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搶購中國醫療用品,美國政府為了“競標”焦頭爛額

隨著新冠疫情在海外持續蔓延,全球多個國家對醫療用品的需求暴增,上到政府,下到民間,開始搶購中國生產的口罩和呼吸機。

本該是通力協作應對疫情的時刻,有美媒又開始“挑事”了。4月27日,《華爾街日報》發表了一篇文章,把矛頭指向了中國醫療用品市場,稱其存在廠家亂開價、供應鏈混亂、質量沒保證等多種問題。

全球搶購中國醫療用品,美國政府為了“競標”焦頭爛額

中國工廠趕製口罩 圖源:《華爾街日報》

這次疫情期間,全球對於中國醫療用品市場產生了極大的依賴。就拿口罩來說,意大利前後加起來從中國訂購了不下2億隻,西班牙訂了5.5億隻,法國一開口就要買10億隻。

有的國家等不及,甚至開啟了“到店自提”模式:

4月1日,美國一架外殼印有“愛國者”字樣的波音767飛機降落在深圳寶安機場,將馬薩諸塞州州長親自聯繫採購的120萬隻N95口罩運了回去;

全球搶購中國醫療用品,美國政府為了“競標”焦頭爛額

美國派飛機“到店自提” 圖源:央視新聞

4月4日,5架自俄羅斯起飛的軍機也相繼降落在上海,把從中國採購的防疫物資直接搬走……

根據商務部業務統計,截至4月25日,已經有74個國家和地區、6個國際組織與我國簽署了192批次醫療物資商業採購合同,累計金額14.1億美元。

面對各國蜂擁中國醫療用品的現狀,《華爾街日報》在4月27日發表長文,承認中國是目前個人防護設備的主要生產國,西方也對中國非常依賴,但隨即話鋒一轉,舉了一系列例子細數買方受到的“不公待遇”。

全球搶購中國醫療用品,美國政府為了“競標”焦頭爛額

報道還援引匹茲堡大學醫療中心中國業務負責人傑弗裡·伯恩斯坦(Jeffrey Bernstein)的話,稱“這非常像西部蠻荒”。

比如說,某西方醫療機構還沒看到產品,就被中國商家要求電匯40%的定金;

美國某州被要求先支付10萬元人民幣定金,才能得到囤有呼吸機的工廠地址,還有一次,中國口罩供應商居然拿空倉庫糊弄人;

美國某州政府從中國供應商處收到了偽造的FDA證書,因為有一處本應填寫阿拉伯數字的地方,去寫著“請在此填入數字(Insert Number here)”;

就連美國聯邦政府,也與未經核查的中國供應商簽訂了1.1億美元的訂單……

《華爾街日報》稱,這個“龐大而無序的黑市”,使美方的採購過程愈發複雜。美國政府為了“競標”已經焦頭爛額,不得不接受“供應鏈網絡複雜、多變、不透明”的現實,拿納稅人的錢去“冒風險”。而且,中國不久前也因為出口口罩不合格,而遭到了海外國家的投訴。

其實對於這些指控,中國駐加拿大使館曾在加媒報道中國口罩“不達標”時,一併做出過回應。

當時發言人指出,中方一貫高度重視出口產品質量,主管部門日前出臺了更加嚴格的監管措施,要求有關醫療物資出口企業在向海關報關時,必須提供書面或電子聲明,承諾出口產品已經取得中國醫療器械產品註冊證書,符合進口國或地區的質量標準要求。如果在抗疫合作過程中出現個別具體問題,應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加以解決,而不要作政治化解讀。

事實上,此前一些關於中國與其他國家抗疫合作時出現口罩不合格等問題的報道,經中方有關部門初步調查瞭解,這些國家存在著誤配、誤用的問題。我駐加使館建議,媒體在報道時首先要弄清事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