仇,而韓寒公然挑性著束縛人們的規矩、思維。完全不同的走勢,為兩人樹立起了互相抗衡的旗幟,而且兩人也是按著各自的標籤,越走越深,最後完全成了對立面。

各走各的,卻又遙遙呼應

郭敬明和韓寒兩人雖然很少提及對方,看似互不交融,但隱隱中有一直彼此呼應著,你看,兩個人都開工作室,兩個人都拍電影,再加上最近郭敬明寫主題曲,又是兩個人都寫歌曲。今天筆者就來說說兩人的作詞,誰高誰低,誰更勝一籌。

郭敬明寫的是《少年之名》,而韓寒我們就拿他的《平凡之路》來說。


郭敬明寫歌詞,再次撞上韓寒,從寫作鬥到作詞,輸贏終於有了結果

《後會無期》劇照

第一、傳唱度

兩首歌都出自兩個80後作家,《平凡之路》的傳唱度顯然現在要高於《少年之名》,當然,這裡不排除《平凡之路》早於《少年之名》出世,以後的傳唱度會不會超過韓寒的《平凡之路》,現在不好下結論。除此之外,還看歌曲的編曲和演唱者能不能給歌詞添彩,這也是很重要的一面。


郭敬明寫歌詞,再次撞上韓寒,從寫作鬥到作詞,輸贏終於有了結果

《少年之名》歌詞

第二、藝術性

說到歌詞,必然要提高歌詞的藝術性,這是見證作詞者能耐的一個手段。在這裡,筆者從內容厚實和文筆上闡述一下。

首先,厚實度。筆者認為從歌詞的內容厚實度上來說,韓寒要勝於郭敬明。韓寒通過寥寥數語就傳遞出一個信息:人的一生有無數的迷茫,也會經歷數不清的波折,但告別掉曾經的年輕,告別掉曾經難以捨棄掉的留戀,就會找到活著的方向,那就是平凡的人生,不平凡的未來。言語表達的很清楚,讓人一聽就能明白裡面的思想和情感。


郭敬明寫歌詞,再次撞上韓寒,從寫作鬥到作詞,輸贏終於有了結果

《平凡之路》歌詞

而郭敬明在這裡犯了一個錯誤,戰略性的錯誤。他把歌詞寫得太文藝了。雖然用了不少筆墨,用了不少修辭,文采斐然,但全程下來很難讓人明白他究竟想表達一個什麼意思,什麼思想情感。我們完全被他的一連串的排比句式,一個個華麗的詞藻修飾,以及抽象的語言敘述迷得顛三倒四了。郭敬明用了這麼大勁,但並沒有歌詞的厚實度同步襯托起來,這是一個遺憾。


郭敬明寫歌詞,再次撞上韓寒,從寫作鬥到作詞,輸贏終於有了結果

韓寒與妻子金麗華

其次,文采性。郭敬明的詞作文采要高雨韓寒,網友們只要略微對比一下,就可看出郭敬明在詞作中運用的各種修辭,多的眼花繚亂,以及郭敬明在詞作中使用的語言真的是華麗多彩,亂花漸欲迷人眼。而韓寒則相對很樸素,直白,沒有什麼深奧的用筆方法。

但是對於這兩種不同的文風。不知各位有沒有同感,郭敬明的詞作給人的感覺是繁贅,枝枝節節太多,很臃腫,不舒暢;韓寒的則是簡單順暢,感覺一口氣吐得很痛快,舒服多了。明明讓人感覺文采低於郭敬明,但最後詞作效果卻好於郭敬明。


郭敬明寫歌詞,再次撞上韓寒,從寫作鬥到作詞,輸贏終於有了結果

郭敬明與楊冪

尾言

對於兩位作家的詞作,小編的認識是,韓寒把握住了歌詞的精髓,而郭敬明沒有透徹。就像筆者在開頭說的,任何體裁的作品,一定要理順什麼是核心,什麼是輔助。尤其是文字作品,一定要內容為主,這是詞作的靈魂,如果忽視了這點,那麼極有可能造成華而不實的結果,空殼般沒什麼重量,在此基礎上去借助修辭文采增加魅力,這是重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